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71

第71章 贺新郎

题傅岩叟悠然阁

路入门前柳〔1〕。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2〕。岁晚凄其无诸葛〔3〕,惟有黄花入手〔4〕。更风雨东篱依旧〔5〕。陡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6〕。山不记,何年有?是中不减康庐秀〔7〕。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自无心出岫〔8〕。剩准备新诗几首〔9〕。欲辨忘言当年意〔10〕,慨遥遥我去羲农久〔11〕。天下事,可无酒〔12〕!”

【题解】

傅岩叟,名为栋,铅山人,隐于乡里,不肯出仕为官,是作者的好友。悠然阁,傅岩叟所建,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这是一首为咏悠然阁写的词,写作年代应在庆元末之前,用赋体,所以词中集合了有关陶渊明和重九、菊花、庐山、饮酒的典故,写隐居于庐山的陶渊明,用以表达对陶渊明敬仰效仿的情怀。此词上片抒情,写作者晚年对陶渊明的偏爱,“陡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既是对陶渊明的赞扬,也是对再次归来的自我赞许。下片过渡到对悠然阁景色的赞美。并设想唤起渊明,问他能否来此作客。“鸟倦”以下七句则是用陶渊明诗中的句子代拟作答,说明不能前来的原因,并选择陶诗几个关键语句,表现作者心目中陶渊明晚年的心态。全词紧紧围绕陶渊明性格真切、处世悠然的高风亮节,阐明傅岩叟悠然阁命名的意义,抒发作者晚年的怀抱。全词拉杂引用陶诗的成句,不着痕迹,极其顺畅,极其自然,而章法的变化,构思的严谨,又显示了技巧的成熟。

【注释】

〔1〕陶渊明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见其《五柳先生传》。此句说走进门前栽着柳树的庭院。〔2〕君家:指傅家。君家悠然,铅山诗人陈文蔚有《题傅岩叟悠然阁》诗三首,其第三道:“悠然君之心,非古亦非今。忘言犹有诗,无弦安用琴。渊明此时意,千载无知音。但见登阁时,山高白云深。”诗后并注:“岩叟命名时,予适同登阁。”渊明重九:陶有《九日闲居》诗。萧统《陶渊明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3〕凄其:凄然,凄凉。杜甫《晚登瀼上堂》诗:“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诗:“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这句是说,晚年在我的凄凉心中不再有隐居隆中而志在天下的诸葛亮。〔4〕黄花:菊花,代指陶渊明。入手:到手。黄花入手,原指菊花到手,借喻心中只有陶渊明。〔5〕东篱: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陡顿:顿时,立刻。南山:即《饮酒》诗中的南山,指庐山。如许:如此。先生:指陶渊明。这两句是说,在先生拄杖归来以后,南面的庐山顿时显得如此高大。这是赞扬陶渊明归田,也是对自己从福建归来移居瓜山下的默许。〔7〕是中:指悠然阁周围之地。陈文蔚诗中有“但见登阁时,山高白云深”句,可见景色幽美。康庐:即庐山。庐山本名匡山,匡庐。宋人避太祖赵匡胤名讳,往往改称康庐,因此宋人诗词中匡庐、康庐并用。陶渊明家在庐山下的柴桑。〔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xiù):山峦。〔9〕剩:多。苏轼《和张昌言喜喜雨》诗:“秋来定有丰年喜,剩有新诗准备君。”〔10〕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善注:“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真意:真切自然的意趣。欲辨忘言:要辨论,被真趣所感染,忘记了要说的话。〔11〕《饮酒》诗第二。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羲农:伏羲、神农。〔12〕可:岂可。这两句意思是:天下事可以不办,但酒却不可缺少。作者闲居深山,无力办天下事,所以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