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17

第17章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1〕,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2〕,一夜云屏寒怯〔3〕。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4〕。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5〕。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6〕。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7〕。料得明朝,樽前重见,镜里花难折〔8〕。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9〕?

【题解】

东流,指南宋江南东路池州(今安徽贵池)东流县。东流村,指东流县境内的某一处村落。东流县是当时长江行船必经的一处歇泊驻地,宋代诗人每有咏叹。这是题写在东流某村墙壁间的一首歌词。主要是写词人清明过后在东流经历的一次艳遇及其感受。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春自江西召赴临安,与这首词所写江行及时间吻合。在稼轩词中,这是很少见的一首专门为情爱而写的作品。由于词的本事已不可考,而且词中多用比喻,把实事和梦境、回忆及想象夹杂写出,景象朦胧,情意缠绵,多发悲慨,所以许多解词者都把它和北宋灭亡联系起来,求之过深过艰,反而曲解原词。这首词是写旧地重游,痛感与昔日相识的一位女子不能再续前缘的悲伤。唐崔护也曾于清明日在都城南郊,遇村女求一杯水,于是相识。明年清明再访不遇,遂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名诗。作者所写的“野棠花落”,身份也是一村女,再访不遇的心情也大体相似。但作者重经此地时,此女子大概已成为官妓。南宋的制度是不允许官员和官妓私相往来的。所以作者想象,明日即使在筵席上相见,也已好花难折。词中“旧恨”、“新恨”两句,用春江云山比拟这种愁怀,非常自然贴切,是传诵千古的佳句。

【注释】

〔1〕野棠花:又名野梨、甘棠,野生,春二月开白花,到了清明就谢了。唐人诗中多咏野棠的佳句,如李嘉祐的“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窦常的“野棠花覆地,山馆夜来阴”等。〔2〕刬地:依旧。东风欺客梦:言东风还很寒冷,让行客睡不着。既有“划地东风”云云,表明是旧游。〔3〕云屏:云母镶嵌的屏风。一夜云屏寒怯:言屏风挡不住寒冷。寒怯:怕冷。〔4〕曲岸持觞:在曲水边上饮酒。据《荆楚岁时记》,秦汉以来,每逢三月初三,楚地官民都要禊饮于东流水上。王羲之《兰亭序》所记就是这件事:“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曲岸持觞,垂杨系马,都是回忆前次的经历,苏轼《渔家傲·怀旧》有“垂杨系马恣轻狂”句。〔5〕“楼空人去”二句:言小楼人去,往事只有旧日的燕子能够述说。白居易《燕子楼诗》前小序记:“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名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为佐欢,欢甚,予因赠诗曰:‘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绩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绩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本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苏轼《永遇乐·夜宿燕子楼》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6〕绮陌:指城中交错的道路。帘底纤纤月:指楼上帘幕下站立的美人。纤纤月:纤细的初月,比喻美女。诗中多用纤纤比喻新月如钩。如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始见西南月,纤纤如玉钩。”〔7〕“旧恨”句:和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相似。旧恨指往日的离别,如流不尽的春水长,新恨指今日不能续旧之恨,如云山千万重深。〔8〕料得:料想。樽前重见,樽指酒杯,宋代地方迎送往来官员都要设宴,并由官妓陪酒。作者的“旧欢”身份已变,从她当街倚楼而立的情况看,大概不是官妓就是某位显宦的歌妓,所以说她只是镜子里的花,不能攀折了。镜里花,是佛经语。《维摩诘所说经》卷下:“有以梦幻影、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诸所施为,无非佛事。”这就是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句的语源。〔9〕华发:花白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