隆重地举行婚礼,并不能简单地斥之为铺张浪费,而是因为当事人对婚礼有种种复杂的心理要求。那么,许多人家办喜事、举行婚礼比较隆重,是出于什么心理原因呢?
我国古代亲娶有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种情况距离我们今天已经很远了。我们今天还看得到或还有一些感性印象的婚礼形式有:坐花轿、拜天地,去教堂结婚,举办婚宴,开茶话会,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等等。其中以摆婚宴为最多,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在农村有许多人认为不摆婚宴就不算结婚。再以上海的情况来说,在元旦前后的四、五个月内,一些大、中型饭店晚上的席位都被预订满了,婚宴盛况可见一斑。有些青年摆了婚宴以后,还要来个蜜月旅行。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人们之所以要降重地举行婚礼,这是因为人们有以下心理:
(1)结婚是终身大事,对终身大事要表示出应有的重视。《礼记·婚义》上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国外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大礼,一是出生受洗礼,二是婚礼,三是葬礼。出生的时候还糊里糊涂,举行葬礼时人已死了,所以婚礼是最重要的了,决不能马马虎虎。
(2)要让终身大事使大家都知道,从而取得社会承认。在旧社会,新娘子为什么要坐花轿,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呢?这有这么一层意思:“请大家注意,我们结婚啦!”在报上登个“结婚启事”,也有造舆论的作用,当然现在不太时兴这么做了,但是只有两个人在领结婚证,未免太冷清了,可能亲友们还不知道呢!所以,就要办一办喜事了。
(3)表示对新娘的尊重,用隆重的婚礼来表示非苟合。在旧社会,“奔者为妾”,这不算正式的婚姻;正式的婚姻,必须明媒正娶,举行一定的仪式。正如有的妇女对丈夫说:“我不是悄悄地跑来的,我是坐着八抬大轿上你们家来的!”
现在社会情况虽然不同了,但是类似的观念还存在着。如果婚事办得太简单,有的女性会认为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4)婚礼可以使男女双方在最美好的年龄,办最美好的事情,穿最漂亮的衣服,在婚礼中成为大家注意和啧啧赞美的中心,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调查表明,许多人对于为什么要大办婚事,回答是要“露脸”、“出风头”,或者迫于压力、未能免俗。
有些单位办集体婚礼,但是有些新婚夫妻总感到参加集体婚礼不那么满足,甚至有的新婚夫妻参加过集体婚礼后还要举行一次个人婚礼,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举行个人婚礼,新郎、新娘总归是“中心人物”;而举行集体婚礼,却是在搞“多中心”。新郎、新娘一多,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评头品足,议论哪个新郎或新娘最漂亮,于是集体婚礼变成了“比美大会”,其中的佼佼者固然得意非常,而大多数新郎、新娘则感到索然无味了。
(5)使双方亲友能借此机会欢聚一下,并使新郎、新娘留下—个绚烂多彩的纪念。
分析以上几点,并不是提倡婚事大办,婚事奢办,而是为了说明,婚礼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是难以简化、更难以取消的。
过去和现在,人们如果从自愿出发,婚事简办,当然很好;但是有的人喜欢把婚事办得隆重点、“像样”点,也决不能斥之为浪费。这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当消费,人们有这种消费的需要,社会就应该满足这种需要。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就拿办婚事来说,“度”在哪里呢?这就在于要量入为出。如果办婚事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要借债,打肿脸充胖子,或是用不正当手段攫取金钱,那就会造成不幸的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