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9036800000023

第23章 明星符号or创业天才 (1)

泡泡网(pcpop.com)

数码产品报价、测评的专业网站。2009年出售给澳洲电信。

李想

1981年生,就读于石家庄市第四中学,高三毕业后于2000年创办泡泡网。2005年创建汽车之家网站,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现任汽车之家CEO。

—对话泡泡网CEO李想

访谈印象

李想:未被诗化的生意

这次对话,让平时见面谈话畅快的我和李想有了隔阂。

年龄仅相差4年,行业都属互联网,都是男性创业者,且同为北方人,但我们依然存有一个代际的隔阂。

李想定义自己的生意是三流生意,门户是二流生意,平台是一流生意。泡泡网是他第一次创业,他选择了三流的模式;汽车之家是2005年的决定,他仍然选择了三流。也许,“天时不可求”。

李想被贴上“80后”的标签,数不清楚上过多少杂志专题、上过多少电视节目。他不隐瞒,开始那是一个市场推广的预谋,当这个预谋让他有了如当红娱乐明星一样的出镜率后,这个似乎应该被隐瞒的初衷,李想却一点都不回避。他和媒体一起公开操作了这个“阴谋”:媒体有话题,泡泡网和汽车之家有了知名度。

镁光灯下,不曾听李想说过多么煽情、伟大的目标。他只说自己就想做这些事,就为自己的价值。他是公众人物,但他只代表自己和自己的生意。

李想开宝马,但他开的是3系,而不是5系或7系;别的公司获得投资,都尽可能让公众把数字想象得大一点,但李想会说,根本没有那么多;他看大量的杂志,就是为了资讯,他说书本中的废话太多,所以基本不看。

在我们,始终对所做的事情不断赋予意义,起码在邓裕强和我,3G门户是承载了自由的意义;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机会上升到另外的境界时,我们绝不会停止跨越的努力。

而在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创业的人群里,无一例外都做着平台梦,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不甘在一个单纯的生意模式里安逸终老,而要折腾到一个无尽的想象空间里去。

我们借助各种方式,探寻人生方向,不断地反省、质疑、提升和逼迫着自己。但李想们,则是不断地自我肯定,我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要的。

并非优或劣,隔阂也不是差距。

各自的宽容,都已经可以容纳得了另外的价值观。

李想们在他们的路上狂奔而去,我们则是逶迤前行。生活的内容是近似的,但快乐和风景的迥异,就这样做出了区分。

标签就是个工具。

张向东:李想的名字很好记,而且也是80后创业者成功的符号。你好象在一些访谈中毫不避讳地提到过,80后创业者这一概念,其实源于你们内部的策划。

李想:对。

张向东:我来回顾一下你以前的提法:当时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面,请到了几个人做了一个80后创业者的专题,后来被人感觉像符号一样广为传颂。你自己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或许成为自己过去创业当中重要的事情呢?

李想:当时媒体选的都是白手起家的几个人,在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宣传目的。为什么?当然我们运气比较好,赶上这一拨。因为从1999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就比较成问题了,所以国家鼓励大家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一个国家长远的规划,否则像《中国企业家》,还有CCTV《对话》这种栏目,不可能让这些人上节目,因为上节目的都是大老板们。当时借助了这么一个契机,就一下子出来了。出来以后对我们而言更多是正面的帮助,因为我们开始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白手起家。但从2007年开始,我们整个业务,还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上,就有了一个大幅度提升,基本从2007年开始我们才上了正轨,之前有点像个人网站一样。

张向东:这个标签你现在有点摘不下来了,你自己反感这个标签吗?

李想:我觉得我自己要把这个事分开就行了。标签就是标签,标签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但你还是你,你该怎么经营怎么经营,该怎么做事就怎么做事,这是两码事。

张向东:你怎么看80后创业者的特点?跟70后的创业者相比较有一些鲜明的不同吗?

李想:还是有很多不同。初期阶段的不同会更多一些,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大家就越来越趋于相同了。80年代出生的这些人,一上学就跟电脑、互联网接触,获得了广泛信息。他有一个好处,上来先把事做好,不用考虑各种各样的政府关系或各种各样的其他外界因素,我就是一心想着把这个事做好,拉动足够多人做事。慢慢经营扩大后,就跟60后、70后的企业家一样,依然要涉及政府关系等。所以说,他们(80后)比之前的人有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起点。

张向东:作为80后创业者的代表,李想没有读大学,起码在现代正统观念来看,不是一个正常的就业、创业的路径。你当时出来创业,是出于对教育的强烈不满,还是你那时候觉得有创业的机会,必须出来做,怕时机过去了就后悔了。

李想: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教育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作为年轻人,尤其是我们获得的信息那么多,我们一定要尽早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我活在世上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张向东:你18岁就思考这个问题了吗?

李想:我上完初中就思考了。高一到现在做的事都是一样的,都在一个轨道上做事情。

张向东:怎么说呢?

李想:我上高中以后,发现自己成绩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像数学、化学,我拼命学也学不好,我自己好象缺那根弦,我也想不明白有了计算机以后,复杂的数学对我有什么用。另外我也觉得我有很大的价值,那时候大家流行组装电脑,但是组装电脑很容易在经销商那里就被坑了,坑你四五千。我就自己组装,也帮朋友组装,后来周围的人都找我帮他们组装电脑,我就收钱,通过我帮他们组装的电脑,他们也觉得合适,而且只是赚他们几百块钱,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能力也有提升。那时候觉得自己有价值,可以靠这些知识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有收益,所以这个事很有意思,大家不会觉得这只是学习一般的学生,而是觉得在电脑这块是出类拔萃的。后来我觉得只帮他们装电脑还不够,我就开始写文章,给杂志、报纸投稿,告诉大家怎么选配件。

张向东:那时候就发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需要通过这样正常的教育轨道走下去?

李想:可以这么说。我就是帮助这些人用好电脑,后来包括手机,再往后汽车也是这样,因为大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而这方面的专家又没有很好的方法帮助这些人去消费,所以我比专家更懂消费者,我比消费者更像专家,借助这么一个点帮助大家。我高二的时候大概每个月收入有2 000块,就是写稿的稿费,之后也会放一些广告,一个月会有1万块钱的收入,那是高二。到高考之前我已经赚了10多万了,后来我就想拿这些钱做这个事。

张向东:你做出决定不去高考,当时就没有参加高考?

李想:没有参加高考。

张向东:天啊,你父母真是开明。

李想:我父母相对而言比较开明。

张向东:你父母也是大学毕业?

李想:是的。我父母和周围同学的父母相比,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上过大学,知道大学是怎么回事儿,一般80后的孩子家长可能很多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希望孩子也上大学。

张向东:我记得你从石家庄搬来北京创立泡泡网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就20岁吧。现在你对自己的规划,就像你刚才说的,你虽然做的事情就是你高一时想清楚的事情,但是发展步骤是不是如你所想?

李想:我当时没有想过怎么发展,就是想把眼前的事做得比别人好,就这么一个目标。

从表面上看大家都是一步一步过来的,其实里面有好多细节。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做个人网站,当时做个人网站的很多,尤其是跟我做相同类型的,大家都是睡醒觉有时间就更新,没时间就不更新。那时候我们上网很贵,大家一般都是早上上网,1块钱一小时。其他时间是6块钱一小时。为什么大家喜欢早上上网呢?因为早上速度快。一般这些人都是6点到7点之间上,我就5点起来更新内容,把这些人都留住。其他人就是想更新就更新,随心所欲。

张向东:你那时候的创业心态如何?有没有想过最后要做多大的事业?有目标吗?

李?想:创业不要想着一下子要做成多大多大的企业,我觉得这事儿不是特别现实。因为要想做成一个百度、腾讯,坦白讲,这里边最重要的除了人以外,还有就是时机。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唯独天时是不具备可创造性的。

张向东:地利是可以搬地方,从石家庄搬到北京。

李想:对。所以说你要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希望未来不断地成长,你可以忘记这些时机的事情,你只要不断地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就一定会变成一个不错的公司。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我觉得还是以兴趣为起点。

张向东:创业不分时机和身份。

李想:对。我们没有一个厅局级的爸爸,或者有几亿身价的爸爸,这个我们也比不了,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

能有一个很好的三流模式的生意也不错。

张向东:之后到北京,是不是觉得这个模式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公司才下这个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