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执法监督】按照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原则,对卫生许可流程、审批标准、执法行为、执法文书等不断进行规范。截至年底,全市公共场所住宿行业单位共有420家,开展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单位232家,量化实施率达55.2%,其中市直管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实施率达100%。对全市6家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情况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进行全面监督监测,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部门职能分工的要求,对28家大中型用人单位实施劳动者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共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25家,监督覆盖率达100%,城乡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妇幼保健】认真落实《母婴保健法》,规范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使用,实行专人管理、证章分离、详细登记。孕产妇死亡率为25.52/10万,婴儿死亡率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万,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此外,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截至12月底,补助29548人,补助金额2115.2万元,补助率达98.3%,全免率为96.3%,人均补助716元。发放叶酸人数26409人,叶酸服用依从率60.63%。宫颈癌项目已普查农村妇女32250人,检出各种妇科疾病患病率45%,确诊宫颈癌32例,均已住院接受正规治疗。
【健康教育】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利用“五三一”国际禁烟日发放宣传画及“无烟医疗单位标准手册”共1000余册,邀请省上健康教育专家对全市各行业健康教育骨干进行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以项目带动为重点,积极实施《陕西省烟草控制项目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下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充分调动各行业积极性,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医学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20余次,参加人员2000余人。完善了远程网络教育升级,在规范“好医生”网络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北京大学的华医网,丰富了专业人员网络学习范围。组织63人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完成120名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临床培训。启动“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项目”,选派124名乡镇医生参加培训学习。此外,完善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登记表,并为省卫生厅推荐陕西省基本药物专家库入库专家30人。
【干部保健】组织对88名市级现职、离退休领导干部和78名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每个干部的体检结果由专家进行综合分析,逐一做出体检结论和健康指导。还组织专家赴临渭、大荔、合阳、富平4个县(区)上门对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进行医疗保健巡诊服务,针对每位离休干部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具体治疗保健方案,并建立健康档案,帮助老干部解决了困扰身心健康的问题。大力普及干部保健知识,全年赠阅干部保健知识合页和《新保健》等刊物3000余份。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保健基地设施条件,投资近50万元为市中心医院购置了血压动态监测仪等保健宣传设备6台,为市妇幼院购置健康管理软件1个、便携式B超1台。
【红十字会工作】坚持开展“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全力开展备灾救灾。先后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募集善款415.57万元,为洪涝灾区募集善款26.6万元。并为全市洪涝灾区下拨救灾款13万元,下拨救灾物资价值26.6万元。年初为临渭、华阴等6县(市、区)贫困乡村发放救助物资价值20余万元。此外,还接受山东省红十字会捐赠款20万元,定向为富平县贫困乡村援建6个博爱卫生站。同时,对高危作业人员的现场应急救护培训也取得了新进展。
【双创工作】坚持阶段性督导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传染病防治组、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组、健康教育组和病媒生物组等专业项目组于3月中下旬分别举办了创国卫业务培训会,邀请专家详细讲解创卫标准及省考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升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各专业组抽调专业人员以随机抽查、现场检查、查看资料的方法对涉及单位创国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提出整改可行性建议。编制了《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同时,根据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成立“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至年底,医疗废弃物和医源性污水处理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卫生系统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以“加强基层组织、完成医改任务、促进医患和谐、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组织市直卫生系统30个支部、627名党员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同时对全市卫生系统13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行业指导。在11月30日省委召开的关中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市卫生局作了题为“突出实践特色,抓好四个结合,努力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经验交流发言,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以简报形式对其经验进行了转发。狠抓思想政治建设,服务和保障作用得到加强。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开展“学理论、学业务、读经典、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织集中学习12次,购置发放《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等共220余册。扎实搞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能力素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新的提高。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内设机构和挂靠单位增加到15个,落实了“三定”方案,设立了“人才工作站”,组建了“市管拔尖人才服务团”,相继为市、县、乡招聘引进技术人才170余名,编制完成了《全市卫生事业十二五人才规划》。加强行风建设,会同渭南日报社、渭南新闻网联合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十佳”系列评选活动。
(吴丹)
卫生城市创建
渭南市创卫办
主任柴树明
副主任李晓平徐俊王建中
【概况】市创卫办是市委、市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主要职责是对三区(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主要涉城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创卫工作的任务下达、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查督办、考核考评等。该办2005年4月成立,内设效能考核科、人秘后勤科、县市创卫指导科、综合信息科、项目督查科、市容环卫督查科、市场和窗口单位督查科、新闻宣传科、宣传教育科及资料管理科等10个科室。有干部职工46人。创卫办成立后,开始实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经过近3年努力,2008年1月,省政府授予渭南市“省级卫生城市”称号。此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完善城市功能】紧紧围绕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要求,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施市政重点工程。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全市通过市场融资20多亿元,新修道路10多条,打通断头路7条,整治背街小巷500多条,建设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填埋场1座,整修改造公厕114座,建设了2座高标准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市委、市政府按照“项目带动、负债创卫”的超前理念,实施创国卫22项重点工程。其中沋河橡胶坝、燃煤锅炉拆除改造、沋西干渠、朝阳公园、郑西火车站广场、信达城市公园、滨河大道等一大批创国卫重点项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城区加快实施大树进城、景观绿化、项目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人工造湖等工程,打造了渭清路景观绿化长廊、南塬北坡绿色屏障、渭河南岸生态绿化等一批生态环保效应十分明显的绿化工程。高标准改造建成公园3个、游园8个、街头绿地32个。大规模实施拆房植绿、拆墙透绿、拆栏亮绿“三绿”工程。城区主干道大多数沿街单位实施了绿地社会共享。通过创卫带动,新增绿化面积近667公顷。同时,还创建成园林式单位140个、园林式居住区19个。拆除沿街有碍观瞻建筑、超期临建500多处20000平方米,刷新改造沿街建筑600多处30000平方米。在亮化方面,按照“一街一风格、一路一特色、一楼一景观”的要求,使渭南城市面貌焕发出新的光彩和迷人的魅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以水、气、声、尘污染防治为重点,把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着力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依法加强城区饮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对沋河水库实施了隔离保护措施,加固了堤坝,水源区内建设沼气池500口。城区新建加气站2个,拆除燃煤锅炉253台,烟尘控制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