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38

第38章 我不再愉怕任何困难——逆境心理学(5)

韦特莱法则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提出:“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所以许多时候,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他们做了许多人不以为然的、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已。”这就是著名的“韦特莱法则”。

“韦特莱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接受最好的,就会经常得到最好的。

也就是说,要先有超人之想,后有惊人之举,能不落俗套,可不同凡响。

我们可以从“韦特莱法则”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有的时候只要能够用一种坚强的意志,或者说一种忘我的精神去追求一件事情,我们就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可是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但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站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成长加油站142:如何培养自己的决心(1)勇敢面对各种意外情况。

遇到问题时,对自己说:这不能难倒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遇到不幸时,对自己说,对于一个有决心的人来说,不幸是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

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生活给我们设置了障碍,但同时也给了我们越过障碍的能力,这只是命运对我们的一次“考试”罢了。

(2)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坚决执行目标。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比如,你的目标是走完100公里的路程,那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直到完成为止。

我们都拥有无限潜能先来看古希腊的一个神话:

在很久以前,所有的人都有神力。然而人们却滥用自己的神力,因此造物主决定剥夺人类所拥有的神力,并将它藏在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那么怎么来找这个潜藏神力的地方呢?

第二日,当众神被召唤到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们提了建议:将神力潜藏在陆地上的某处。然而造物主否决了这项提议,他说:“不,这太容易了。肯定会有人挖遍整个陆地找到它的。”

于是众神又说:“既然这样,不如将它藏到海底深处。”

可是被造物主再度否决了,他说:“不,因为人们迟早也会搜遍海底的每一个角落。”

诸神实在无法找出一个可以避开人类的地方。

于是,造物主说:“我们应该把神力潜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深处,因为那是他们唯一想不到去寻找的地方。”

很多人都想拥有神力,于是寻遍陆地和海底的每个角落,却偏偏忘记了神力就存在于自己的内心。

别以为这只是一个神话,现代医学也已经证实了人类是一种具有神奇潜能的神奇动物,只是人类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现代医学发现,每个人的大脑皮层舒展开来,都在2500平方厘米左右,每个人都有140亿个左右的脑细胞。倘若每个脑细胞有工作一秒钟的机会便死亡,一个人一生中有效工作时间才28800万秒,即使夜以继日,假日都用来工作,也不过10亿秒。据此,生理解剖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最杰出的科学家,也只不过用了大脑资源的1/10,而普通人浪费的脑潜能就更多了。

1964年前苏联《今日生活》载文: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也可将一本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这种对人类潜能的推论现在已为人们所接受。前捷克斯洛伐克有位叫米兰·米凯什的语言奇才,他精通40国语言,共懂116种语言。立陶宛有一位叫拉比·伊莱贾的人,只读一遍就能记住的书竟有200册之多。

生活中,很多人羡慕别人的成就,却缺乏改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甘于自身的平庸,他们自卑、懒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终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如果我们能多给自己一点刺激,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多一点信心、勇气、干劲,多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功来。

成长加油站143: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1)大声宣泄法。将自己的恐惧大声地喊出来,让它暴露在阳光下,这样,恐惧就不会那么可怕了,然后告诉自己,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只要正确对待,就会变得勇敢。

(2)参加拓展训练。训练自己的胆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练习克服恐惧。参加各种实境勇敢训练活动,是增强勇气的最好办法。如有一项名为“跨越空中断桥”的训练能很好地训练人们克服恐惧、提高胆量的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由参与者站在一处距离地面10米左右、颤颤巍巍的木板上,参与者需要仅靠一条护腰绳索迈过眼前的断桥,断桥两侧的木板相距1米多。这个距离若在地面,人们可以轻松地迈过,但在高空,则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惊险度。参与者会担心万一“失足”,就会被悬于空中,因此很多参与者不敢迈步。

勇气来自自信,行动是战胜恐惧的最好办法。如果参与者能成功迈过断桥,他的兴奋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这是战胜恐惧、挑战自我的一个小小的胜利,将成为增强自信和勇气的起点。

成功只需要一点点勇气美国内战结束后,法国记者马维尔去采访林肯。他向林肯提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微笑着回答:“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在真正面对现实时,许多人却又表现得无所适从。慢慢地,他们会觉得成功是非常人才能办到的事,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因为有很多人都这样想,就注定了成功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达到!其实,所谓成功者,其与其他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他去做了,而且全身心地去做。所以,成大事其实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勇气。”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汉语。据说三年后的1917年,他在广州旅行采访,便是以流利的汉语与孙中山对话的。

在古罗马勇士的盾牌上,刻着一句话:“每个人都会有恐惧,但是勇士能克服它,继续前进,虽然有时走向死亡,但是永远向着胜利。”如果我们能勇敢的一直向前,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也绝不畏缩,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在马林果战役的前夕,拿破仑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乘奥地利的老狐狸墨拉期路过都灵的时候打败他,并且还为此做了不少的准备,只等着奥地利军的到来。

然而,战场风云莫测,马林果战役打响后,法军受到敌军强有力的抵抗,节节败退,眼看拿破仑精心筹划的胜利将要化为泡影。

拿破仑只好命令鼓手击退兵鼓,鼓手是一名在巴黎被收留的流浪儿,听到拿破仑的命令,他并没有动。

“小流浪汉,击退兵鼓!”拿破仑大声命令。

孩子拿着鼓槌向前走了几步,勇敢地对拿破仑说道:“大人,我不知道怎么击退兵鼓,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学过。但是我会敲进军鼓,可以敲得让死人都排起队来。我在金字塔敲过它,在泰泊河敲过它,在罗地桥又敲过它,大人,在这里我可以也敲进军鼓么?”

拿破仑听了,先是无可奈何的看了一眼身边的将领,然后对小鼓手说:“现在要赢得胜利还来得及,你就给我敲进军鼓,像在泰泊河和罗地桥一样的敲吧!”

在小鼓手敲响的震天响的进军鼓声中,拿破仑的部下德撒带领队伍向奥地利军横扫而去,他们不惜流血牺牲,将敌人打得狼狈而逃。勇敢的小鼓手站在队伍的最前端,用鼓声激励着士兵们乘胜追击,战场上的局面很快就转败为胜。

小鼓手的身份早已无法考证,但是,我们从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克服恐惧就能创造奇迹。

有的时候成功真的是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只要我们勇敢一点,想办法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只要有了“知s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就没有超越不了的困难,更没有到达不了的成功终点站。

成长加油站144:关于勇敢的人生格言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做任何事情没有勇气的人,不要期望有任何成就。

(3)勇气具有感染力,当勇敢的人站稳立场,其他人的脊梁就挺直了。

(4)把恐惧的事付诸实践了,恐惧自然消亡。

(5)恐惧将巨人变成侏儒,将白昼变成黑夜。

(6)没有财富不算贫穷,没有勇气才是无法翻身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