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10

第10章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1〕?绿树如云,等闲付与莺飞〔2〕。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3〕。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4〕。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5〕。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6〕。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7〕。

【题解】

这是一首和赵彦端的词作。淳熙元年(1174)正月,辛弃疾重来建康府,任江东安抚司的参议官。而当年他在建康府结识的好友赵彦端,已经退休归家,寓居在饶州余干县(江西余干)。赵彦端所作的两首《新荷叶》词现存,第一首说:“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又说:“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述说了对往日宦游生涯和交游情谊的留恋,以及归山后的无奈。而这首词是作者故地重游,读到赵彦端词后和韵的第一首。全词以缠绵伤感的笔调,袱纤艳丽的风格,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怀念,也抒发了物是人非、百不如意的感怀。这是因为作者这次担任的职务同前次所任通判一样,都是不可能施展其才华而有所作为的,所以词中竟然产生刘禹锡重游玄都观那样的怨愤。作者的词风虽素以豪放著称,但正如作者的门人范开所说,其间的“清而丽、婉而妩媚”之作,却也是东坡词所不能比拟的。这首词正是这样一首秾纤婉丽之作。

【注释】

〔1〕“人已归来”二句:指作者自建康府通判任上被召见,前往临安任司农寺簿,不久被派去任滁州守臣,这次辟为江东参议,是第二次到建康府,所以词的开头就说,我已归来,杜鹃还在啼叫“不如归”,那是想劝说谁归来呢?〔2〕如云:像云那样聚集。唐人诗中没有绿树如云的比喻,这里以云为比,是指成片的绿树。等闲:南平常、随便意义引伸为恰好,说这一片绿树,正好留给莺群飞来飞去。〔3〕“兔葵燕麦”两句:用刘禹锡事。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续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刘禹锡十年后归京师,见玄都观的桃树都是他离京后所栽,再经十年则桃树全无,只见满地兔葵燕麦。后人多用于故地重游,比喻人事变幻无常,感伤屡遭排斥。兔葵燕麦:野草野麦名。〔4〕翠屏:绿色屏风,卧室用具。觉来:醒后。来,宋人多用为助词,如苏轼《永遇乐·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作此词》:“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5〕随意:任意。小园随意芳菲,是说旧地重游,小园无人管理,花草任意生长。作者当年在建康府,与赵彦端、韩元吉、叶衡、丘密、严焕等人为友,诗酒唱和。再归之后,繁华消沉,旧友星散,因此有“物是人非”的感慨。〔6〕春风:喻美人。半面:喻相识极为短暂。半面之交比一面之交还短暂。崔徽:是唐代河中的一个歌女,为情而死。诗人元稹曾作《崔徽歌》。小序说:“崔徽,河中府倡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词中的崔徽似指赵彦端在建康结交的歌姬。〔7〕南云:诗人多用作想念亲友的词汇。无个:没一个。因依:依靠。两句说,遥望南天云,没雁可以依托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