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47

第47章 洞仙歌

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1〕。辜负平生弄泉手〔2〕。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3〕?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4〕。人生行乐耳〔5〕,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6〕!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7〕。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8〕?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淳熙十三年(1186)写的,是作者多次出游寻访泉水的直接结果。奇师,又称奇狮,地名。作者后来根据《荀子》的记载,考明此地就是古时的弋阳期思县,于是改称期思。今为铅山县稼轩乡期思村。周氏泉,作者后来改名为瓢泉,是由瓜山的瀑布汇成的两个瓢形小泉,遗址今日尚存,在铅山通往福建崇安的公路一侧。作者经历了辛苦的跋涉,终于寻访到周氏果,他高兴极了,就以兴奋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一首明志的歌词。作者说,他本来就是一个“弄泉手”,久在尘世沾染了不少的尘土,有了泉水,就可以用它洗涤身上的污浊了。他还表示,要在此地过简朴的生活,向陶渊明学习,作一个不求虚名的五柳先生。

【注释】

〔1〕《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2〕弄泉手:玩泉爱泉的人。苏轼《别雩泉》诗:“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辜负平生弄泉手,倒置句,是说此前竟然不知这里有平生所遇到的最奇特的泉水,实在是对不起自己。〔3〕短帽就是矮小的帽子。青衫短帽是闲居人士的简朴服饰,是作者在带湖期间的普通衣着。作者在庆元六年追悼好友朱熹所作的《感皇恩》词中,也用“一壑一丘,轻衫短帽”描绘自己的形象。青衫短帽之前加一“叹”字,意思是:可惜这简朴的衣着,本是闲居的服饰,却也沾惹了尘世的许多尘土。〔4〕沧浪:水名,就是汉水。《楚辞·渔父》记江潭渔父闻屈原宁赴湘流,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蒙世俗的尘埃后,“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5〕人生行乐耳:用杨恽语。《汉书·杨恽传》记杨恽失爵家居,在答孙会宗书中引六句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原诗是讽刺当时朝政不治,自己被迫闲居,以行乐为人生信条。〔6〕《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张季鹰就是张翰。江东步兵,意即江东的阮籍。阮籍是晋人,曾为步兵校尉。何似:不如。〔7〕陶潜《饮酒二十首》诗有“结庐在人境”句,又有《五柳先生传》,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8〕定重来否:还能重来吗?定字,作“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