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9033800000079

第79章 体育卫生计划生育(3)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始终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市民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理顺市容环卫体制。创卫期间,按照“执法主体下划,监管重心下移”的原则理顺了城管、环卫执法体制,市上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8个办事处分别成立了城管执法大队,共有执法人员490人。原来由市城建局主管的环卫局下划区上管理,变多把扫帚为“一把扫帚扫到底”。新体制充分发挥了各区在创卫中的主力军作用,收到了明显效果。同时,环卫工人已增加到1310人,实现了全天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始终保持在20%左右。初步建立了市、区、街办、社区四级网络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相互扯皮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整治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铁路沿线、居民小区、阳台楼道和店外洗车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城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密闭化收集运输,日产日清。强化除害防病工作。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重点抓好垃圾点、公厕、水体、“六小”门店等场所的“四害”综合治理,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消杀的原则,使城区“四害”密度大幅度下降。在健康教育方面,重点抓好医院、学校、社区等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在城区设置健康教育长廊和媒体开设的健康教育专栏,极大地提升了健康教育“两率”。据统计,城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3%,城、郊区中小学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城区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5%。加强农贸市场整治。按照“政府牵头、属地管理、业主负责、部门参与”的原则,城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3个,取缔马路市场18个。创国卫期间,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工商部门加强农贸市场日常监管,实行工商干部驻场管理,挂牌监督。城区创建了一批诚实守信、竞争有序、公平交易的农贸市场。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始终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过专项整治、示范带动、“五化”达标等多项措施的推动,22个城中村55个社区都建立落实了环卫清扫保洁队伍,14个城乡结合部拆除违章建筑、违章建房,消除卫生死角,规范家禽畜饲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纳入城区统一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渭南市城市容貌标准》、《渭南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渭南市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办法》、《渭南市城区垃圾管理办法》、《渭南市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渭南市禁止乱张贴乱涂写暂行规定》、《渭南市养犬管理办法》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建立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始终秉承“全民创卫”的理念,精心设计创建载体,引导、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形成人人关心创卫、人人支持创卫、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局面。从创省卫到创国卫,在城市硬化、亮化以及市场建设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创卫热潮。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市委、市政府把创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在考核项目中,创卫分值权重较大(市直部门共分四类,分值分别为:20分、15分、10分、8分,县市分值为:4分),中、省驻渭单位也一并纳入创卫考核。同时,对在创省卫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拿出100万元给予奖励。市创卫工作初步建立了“市考核、区管理、街道落实、社区服务”的创卫目标考核新机制。

【县市联创】创国卫之初,就确立了“以市带县、以城促乡、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推动渭南中心城市创建的同时,带动创建一批卫生县城(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获得省级、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的单位分别奖励100万元、300万元。韩城市、蒲城县、合阳县、大荔县、华县等5县(市)先后获“省级卫生县城(城市)”称号。同时,这些县(市)乘势而上,迈开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的步伐。潼关、澄城、白水、富平等4县正在接受省级卫生县城考核验收。华阴市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同时开展“一城四创”活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市基本实现了卫生县(市)群全覆盖,成为全省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创卫成果】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90%。马家沟垃圾处理场总投资3695万元,服务年限20年,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处理。城区共有公厕114座,旱厕已全部改为水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城区共有2座污水处理厂,一座是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的市区污水处理厂,另一座是新建成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的西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基本实现了统一归集,集中处理。经初步测算,城区共有绿地1215.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31.3%、8.52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08年、2009年全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天数分别为305天、310天,超过了全年天数70%的标准要求。2010年,城区空气中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13天。经省疾控中心连续三年监测,城区鼠、蚊、蟑螂三项指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苍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的2倍。创卫期间,相继出台了《渭南市实施(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渭南市除“四害”管理暂行办法》、《渭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使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经过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建城区无烟草广告。2008年以后,城区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09年以后,全市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经市城调队抽样问卷调查,城区居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为85%。

(张银虎)

人口与计划生育

渭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局长程忠义

副局长侯雪静(女)范鸿翔李西京

【概况】2010统计年度,出生人口54270人,死亡26018人,全市期末总人口为5520772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85‰和5.13‰,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8.42%,期末总人口比“十一五”规划少14.92万人,连续20年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

【落实目标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三次研究部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渭南市稳定低生育水平考核办法》,开展了两次人口抽样调查和专题反馈,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县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签订2010年目标责任书,落实奖惩。对2009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成较好的县(市、区)和单位进行了奖励,对主要工作质量指标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3个乡镇给予黄牌警告,8个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将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更名为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市级计划生育经费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275万元,达到1880万元,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开展了“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评估,客观总结评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规划“十二五”工作。11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巡视组到渭南市督评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综合改革】市政府下发了《渭南市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组织机构,围绕“六大机制”建设,加强检查指导。韩城市作为省级试点单位,积极实施强基固本、终生服务、家庭创业、阳光计生“四项工程”,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计生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全市树立了典型。临渭、大荔、潼关、高新区在区域内积极探索婚姻登记、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信息化服务、政策衔接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和责任落实,加快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步伐。

【民生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全市联动,宣传先行、科学倡导,依法推进、规范操作,改革创新、分类指导,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全市累计接受免费生殖健康服务190.9万人次,实施治疗62.9万人次,接受免费婚前检查9.9万人次,孕前筛查10.8万人。11月份,省政府在渭南市召开了全省开展两项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渭南市开展两项工程的经验。各县(市、区)结合优势产业和“一村一品”规划,积极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富平县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县,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努力扩大计生家庭受益面。仅莎能奶山羊养殖一项,惠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937户,户均增加收入1400元。蒲城县为每个乡镇补助1万元,建成了塑棚瓜菜种植和肉鸡养殖两大示范基地,扶持计生家庭1000余户。全市共投入188万元,树立各类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典型712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助金发放办法》,并进行安排部署。2010年度,全市共为51.9万人兑现各类奖励扶助金2140万元,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885万元,办理独生子女人身意外保险5.6万人,理赔475起82.15万元,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依法行政】召开了全市计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基层文明执法、信访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和文明执法工作。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职工生育状况清理清查工作,全市共查处干部职工违反政策生育173人,受理计生信访案件305件,全部按期查结。华县在县人民法院设立计划生育执法办公室,加强了计生执法工作;澄城县实行科级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待制度,建立了信访长效机制。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市、县两级人口计生部门均名列前茅,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综合治理】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村村清”和创建先进社区等活动,参加了“黄河金三角”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交流会议,进一步强化了晋、陕、豫三省三市流动人口协作长效机制。合阳县在澄合矿务局王村矿区挂牌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为全市企业流动人口的管理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各县(市、区)普遍成立了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协调机构,建立了相关部门定期会商、信息反馈和责任落实制度,联合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大荔县建立了计生、卫生、公安出生实名登记共用网络平台,严格工作流程,细化信息录入,确保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宣传教育】以《公开信》发表30周年为契机,召开了全市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暨计划生育工作“双先”表彰大会,开展了文艺汇演、慰问等宣传纪念活动;参加了全省纪念《公开信》发表30年成就展,渭南展馆获得最佳内容奖、最佳设计奖及最佳组织奖;参加了全省两个《条例》知识竞赛,渭南市获得二等奖,2名队员代表省上参加了全国知识竞赛;举办了全市计划生育药具“三基”知识竞赛,在全省比赛中,渭南市获一等奖;承办了国家人口计生委“三下乡”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浓厚氛围。

【信息化建设】全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落实乡、村两级工作责任,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合阳县创国优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全市7个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达到省级标准;命名表彰市级新农村82个,受到省级命名表彰11个。华阴市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村建设,对“难点村”实行重点管理,群众自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级计划生育信息中心投入200万元,完成了中心机房、培训教室、视频会议室的硬件建设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应用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软件应用,软硬件建设在全省达到一流标准。市级信息化项目和潼关、合阳均通过省级验收。全员人口数据库入库533.77万人,占统计报表的97%,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为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配备了计算机,举办了新农村示范村信息员培训班,提高了村级信息化管理水平。

【队伍建设】加强人口计生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了职工干部“对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举办各类法律知识、政策业务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1200人。成立了市计划生育信息化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5名。兑现了2009年村组干部绩效工资100万元。临渭区、韩城市、白水县为村级专干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澄城县对连续3年工作成绩突出的4个乡镇分管领导给予享受正科级待遇。合阳县将乡镇服务站长确定为副科级设置,提拔了10名县乡优秀计生干部。华县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了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刘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