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49

第49章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1〕。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2〕,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3〕。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题解】

这是作者旅行借宿山中某个寺院,于夜半听到钟声有感而作。具体时间虽不能确切得知,但也必然在淳熙十五年(1187)之前,因为,这是作者为寻找泉水而漫游上饶及其周边铅山、玉山、永丰等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作者筋力健壮的中年(五十岁之前)。词的上片是夜半闻钟所引发的感慨,是对身世状况的惊觉之语:一个以古来少有的几个英雄自比的人,竟然把平生事业置于痛饮潦倒之中,而不管哪里是汉殿,哪里是秦宫,让人们不由得不去询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作者的身世之痛,我们当然可以理解,那是南宋统治者实行的对外屈服对内镇压政策决定的,因实行了这种政策,才决不允许任何有志于恢复事业的英雄志士得到施展的机遇,这不但是作者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对于这一现状,作者当然无法反抗,因此,也就不能在词中作出回答。所以,下片开始两句,作者回头去追述惊醒之前的梦中欢乐情景:少年时期不知忧患的歌舞生涯。但这个能令人摆脱烦恼的梦毕竟被山寺中的老僧半夜钟声打破了,眼前不再有歌舞,不再有汉殿秦宫,只有西窗下卷地的西风呼啸。这首词显示了作者控制情感的发泄、驾驭篇章的本领。在一篇仅有五十馀字的小令中,能以简练而象征性极强的语言,概括了悲壮沉重的主题,震撼读者的心灵,应当说是非常成功的。

【注释】

〔1〕唐刘叉《答孟东野》诗:“万事付酒杯,从人笑痴狂。”白居易《风雨晚归》诗:“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又《自咏》诗:“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2〕少年丛:犹言少年人群中。白居易《赠梦得》诗:“放醉卧为春日伴,趁欢行人少年丛。”〔3〕《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王直方诗话》记载:“欧公言唐人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余观于鹊《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岂唐人多用此语也?倘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耳。”所谓晨钟暮鼓,乃是僧徒的正常生活规律,因此这里称老僧“误鸣钟”。第1章水龙吟

题瓢泉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1〕?乐天知命〔2〕,古来谁会,行藏用舍〔3〕?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4〕。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5〕,何为是,栖栖者〔6〕?”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7〕。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8〕。绕齿冰霜,满怀芳乳〔9〕,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10〕?

【题解】

瓢泉在铅山县东二十五里的期思渡旁,形状似葫芦,由两个小泉组成。水源出自山上瀑布,泉水流向山下。《论语·雍也》记孔子称赞其弟子颜回之贤,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作者把他寻访得到的周氏泉改名为瓢泉,除象形外,表达的是作者要效仿颜回,在山间过贫穷的生活而不改其乐的气节。这首词就是围绕这一主题作文章,上片表彰颜回的精神,实际上是作者言志,即以颜回为榜样,宁可忍受贫困,也不受富贵的诱惑。下片再以瓢泉在山和出山为比喻,以许由挂瓢的故事照应主题,明确表示要与瓢泉为伴同住山间,摆脱名的束缚。作者在思想上受儒家“行藏用舍”传统观念很深的影响,所以这首词也多用经典上的辞句。作者随手引用《易》和《论语》各篇的章旬,按自己的意思串连起来,赋予新的含义,使其议论文雅而含蓄,绝无剑拔弩张之势,表现出“以文为词”或“议论为词”的特点。

【注释】

〔1〕放泉檐外琼珠泻:让房檐外泉水的飞珠如同珍珠一样白白地流淌掉了。稼轩何必长贫,浪费了琼珠,不能用它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这是一句玩笑语,表现了作者贫贱不移其志的气节和幽默。〔2〕《易·系辞》:“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乐天知命:意即懂得顺应天道、性命自然的道理,所以快乐而不忧愁。〔3〕谁会:何人能做到。行藏用舍:能行其道则为世所用,不能行其道就藏身不用。《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渊就是颜回。〔4〕《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箪(dàn)食:箪,盛饭的竹器。一瓢饮,一瓢清水。〔5〕饭蔬饮水:吃有蔬菜的饭,喝清水。《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6〕何为是:如何是。栖栖者:惶惶不安的样子。《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微生亩是孔子时的隐者,丘,孔子名。微生亩的话,意思是:你为什么惶惶不安,东南西北地奔走,难道不是谄媚谁吗?孔子回答说,不是谄媚,是疾世恶俗,有志改变它。作者这两句把《论语》的两处原文联系起来,反驳说:能饭蔬饮水,如何是惶惶不安,向谁谄媚?〔7〕杜甫《佳人》诗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句,这两句袭用其意,要泉水和山上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流到山下。〔8〕苍颜:指容颜苍老,作者自指。零落:冷落。和作者这样住山的人相近(到泉水上照见苍颜),必然冷落了穿着裘衣骑着肥马的富贵子弟。《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9〕两句写饮泉的感受。冰霜写泉水冰凉,芳乳写泉水香甜。苏轼《寄高令》诗:“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10〕《高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迄,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风树:被风吹过的树。一鸣渠碎:指别人送给许由的瓢,因挂在树上风吹有声,就因这一次鸣叫,便被扔在地上而破碎。渠:代词,其。问何如哑,问何故再也不能发声。许由是一高士,厌恶世上的名利,不愿受别人的恩惠,为名声所牵累,所以有挂瓢及抛弃它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