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代名曲
8985800000031

第31章 [中吕·朝天曲]伍员

“作者简介”

薛昂夫,名超吾,字昂夫,号九皋,生卒年不详。回纥人,自其先世徙居内地怀孟路(今河北省沁阳市一带)。又姓马,故又有马超吾、马昂夫、马九皋等名号。薛昂夫历任江西行中书省令史、秘书监郎官、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晚年退隐杭州。薛昂夫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少数民族诗人,曾求学于刘辰翁,而且工书法,尤善篆书。著名诗人萨都剌、虞集等人都有诗与之唱和。人称赞其“诗词新艳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这想”。《全元散曲》辑存薛昂夫小令65首,套数3套。

“原文”

伍员,报亲,多了鞭君忿。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半夜潮声,千年孤愤,钱塘万马奔。骇人,怒魂,何似吹箫韵。

“译文”

伍子胥啊,你为报杀父之仇,何必鞭楚平王的尸骨以泄愤?你的结局也太悲惨,暴虐的吴王将你悬首在吴城东门;你的朋友申包胥却实现了恢复楚国的志向,并无遗恨。那钱塘江半夜的潮声,似万马奔腾,可是你千年孤愤的悲鸣?这骇人魂魄的怒涛啊,那里像当年你乞食吴城时吹箫的音韵。

“赏析”

《伍员》咏叹春秋时期著名人物伍子胥的悲剧人生,一方面同情他遭受暴君杀害的悲惨结局,同时批评他鞭楚平王尸以泄忿的过激行为,但全曲的主调仍是为伍子胥抱不平。“半夜潮声,千年孤愤,钱塘万马奔。”以极为壮观的钱塘怒潮象征伍子胥巨大的冤愤,蕴含着作者对暴君的谴责和对忠臣不得好报的历史悲剧的无尽惋叹。小令结尾三句将钱塘江潮之声与伍员当年乞食吴市吹箫之音联系起来,意味深长。伍员为报父兄之仇,竭力求得吴王的信任,并为吴国的强盛出谋划策殚精竭虑,显出耿耿忠心,也曾赢得一时的荣华富贵,但结果不但身首异处,而且尸骨无存,假如他一直隐名吴市吹箫乞食,又岂能蒙受如此悲惨的迫害呢?“骇人,怒魂,何似吹箫韵。”实质上是对伍子胥在吴国的半生追求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