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20

第20章 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1〕。佳处径须携杖去〔2〕,能消几纲平生屐〔3〕?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4〕。

吴楚地,东南坼〔5〕。英雄事,曹刘敌〔6〕。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7〕,旌旗未卷头先白〔8〕。叹人间哀乐转相寻〔9〕,今犹昔。

【题解】

这首词也是淳熙五年赴湖北江行所作,同样是写给杨济翁和周显先两人的。从词中“吴楚地,东南坼”两句看,作者的溯江旅程大概已接近尾声,即快要抵达湖北转运司的所在地鄂州(今湖北武昌)了。作者曾于淳熙四年(1177)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吴楚是他经行之地,如今时隔一年再次经行,一切仿佛梦中。一个志在报国的英雄,就在这种辗转往复的行旅中销磨掉了大好时光。感叹岁月蹉跎,忧伤功业未就,是这首词的主题。清新俊逸,又略带沉郁的风格,是通过描写真诚热爱的大好河山和对无限向往的历史人物强烈对比而产生的。

【注释】

〔1〕过眼溪山:进入眼帘的溪山。作者一年前曾自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京西转运判官任赴江陵(今湖北沙市)的湖北安抚使任,其间自汉水东下至鄂州,复自鄂州上江陵;年底,自江陵转隆兴府(南昌)任江西安抚使,自江陵东下入鄱阳湖。作者虽没有从下游溯江至鄂州的经历,但吴楚地的山川对他并不陌生,因此奇怪好似早已相识,又说往日经行的江南江北之地,仿佛又从梦中相见。〔2〕径须:直须,就应。竹杖是游山者的必备物品。〔3〕木屐(jī):木底鞋,鞋底有二齿,登山用。《世说新语·雅量》:“阮遥集好屐。……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阮遥集即阮孚。消,同“销”,磨坏。几纲,几双。〔4〕笑:可笑。尘劳:尘世的劳苦,佛教语,指众生劳苦。三十九年非:作者此年正三十九岁,说过去的事都做错了。语仿《淮南子·原道训》:“凡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自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长为客:一直在作客。这是指作者多年来在各地转徙的游宦生涯。〔5〕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岳阳楼在湖南岳州洞庭湖边,杜甫认为该地的东南是春秋时吴和楚的分界处。坼:裂。〔6〕《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自诩“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但是,天下三分,能与曹刘相抗衡的,还有建立吴周的孙权。所以作者认为,能和曹刘功业相比美的应当是孙权。敌:相敌,相抗衡。〔7〕楼观:指高楼大厦。大厦将成,建造者已死。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同多乖。”〔8〕旌旗未卷:指战事还未结束。头先白:言人已老。欧阳修《诗话》:“景山(谢伯初)诗有‘多情未老头先白,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此意。〔9〕转相寻:循环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