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8998400000071

第71章 6 收益管理

企业储存存货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能使企业得到经济方面的利益。但与此同时,也要负担一定的成本费用。存货控制的目的就是使存货的效益与成本达到最优化。在正常情况下,工业企业的存货水平越高,对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就越有保证;流通企业存货水平越高,就越能保证供应,满足顾客的需要。但存货水平越高,成本水平也越高,企业在确定存货水平时,必须在效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对存货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

存货控制的方法有:最优订货批量、最优生产批量、保险储备量、数量折扣条件下的订货批量等。库存控制方法在第8章已作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13.6.1 收入管理

1.收入概念

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它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企业收入一般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

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显失公允的除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有效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退回,是指由于企业售出的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

企业提供劳务收入,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确定;④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后,对其提供劳务收入的确定可以选用下列方法:①已完成工作的计量;②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③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企业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显失公允的除外。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劳务成本。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的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区别下列情况处理:①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和现金股利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①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②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③现金股利收入金额,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和持股比例计算确定。

2.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入的日常管理

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有必要加强收入的日常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1)销售合同的签订及履行。销售合同是企业为取得销售商品或劳务收入而与购货人或劳务接受人就双方在购销或服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重新建立关系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它是企业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应协助销售部门落实销售合同的执行。销售合同一般应包括:内容标的(指货物、劳务项目等),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其他应说明的条款。

销售合同一经签订,就必须严格执行,按照合同的要求组织货品的采购、生产或劳务的供应,并按合同所约定的履行条件向对方提供货品或劳务。

(2)应收货款的发生及收回。应收货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外购商品等业务活动,而应向购货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它是应收的营业收入。这一业务活动一旦发生,标志着应收货款已经发生,债权也宣告成立,企业就有权向购货单位或个人收取这笔款项。

销售部门根据发运计划和销售合同的规定发运产品或提供劳务后,货款结算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当财务部门收到销售部门转来的销售发票、运输凭证以及有关凭证后,应立即根据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通过银行与购货单位联系,催促办理。如果对方款项已经付出,属于银行方面的原因,应通过开户银行追款;如果对方拒付,可提交经济司法机关仲裁,以便及时解决。

(3)做好市场信息反馈。企业在产销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掌握产品在市场上的适应性,价格的适应性,市场的显现需求和潜在需求,消费者的购买力、购物心理趋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潜在市场及购买力,新产品导向,国家对市场调控等市场反馈的信息,并有效运用这些信息,不断改进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和销售工作,搞好销售服务。市场信息的反馈和运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佳、适应性更强、消费者更喜欢的产品,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信誉,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扩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强企业活力。

13.6.2 利润总额构成与管理

1.利润及其形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取的财务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利润管理

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指标,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利润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不断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利润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公认标准就是利润。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若某项投资实现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它就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尽管现代理财观念不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但不可否认,只有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利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2)利润管理可以为改进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企业利润管理的重要动因是绝大多数的绩效考核是以利润为主,若要使企业利润管理不致过“度”,可考虑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如引入EVA指标或平衡计分卡考核办法等。绩效考核指标的改进可引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利润管理可以作为向外界传递有用信息的工具。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欲向外界传递某一内部信息,而内部信息往往是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如果直接披露该信息,外界由于无法判别该信息的可靠性,或者即使能对该信息进行检验,但检验成本巨大,因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放弃检验,外部信息使用者就会因此对管理层所披露的信息产生怀疑。而管理层通过利润管理,逐步披露该信息,反而是一条相对有效的传递信息的途径。

(4)利润管理有利于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目标战略。适度的利润管理既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标志,它对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宣传适度利润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对适度利润管理的理解和容忍,恢复和提高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润管理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有利于企业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提高经营业绩,从而相应地改变目标战略,更好地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

13.6.3 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利润分配原则

为充分发挥利润分配的重要作用,在利润分配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按税法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对税后利润的分配,企业首先要按一定比例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然后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贯彻维护投资者权益的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2)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分配利润时,要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既要扩充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财力基础,又要为不断改善员工生活福利创造条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3)坚持以丰补歉,保持稳定的分红比例。从税后利润中留存的部分利润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筹措资金,提高企业应付不测事件的能力,也可以用于企业未来利润的分配。企业可以在景气时期的较高获利中留存一部分利润,在衰退时期用于给投资者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以稳定的回报。

(4)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在企业中只以其股权比例享有其合法权益,企业的经营获利情况应当向投资者即时公开,利润分配方案应当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并获通过,股利的支付要保证所有的股东均能及时收到。

2.利润分配程序

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后,剩余部分的利润称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税后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上一年度的企业亏损。公司上一年度发生亏损的,首先用公司累积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弥补;公司法定公积金不足的,应当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如果当年利润在填补了公司上一年度的亏损后,没有剩余,就不再进行后面的分配。

(2)提取公积金。公积金是企业在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增强企业物资储备、防备不测事件的资金。其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两种。法定公积金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当法定公积金累计金额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提法定公积金以后,经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3)向股东分配股利。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是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投资回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取红利,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3.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企业确定股利及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其核心是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此外还包括股利分派的时间、方式、程序的选择和确定。目前,股份制企业通常采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只有在满足营利性投资项目的资金需要后,还有剩余时,企业才能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2)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就是企业将每年发放的每股股利数额固定在一个特定水准上,当企业预测未来盈余会增加,足以使企业能将股利维持在更高水平时,才提高年度股利发放额。在采取这种政策时绝对不能降低年度股利额,只能稳定增长。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削减股利发放额的可能。如果企业的盈利下降,届时股利并未下降,投资者会认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会好转。因而这一政策被广泛地采用。

(3)股利支付率固定的股利政策。这一政策又称变动政策,即企业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一种折中政策,即企业每年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高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采用这种政策可给企业较大的机动性,并使那些依靠股利维持必要开支的股东,每年都能收到数额较低但非常稳定的股利。

股利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等。我国规定股份制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支付和股票股利方式。

股份制企业向股东支付股利,这一过程中的相关日期有: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支付日。

本章小结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价值形式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企业资金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等环节的管理。目前,企业资金筹集渠道很多,企业可以按筹资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筹资。筹资后如何投放,需要进行投资决策,进行合理的配置。应加强企业收入管理,对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顺序进行分配。财务管理技术性很强,对一些管理方法和计算技巧要掌握好并灵活运用;同时,财务管理政策性很强,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管理工作应增强风险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复习思考题

1.说明资金的含义及企业资金运动体现的财务关系。

2.财务管理的任务有哪些?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3.说明在财务管理中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成本、风险价值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4.企业筹资的目的和渠道有哪些?

5.企业对营业收入应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6.企业对利润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和程序?

7.普通股股票、优先股股票和债券有什么不同?

8.企业利润总额由哪些内容构成?

9.如何认识股利分配政策?

10.如何认识企业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

11.某工程项目拟筹资200万元,公司决定发行普通股股票10万元,资金成本10%;发行公司债券60万元,资金成本10%;银行借款40万元,资金成本5%。要求:(1)计算该投资项目的总资金成本率。(2)说明该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应达到多少时,该筹资方案才可行。

12.某公司发行一种债券,面值为1 000元,年息票利率为6%,10年到期,投资者要求(预期)的收益率为8%。问:(1)该债券的市价是多少?(2)若发行公司将年息票利率提高到8%,其他条件不变,该债券的市价有什么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关义等,现代企业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由建勋,现代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姜真,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伍爱,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2000年版《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原件译本由中质协内部印发)

7.罗国英,林修齐,质量管理体系教程(修订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8.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伍爱,人力资源管理学(第二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1.广州市劳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学习资料。1994

12.房维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用讲话,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13.樊光鼎,李葆坤,企业生产管理(修订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4.伍爱等,工业企业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15.穆庆贵等,工业企业管理(第三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6.陈运涛,质量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7.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8.尹秀艳,企业经营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9.刘庆元,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0.覃学强,企业管理实务,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