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个人的山水
8987200000058

第58章 犀利年代

2010年,中国网络界出现一位极其拉风的男人——犀利哥。他那销魂的发型,忧郁的眼神,时尚的日式混搭风格,迅速秒杀了巨量网民。

犀利哥想必会让不少70后男人回忆起他的童年,因为我们在童年时也曾经如此的型男:头上戴一顶乡野风情的柳叶帽,腰间别一把牛仔风格的木壳枪。

这种经典的犀利造型大约源自于电影《小兵张嘎》。在当代张姓人里面,张嘎此人或许不是最崇高的,但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的就是他。

他那头戴柳叶帽、手拿木壳枪的型男范儿,深刻影响了数代中国男人对于“酷”的理解。

出生于那年代的中国男人,谁没有戴过柳叶编的草帽呢?谁没有拿过木头做的手枪呢?因为你不戴柳叶帽,就不是“我军”。因为你不“潮”,就要被淘汰。

这是我们在人生当中第一次“扮酷”。

曾经有一位西方人士鼓吹“中国威胁论”说:中国小孩唯一的玩具就是枪。可能这就是中西方的区别:他们玩着玩着就当真了,我们战争只为了玩玩。他们玩不起。

先说柳叶帽。从功能来讲,柳叶帽有两大作用,一是隐蔽,二是遮阳。然而我们纯粹是追求好看,渴望在形象上靠拢小兵张嘎。尽管那时候天天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可在内心里,或许我们更愿意做“嘎子”的接班人。

柳叶帽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几根柳枝绕呀绕,绕成一个圈圈就可以了。假如要漂亮的话,你也不妨在圈圈边沿插几朵小花,使它看起来像个小花帽。一般男孩子是不插花的,因为这有损战士威严。

由于每个男孩子在夏天都要戴柳叶帽,并且这帽子保存周期不长,容易脱水枯萎,有时一天一顶,有时一天好几顶,所以柳叶成了易耗品。本该是枝繁叶茂的季节,柳树们往往光着脑袋。

我也谨以此文,表达对那些柳树的歉意,同时建议观看本文的小朋友切勿模仿,因为你去折柳枝的话,你可能会听到它的哭诉:“想当年,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害得我们长期秃顶……”

再说木壳枪。那时候乡下流行请木匠师傅到家里来打家具,家具打完了,往往有主人家的小孩请求木匠师傅再做一把木壳枪。木匠师傅就利用边角木料,做一把或大或小的手枪。除了家具,木壳枪应该是那年代的木匠师傅做得最多的活计。木壳枪做得好与坏,也成为衡量一个木匠手艺高低的标准。

其实现在看来,木壳枪既不会响,也不能射,完全只是摆设,根本就不好玩,怎么当时会如此爱不释手呢?

有了柳叶帽、木壳枪,若不上战场发挥一下,那也太对不起这身装备,就像美国,造了这么多武器,巴不得天天都能打仗。于是和另外村的孩子们进行“抢攻山头战”,那座山刚好是两个村的分界点,他们从那边上来,我们从这边上去,看谁抢到山头。碎石土块到处乱飞,木壳红缨交相上阵。这时候有一个规律:假如有一人敢冲,本方人全都会冲;假如有一人逃跑,本方人全都会逃。

后来看到史书上写将军命令士兵“若有后退者斩”,深有同感,因为这种体会只有像我这样亲身上过“战场”的人才懂得。

童年有很多精彩,也有很多不堪,想到那些戴着柳叶帽、手拿木壳枪的往事,我就觉得:草根很好,但不要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