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一
9018100000054

第54章 玻璃器皿为什么会发霉

玻璃器皿由于使用不当,保管不当,或者长期受潮,它的表面就会出现一层白色的雾状薄膜,一般人常说,这是发霉了。在科学上讲,玻璃是不会像食品那样发霉的,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玻璃受到了碱性物质的侵蚀,或者经受不了长期水汽的侵袭而引起的风化变质。

众所周知,玻璃属于硅酸盐类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玻璃对酸和水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在碱的面前显得软弱。碱性物质既能和硅酸盐发生反应,又能部分地破坏它的结构。如果用玻璃器皿盛放面粉、肥皂、纯碱、烧碱等碱性物质,或者用热肥皂液洗涤,那么玻璃的表面就会渐渐发白、模糊,不那么透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失透”。

玻璃虽能抗水,但如果长期地置于潮湿空气和水的环境中,也能使玻璃中的可溶性成分发生水解。比如,硅酸钠在水解后产生苛性钠和硅胶体,苛性钠又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作用,生成白色的碳酸钠结晶而附着于玻璃的表面。

在潮湿的环境中,一部分碳酸钠又会吸收水分而潮解生成苛性钠。久而久之,玻璃表面积聚了纯碱和苛性钠的小滴。当环境的温度或湿度改变时,这些小滴的浓度也起着变化,而浓缩的碱液小滴长期与玻璃接触,会使玻璃受到严重的局部侵蚀。

假如,玻璃器皿发生“失透”,轻的可用食醋擦拭,醋酸可中和玻璃表面的游离碱,使之恢复透明度,重的就很难挽救了。因此使用玻璃器皿应保持干燥,不宜用肥皂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