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19

第19章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1〕。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2〕。谁道投鞭飞渡〔3〕?忆昔鸣髇血污〔4〕,风雨佛狸愁〔5〕。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6〕。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7〕。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8〕。二客东南名胜〔9〕,万卷诗书事业〔10〕,尝试与君谋〔12〕。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13〕。

【题解】

杨济翁,名炎正,庐州吉水(江西吉安)人,是诗人杨万里的族弟,有诗名。他和作者相识较早,当时还未中进士。周显先,名和居地都不详。据作者所作《和周显先韵》两首七绝诗,知周显先是淳熙五年(1178)秋随从作者离行在赴湖北转运副使任的同行者。而杨济翁则也是此次同赴湖北的伴侣。当乘舟西行,船到镇江即作者早年寓居地游览时,杨济翁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词,开头便说:“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下片又抒发感慨道:“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有感于杨济翁的激昂怀抱,当舟行至扬州,作者遂步杨济翁的原韵作了一首和词。词题中除写了和杨济翁韵外,还提到周显先。周词今已不存,杨词的结句为“分付与沙鸥”,与本词用韵不同,这不同的一字可能便是周显先和词的韵脚。词的上片回忆绍兴末年金主亮南侵失败和作者自烽火连天的战场南归的情景,抒发少年未遂的壮志,下片则跨跃时空回到白首倦游的现实中来,抒发英雄大志的悲慨。通过今昔不同命运的转折和对比,寄托深沉的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是这首词的特色。

【注释】

〔1〕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海陵王完颜亮率举国之兵南侵,主力渡淮,占领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十一月,在南宋军队的抗击和国内各族人民武装起义的夹击中,金军发生内变,完颜亮被部将杀死在扬州。这两句中的“胡骑猎清秋”就是指金主亮的南侵。史载,金主亮南侵前遣使南宋,表示对南宋“围场”的向往,要在九月末到宋金边境“前去巡猎”(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就是要以巡猎为借口,对宋大举进攻。词中也是借用围猎比喻敌人的侵略。〔2〕汉家:喻宋朝。列舰耸层楼,写南宋水军装备的精良。按宋军此年十一月采石之战,出海鳅船迎敌,战舰列于南岸,未曾出战。宋军中确有一部分楼船,但词中似乎是说南宋水军以楼船为主力,严阵以待,这当然也不是事实。因此,这两句是以略为夸大的语气写宋人的战备。作为文学作品,需要突出不义之战必败,正义之师必胜的真理,鼓舞人们的斗志,所以这么写南宋军容的雄壮也是必要的。〔3〕东晋太元八年(384),前秦苻坚率八十馀万大军进攻东晋,最后败于淝水。战前,群臣皆反对南侵,以为东晋上下同心,有长江之险,而苻坚不以为然,说把全军的马鞭投进江中,可以截断江流。见于《晋书·苻坚载记》:“坚曰:‘……昔夫差威凌上国,而为勾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飞渡:则见《晋书·杜预传》,吴国都督孙歆说晋军渡长江“乃飞渡江也”。这里合用两个典故,借苻坚的话比喻金主亮南侵前的狂妄,而用“谁道”二字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蔑视。〔4〕鸣髇(xiāo):同鸣镝,能发声响的箭。“鸣髇血污”,典出《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头曼单于爱其少子,太子冒顿(冒,音mò)制作鸣镝,下令左右,鸣镝所射,如有不射的都死。后头曼出猎,冒顿以鸣镝射头曼,左右射手也都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而自立为单于。金主亮也是被部将所射杀的。《系年要录》卷一九四载,金军众将万馀人,于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夜攻入扬州龟山寺金军帐中,射杀完颜亮。此句有“忆昔”二字,是用冒顿事借喻完颜亮的被杀。〔5〕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小字,他于正平元年(451)入侵南朝刘宋,攻至建康北岸的瓜步镇,广陵(扬州)等城俱遭焚毁。宋文帝刘义隆在长江上列舰迎战,拓跋焘见对方有严备,下令退军。退军路上,北魏军马死伤过半,拓跋焘也于次年病死。风雨佛狸愁:佛狸为江南的风雨发愁,喻完颜亮南侵失败。〔6〕苏秦字季子。苏秦黑貂裘事已见《满江红》(倦客新丰)的注释。绍兴三十一年金主亮南侵时,辛弃疾曾率众两千人参加山东人民的反金起义,金主亮败亡后,又奉起义军耿京的表章南归,见宋高宗于建康。明年闰二月,辛弃疾在济州捉拿了起义军叛徒张安国以后,率骑兵一路南下,再归南宋。两次南下都经过扬州,时年仅二十三岁。这两句是借当年英姿勃发的苏秦自喻。〔7〕淳熙五年,作者年三十九岁,正当壮年,然而南归已经十六年,壮志销磨,因以老自居。搔白首:杜甫《梦李白》诗中有“出门搔白首”句,这里借用,和前面“季子正年少”相对应。〔8〕《襄阳耆旧传》:“李衡为丹阳太守,遣人往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耳。’”种橘江上,是为了应付退官后的生计。倦游:倦于游宦。〔9〕名胜:名流,指杨济翁、周显先。〔10〕万卷诗书事业:指儒生读万卷书,要做一番事业,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意思。〔11〕“与君谋”:为君谋划。〔12〕莫射南山虎:用李广射虎事。南山,是李广闲居地蓝田的南山。但《史记·李将军列传》只说李广在南山中射猎,又说所居郡有虎,射之,另外就是在右北平为太守时射杀虎,没有说在南山射虎。这一句是说一旦回归田园,李广射虎的本事今后就不再有用。〔13〕《汉书·西域传》:“自武帝初通西域,罢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上既悔远征,……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另据同书《车千秋传》,车千秋本性田,为高寝郎(护卫高祖陵寝的小官),本无才能功劳,仅因上书言事,被武帝重用,数月之后拜相。这一句是说,既然现实只需要车千秋那样的官,就争取做一个富民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