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9015600000078

第78章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廿二夜灯后,右九、金八归,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屈指计弟廿四日可抵营,廿五六当专人归来,今日尚未到家,望眼又复悬悬。

九月廿四日叔父六旬晋一冥寿,焚包致祭,科一、科四、科六亦往与祭。关秀姑娘于十九日生子。临三、昆八于十月初一日散学,拟初间即往邹至堂处读冬书,亦山先生之所荐也。枚谷先生十月中旬可散学,亦山不散学。科四已读《离娄》八叶,科六读至“点,尔何如”,功课尚算有常。家中诸事,弟不必挂虑。

吉安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惟次青尚在坎(上穴下臽)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润翁信来,仍欲奏请余出东征。余顷复信,具陈其不宜,不知可止住否?彭中堂复信一缄,由弟处寄至文方伯署,请其转递至京;或弟有书呈藩署,末添一笔亦可。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易伤人,余生平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译文”

沅甫九弟:

二十二日晚点灯后,佑九、金八回来,接到弟弟十五日晚所发的信,知道十六日已赴吉安,屈指计算弟弟二十四日应当可达到军营,二十五、六应当派人回来,今天还没有到,真是望眼欲穿。

九月二十四日叔父六十一冥寿,焚包拜祭,科一、科四、科六也前往拜祭。关秀姑娘十九日生了个儿子。临三、昆八在十月初一散学,准备立刻前往邹至堂那里读冬书,这是亦山先生推荐的。枚谷先生十月中旬会散学,亦山不会散学。科四已经读了《离娄》八页,科六读到了“点,尔何如”,功课还算正常。家中的事,弟弟不必挂念担忧。

吉安中营还容易整顿吗?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规模远大和综理密微两方面缺一不可。弟弟的综理密微,精力超过了我。军中器械,稍精良的,要另外建立一个帐簿,亲自记录注明,选择适当的人授给使用。古人打仗以铠仗鲜明威慑敌人,常常容易取胜。刘峙衡对于火器勤于修整,对刀矛却完全不讲究。我曾经派诸景昌去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他们都很爱重。弟弟也可试一试,留心这件事,也是综理的一方面。至于说到规模宜大,弟弟也要讲求。但讲大场面,最容易混入一些散漫分子,遇事漫不经心,毫无条理,那么虽说大又何足贵呢?差事繁多而有条不紊,实行可以久远,只有这样才能局面宏大,没有流弊产生。胡润之中丞来信称赞弟弟,信中有“才大器大”四字,我很喜欢。才能的根本是器量,这真是了解你的话啊!

湖口敌船在九月八日烧的烧夺的夺,全部干净歼灭了。湖口、梅家洲都在九日攻克。三年积累的气愤,在这一天雪耻,雪琴从此重新游弋在水面那浩荡的天地。只是次青还在坎坷境遇里,弟弟在方便时可和他通通音讯。润翁来信,仍然想奏请皇上要我东征。我刚复信,陈述了不合适的道理,不知道能不能阻止?彭中堂复信一封,由弟弟处寄到文方伯署里,请他转寄到京城。弟弟有信呈报藩署,在信尾添上一笔也可以。李迪庵有请假回家探亲的意思,但没有接到他的亲笔信。他带兵实在有人不可及的地方,弟弟宜经常和他通信,殷勤请求教益。

弟弟在军营要保养身体,肝郁最容易伤身,我平生受累就是肝郁,应以和易调和一番。(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