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9030800000035

第35章 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学(3)

在你用于投资的所有资金中,有多少投资于某个特定对象?使用凯利模型时,向下调整一下,以凯利半数模型或分数模型开始。

思考概率问题对你或许是个新事物,但你不可能学不会。如果能用这种方法反思股票投资,你将优化自己的投资方法并从中受益。想想巴菲特1988年购买可口可乐,他投了1/3资金在其中,可口可乐公司是个具有超越平均水平回报、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杰出公司,像这样的投资机会并不经常出现。但当这种机会一旦出现,懂的人会即刻出手,正如芒格说的那样:“当世界给予你机会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会出重手。当他们具有极大赢面时,他们会下大注。其余的时间里,他们做的仅仅是等待。就是这么简单。”23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集中投资家

1934年,经济大萧条依然严重,《证券分析》出版了,这是一本名字并不起眼,但极不平凡的著作。两位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一起用了五年时间才写就此书。他们的写作,时不时被日常事务打断而延迟,或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学,或是处理客户因1929年大崩溃带来的后遗症。格雷厄姆后来说,这种延迟是天赐良机,让他能在书中增加那些“以痛苦为代价获得的智慧”。24《证券分析》被广泛地赞誉为经典之作,即便在80年后的今天,还在出版它的第5版。《证券分析》对于当代投资界影响深远,无论以任何语言赞誉都不过分。

在出版五十年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五十周年研讨会。作为该校最著名的校友、当代最著名的格雷厄姆价值理论的支持者,巴菲特应邀在这次聚会上做了发言,题为《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家们》,这次演讲成为了与该书一样的经典。25

在1984年演讲那天的现场观众中,有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其他学院派学者,他们依然坚信现代投资理论,肯定有效市场假设的正确性。毫无意外,巴菲特坚定地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演讲中,他悄悄地拆毁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平台。

他开始回顾了现代组合理论的核心论点——股市是有效的,所有的股票标价都是合适的,所以能年复一年战胜市场的任何人都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他说,但我知道一些人,他们的成功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运气好。

他接着展示了他的证据,他提到的所有人管理的投资在长期都战胜了市场,而且他们取得这样的成果并非因为运气好,而是他们都遵循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都源自于本·格雷厄姆,他说,这些人都是格雷厄姆-多德的知识部落里的居民。

巴菲特说,尽管他们做着各自不同的决策,但他们都运用着同样的策略,寻找并利用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不一致。“不用说,我们这些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不会讨论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回报方差等,没人有兴趣谈论这些,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根本不知道这些术语的定义。”

根据1984年巴菲特的演讲整理出来的文章中,列出了这些格雷厄姆-多德部落超级投资者的业绩表现。26但将这些超级投资者联系起来的,不仅仅是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他们中的查理·芒格、比尔·鲁安、卢·辛普森,每个人都采用集中投资,就像巴菲特一样。这项研究可从集中投资的鼻祖开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大多数人知道凯恩斯是因为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个传奇的投资家。他的投资实力可以查阅英国剑桥国王学院,由他管理的切斯特基金的表现。

1920年之前,国王学院的投资局限于固定收益证券。1919年年底,凯恩斯被任命为第二任总务长,他说服大家成立一个新的基金专门投资于普通股、货币和商品期货。这个新成立的基金就是切斯特基金,从1927年他被任命为第一任主管人,到1945年去世,凯恩斯全权负责此事。在任期间,该基金的投资对象集中于几个公司。1934年,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出版的同年,凯恩斯给学校写了封信,阐述他的理由。

“一个人如果将投资分散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企业上,或毫无根据的盲目自信上,并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风险,这种认识绝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都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期间里,我个人认为我只能对两三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信与把握。”27

四年之后,凯恩斯准备了一份完整的切斯特基金的报告,说明了他的一些原则:

(1)投资于经过认真挑选的对象,它们相对于真实和潜在的内在价值具有价格上的折扣,相对于同期的替代投资也具有更优的性价比。

(2)坚定地持有选定之后的组合,风雨同舟,或许数年,直至它们的潜力释放,或有证据表明当初是买错了对象。

(3)保持投资组合平衡性。尽管集中投资个股会隐含一系列风险,但不同的个股之间会做风险的对冲。28

尽管他没有使用术语,但我相信从凯恩斯表明的投资策略来说,他是个集中投资者,他有意识地将投资组合限制在有限的股票上,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看它们的性价比是否合适。他的换手率非常低,还以持有不同行业的高质量、可预期的企业的方式对冲风险。

凯恩斯干得如何呢?在他18年的管理生涯中,切斯特基金年复利回报为13.2%,而同期英国股市基本上没涨没跌。考虑到在此期间发生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想想希特勒对伦敦的大轰炸),我们必须说凯恩斯真的是了不起!

即便如此,切斯特基金还是忍受了一些痛苦的阶段,有三个年头(1930年、1938年、1940年)它的净值跌得很厉害,表现低于当年同期英国股市大盘。1983年,有两个当代分析人员在看过凯恩斯的投资表现后,评价说:“从基金净值大幅度摆动的表现看,很明显,这个基金比大盘具有更大的波动性。”29的确,如果我们计算切斯特基金的标准方差,会发现它的波动是大盘的2.5倍。无疑,该基金的投资人时不时会遇到大涨大跌,但到最后,它的表现大幅超出大盘。

不用过多考虑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背景和拥有的市场择时技能,只关注他的投资策略。他曾写道:“我们未能证明,有人有能力利用经济的周期循环,大规模系统性地买进卖出股票。经验证明,很清楚,大规模的买进卖出是不可行的,也不可取。试图这么做的人,不是卖得太迟,就是买得太迟,或者二者均沾,这导致交易成本大规模上升,并引发情绪的波动,这也引发了广泛的大规模的投机,加剧了波动的程度。”30

高频率的换手率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加剧了投机心理,致使整个市场波动恶化。市场当时是这样,现在还是如此。

查理·芒格的合伙企业

尽管伯克希尔的投资表现总是与其董事长巴菲特联系在一起,我们也别忘了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同样是位杰出的投资家。巴菲特回忆他们最初相遇的情景:“我们在1960年相识,我告诉他律师是个不错的职业,但他可以在投资方面干得更好。”31你或许还记得第2章中关于芒格的故事,当时芒格在洛杉矶的律师事务所正茁壮成长,但渐渐地,他将精力转移到以他命名的新的投资合伙企业中。

巴菲特说:“他的投资组合非常集中,因此他的投资业绩非常波动,但他运用同样的寻找价值折扣的投资方法。”在投资决策方面,芒格投资合伙企业使用像格雷厄姆一样的方法,寻找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方法。巴菲特说:“他愿意接受投资表现的波峰和波谷,恰好成为集中投资的一员。”32

注意,巴菲特在描述芒格的投资表现时没有使用“风险”这个词。根据现代组合理论中的传统定义,风险来自价格的波动,可以说,芒格合伙企业13年的投资业绩极具风险,它的标准方差是大盘的两倍,但13年来其平均年回报率为18%,表现出更多地不像一个冒险者,而更像一个精明的投资者。

红杉基金

巴菲特在1951年初次遇到比尔·鲁安,当时他们同为本·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证券分析班的同学。之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巴菲特关注着鲁安多年以来的表现,并非常钦佩。1969年,当巴菲特解散他的合伙企业时,他将一些投资人介绍给鲁安管理,这就是著名的红杉基金的发端。

两人都知道在那时成立共同基金并不是一个好时机,但鲁安勇往直前。当时整个股市完全是冰火两重天,大部分资金被“漂亮50”等热门成长股所吸引,而价值股备受冷落。尽管20世纪70年代早期,价值投资者相对表现不佳,但巴菲特说:“我为我的合伙人们感到骄傲,他们不仅与我同在,而且还追加投资,结果非常喜人。33”

红杉基金是第一个采用集中投资法的基金,公开资料显示,由比尔·鲁安和他的伙伴里克·卡尼夫领导的鲁安&卡尼夫公司管理的基金高度集中、换手率低。通常,基金超过90%的资金持股集中在6~10只股票上。不过,它们分布在不同的行业,足够广泛。鲁安经常提到,尽管红杉基金拥有集中的投资组合,但总是拥有不同类型的企业。

很早以前,比尔·鲁安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基金经理。一般而言,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持股分布与作为标杆的指数相去不远,基金经理们知道各个行业指数权重的构成,然后选择相应的公司与之一一对应。但鲁安&卡尼夫公司,他们只挑选最佳的候选股票,然后一次构成组合。

挑选最佳股票,当然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红杉基金以独立研究闻名业界,他们不采用华尔街投行提供的研究报告,仅依靠自己的独立调查研究。鲁安曾说:“我们不想为公司谋求太多研究方面的声誉,否则我的名片就成为分析师鲁安了。”

他说,这种想法在华尔街很少见。“华尔街典型的成长道路是,从业人员从做分析师起步,渴望被提升为受人尊敬的基金经理。与此相反,我们认为如果你是个长期投资者,分析师能力是最重要的,投资管理的能力自然随之而来。”34

这种独特的方法给红杉的投资者带来了什么成果?从1971年到2013年,红杉基金年均复利回报14.46%,同期标普500指数的表现是10.65%。

像其他集中投资者一样,红杉基金在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业绩的同时,具有波动更大的特征。在上述期间,整个股市大盘的标准方差是16.1%,而红杉基金是21.2%。那些坚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风险定义的人认为,红杉以冒更高的风险为代价取得了他们优异的回报,就像他们对于芒格合伙企业的评价一样。但是当人们看到红杉在调研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他们的认真与勤奋,又很难同意这种方法更具风险的说法。

卢·辛普森

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开始收购盖可保险公司时,他也得到了一个对于盖可公司财务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的人——卢·辛普森。

辛普森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巴菲特1979年找他到盖可保险之前,先后在斯坦·罗伊&法纳姆和西部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巴菲特在回忆面试的场景时说:卢有着“理想的投资气质”。他是个独立的思考者,自己做调研,“无论与大众有多少观点异同,都不会有特别的快感。”35

辛普森以如饥似渴的阅读习惯而闻名,他不读华尔街的投资报告,而是喜欢反复阅读公司年报,他的选股方式类似巴菲特的方法,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具有能干管理层的、高回报的公司。辛普森与巴菲特的相似之处还有,他仅仅专注于几只股票。盖可公司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组合通常持有的股票不多于10只。

1980年到2004年,盖可的投资取得了年平均13.5%的复利回报。对此,巴菲特评价:“辛普森持续地投资于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它们单个而言不可能造成永久性亏损,整体而言,它们接近无风险。”36

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巴菲特的风险观:风险与股价之波动无关,与那些个股未来产生利润的确定性有关。

辛普森的投资风格与表现非常贴近于巴菲特的内心期望。巴菲特说:“辛普森所使用的保守集中的投资策略,与我们在伯克希尔所做的一样,我们邀请他加入董事会是个巨大的收获。通常,我们很少允许下面的子公司自己管理投资,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辛普森干得不错。”37

从巴菲特、芒格、鲁安到辛普森,我们看到超级投资家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投资主线,他们降低风险的方式,是拥有巨大的安全边际。他们相信拥有数量有限的、高利润率的股票,不仅能降低风险,而且能提供远高于市场的回报。

尽管我们列出了这些成功的集中投资者,仍然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怀疑:所有这些成功,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紧密的职业联系吗?可以被证明的是,这些人所持有的股票并不相同。巴菲特不知道芒格持有什么股票,芒格不知道鲁安持有什么股票,鲁安不知道辛普森持有什么股票,没人知道凯恩斯持有什么股票。

然而,怀疑论者仍然会说,你只有五个关于集中投资的例子,这仅有的五个例子并不足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数以千计的基金经理大军里,这五个例子原本是随机的。

为了公平起见,看看这五个巴菲特部落的超级投资家是否仅仅是统计差造成的,我们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个测试。不幸的是,使用集中投资法的基金管理者非常少,在数以千计的投资经理中,其数量微不足道。这使我们面临了挑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