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京进行新书签售时,遭遇一男子强烈抵制。该男子穿着印有上述字样的T恤表示对于丹的抗议
◆只要不要脸,谁一天都能写几十首现代诗。
——韩寒点评现代诗坛之流弊
◆一本书不管从哪页看起,五分钟后还不能吸引你,请毫不犹豫地扔掉它。
——童话大王郑渊洁谈阅读
◆那种历史记录读起来乏味的国家是幸福的。
——法国启蒙主义代表作家孟德斯鸠
◆我们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现代汉语用词的贫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狂人”李敖
◆常有人说,你推荐的唱片我听着不好听。废话,你听着好听那我还叫乐评人么!
——知名乐评人王小峰
◆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说。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
——李敖语录
◆中国的白话文,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语录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作家柏杨封笔之前最后一篇文章的结尾
◆什么叫新闻?政治上的婆婆妈妈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面前,但大多数新闻从业者却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美国著名严肃新闻节目《60分钟》主持人华莱士如此抨击美国的新闻风气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王小波
◆我藏在书斋五十年,出来晒两年太阳不行吗?
——因“百家讲坛”走红的阎崇年被称为“学术明星”,他如此回应
◆历史有三种,一种是印在书上的,一种是存在档案里的,一种是当事人所经历的,另外还有一种是藏在老百姓心里的。
——吴营洲在一篇《由生活感悟历史》的文章中说
◆西方文明是在散步中诞生的。而慢跑只是对身体的管理,慢跑的人只是想表明自己是掌控者,这与沉思无关。
——法国哲学家芬克尔克劳特在法国电视二台上恳求总统萨科齐放弃慢跑这一“不体面的、美国式的爱好”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网友
◆有人说,日本人团结,像饭团,而中国人像炒饭一般松松散散。或许中国人确实像炒饭,每一粒米饭都各自为战,但炒饭装在盘子里,那盘子就是中华文化,看似松散的饭粒靠中华文化拢在一起。只见炒饭,不见盘子,当然就以为散。
——旅日作家李长声
◆誓把……进行到底、为……保驾护航、打造……航母、打造……平台、把……做大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靓丽的风景线、充电、大鳄、圆……梦、零距离、久病床前有贤妻、久病床前有孝子。
——《中山日报》公布2006年报道禁用语
◆十几年前,大学生还是买书的重要群体,现在,大学生很少买书,书店的顾客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研究人员,一种是党政官员,一种是企业家、经理。他们往往都是公费报销的。
——一家民营书店的经理
◆等到中国强大了,叫全世界的老外学中文四六级;
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字答题,这是便宜他们;
惹急了,一个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
到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最正常的语速,而且就放一遍;
口试,就考唱京剧!
——网友间流行的戏说
◆现在,我很怀念这样的我: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一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所以,有一天,当我的一个学生问我,我们为什么读书时,我说:为了心灵的自由。
——雷达《我们为什么读书》
◆古人说,楚地多巫风,江南多淫祀。明清时期的闽越还是如此,拜鬼的风气最浓。我们的同胞,漂洋过海,把这些文化带到香港,带到台湾,带到海外的唐人街,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最中国。他们成了中国的窗口。唐人街,舞狮子。舞狮子是汉代传入的外来艺术。港台好武侠,武侠是人文幻想加义和团,专打外国人。好多人说,礼失求诸野,求出来的礼,很多都是这类东西。
——李零《中国的国粹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即使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谈网络时代年轻人学汉字往往认得字形却不会写的现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事,但对文学的爱和永不放弃可能是我们共同的心事。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如是说
◆文学与美女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一定要在一个作家之前冠上一个美女的称号,可能是一个男权文化表征的心态……如果一味强调她是美女,反过来忽略对她文学内在价值的评价,这是对她的损害。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对称她为“美女作家”作出回应
◆饭间闲聊,粤语、台语、普通话皆一一登场,但当大伙儿的筷子往同一锅子里捞时,泛起的却是一坛五千年的亲切感。
——台湾的《皇冠》杂志载文这样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就没有人文历史精神,不打自垮。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地说明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至关重要
◆大学毕业不一定就是有文化,它只能代表一种资格,或是证明你的学历,但绝不代表你有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素养,是另一个境界的事。
人有了钱不一定就有文化,你用金子把舌头包起来,也不说明你有文化。
——韩美林
◆尊重你们的国家和文化。你们可以穿得像个法国人,说话像个日本人,但请你们内心一定得是个中国人。
——摘自一位韩国青年写给中国网友的信
◆只要有人类,人类还需要情感表达,文学就不会死亡。
——作家迟子建预言文学的未来
◆国家的强大不在于有多少坦克与大炮。艺术是能征服人心的,软实力深厚的国家才会有深厚与唯美的艺术。
——舞蹈家陈爱莲
◆从1999年起,我招的博士生,必须要会背《道德经》,第二年,又加上了《论语》,因为工程师不能成为“文(人文文化)盲”。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
◆最值得反省的是,奥运会的奖牌数如果下降,媒体会吵翻了天;可是,国民体质下降,却没有媒体关注。
——专栏作家薛涌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健康文化却远远滞后
◆一个文化传统,就像一个故事说的魔术师的盒子一样,给出去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认为,中国学者把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人的不可解性”,是非常有害的
◆20年前,我28岁,是儿童文学领域的年轻作家;20年后,我已经快50岁了,可在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家中还是个“年轻作家”。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钱万成焦虑于儿童文学创作后继乏人
◆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我们的校园,现在我们的校园变得沉寂起来,已经听不到读书声了。大拇指是代替不了喉咙的,我们要大声疾呼建立一个阅读型社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呼吁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要注重阅读
◆近年来网络阅读备受年轻人喜爱,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但是,网络阅读仍无法取代图书阅读。网络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浅阅读”。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他强调,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更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
◆我对戏说特别反感。我们是一个历史观念特别淡薄的民族,大多数人不知道历史,不知道从哪里来,也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他怎么能有好的前途,怎么能有大的发展呢?从忧患意识来讲,公共电视台就应该做这件事,做普及历史这件事。
——崔永元
◆我不是说应该把手机扔掉,但人们现在真是变懒了,不去记数字,只是按按键而已,这有害于大脑健康。
——印度“记忆奇才”卡西巴蒂亚
◆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游客越来越多,我特别怕接待你们这些记者。你们写的文章出来后,会有更多人来参观。我们不是为了挣钱,保护是第一位的。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
◆花在慈善方面的每1美元,都能够换回1.1美元到2美元。
——美国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了几次款后发现,捐出去的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赢得支持
◆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在看到北京的旧城改造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拉丁文是第一千年的重要语文,英文是第二千年的重要语文,我们相信华文是第三千年的重要语文。
——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才生课程副主任雷蒙·拉瓦格利亚表示,华文将是人类在第三个千年的重要语文
◆为什么戏说可以随意颠倒历史,甚至糟蹋文化经典,既没人反对,也无力反对?回答应该很清楚:市场霸权。如今所有文化都在努力市场化,市场是钱说了算,市场需要戏说,谁能说不?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针对中国文化被一再戏说、被伪造时表示,别再去“忽悠”我们的历史了
◆中国正在改变英语。
——一位美国人士如是说。AmericanChinesenotenough(美中不足),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和drinktea(饮茶)等“中式英语”,似已成为固定的英文词组
◆我最反感的就是有些年轻人分明正在吃着那么美好的中餐,却放一瓶可乐在边上。还有人想把自己变成外国人,说话偏要加几个英文单词在里头。
——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白乐桑这样说。他还表示,一旦中国失去了它的特色,我可能就不愿意来了。人类都有这样的愿望,想走向和你不同的人和地方,想了解和追求与本国不同的文化
◆文化本来就是可爱的东西,只是有人把它变成了木乃伊。要变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传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