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33

第33章 我要赢,也不怕输——竞争心理学(5)

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因此,无论我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要勇敢地说:“我犯了一个错误”,“我错了”。

在营救驻伊朗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一个人要对自己犯的错误做出解释,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是只有我们敢于承认所犯的错误,他人才会对我们刮目相看。由自己主动认错,总比别人提出批评后自己再被迫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

生活中谁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领袖、伟人同样会犯错误。但是犯错误并不等于是犯罪,因此做了错事并不可怕,主要在于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样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成长。而且,一次错误并不会毁掉我们今后的道路,真正会阻碍我们前进的,反而是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改正错误的态度。

成长加油站124:“优点箱”和“缺点箱”

找两个盒子,大的是“优点箱”,记录每天学了什么新本领,有什么进步,做了哪些好事;小的是“缺点箱”,记录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两个箱子一大一小,寄寓了美好心愿: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每个月打开一次,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要求自己在以后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古人曾说,“学者事事要自责,慎无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意思是:学习做人,凡事要自己责备自己,切莫责备别人。若别人不能满足我的意愿,那自然是我没有足够的肚量;若是我不能满足别人的意愿,自然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时时刻刻能自我反省,自己的才能和德行没有不进步的道理。

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常常是责怪他人的失误,却看不见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例如,有人在面对问题出现后,总是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的错”、“本来不会是这样的,都怪……”找借口、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习惯于把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自己则撇个干干净净,结果是在互相指责中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能随时反省自己,诘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看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若是正确,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观点去面对事物;万一是错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就可以帮助你以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宋朝名臣包拯,有一次断错了案,将边关元帅狄龙误判为谋杀太子的凶手,把狄龙的妻子、先锋官段红玉也召了回来。幸亏包拯义子包贵一再劝阻,他才重新查访,终于发现是个冤案。真相大白后,包拯严以责己,当着狄龙夫妇之面,亲请御刑,并要求包贵对他按法论罪,以儆百官。包拯这种认错自责的态度,一直为后人传为美谈。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责己自省,正视自身的弱点,才能减少过错,不断完善自我。上古时期,帝王尧在访贤途中,见一农夫耕田时,因牛不听主人使唤,撒野狂奔,主人便用鞭子抽打自己。尧诧异地走上去问农夫:你为何不抽牛,反而抽自己?农夫说:怪我调教无方,抽己自责,以寻求好的治牛之策。那位农夫后来继承了尧之帝位,他就是舜。

承认错误、勇担责任应从小错开始。仔细地观察我们会发现,成功者从来不会因为错误小就放过错误,他们都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态度,时常反省自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纪连海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他的成功与其能经常责己不无关系。纪连海在平时上课时,如果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他不会去责怪学生的顽劣,反而会自责,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差老师:“为什么把我的学生讲睡着了?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正是因为他经常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的讲课方式渐渐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最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师。

人无完人,即使自己已经很优秀了,但总还有一些地方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常进行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错误,扬长补短。这一点对保持已经取得的成功和争取更大的成功都是大有裨益的。

成长加油站125:每天自我反省我们不妨每天抽出5分钟时间,反省一下自己。时间不长,反省的事情也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养成反省的习惯,一定会帮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收获成功:

(1)与人交往中,我今天有没有做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事?说的话是否得体?某人对我的不友善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

(2)今天所做的事,处理是否恰当?怎么做才会更好?有没有补救措施?

(3)到目前为止,我做了哪些事?有无进步?

(4)我有没有浪费时间的行为发生?有没有提高效率的方法?

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古来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多是谦虚圆融之士,那些固执执拗、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空,最终成就了周朝800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访孔明,最终取得三分之一的天下。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广招门生,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律,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却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与骄傲自大的人为伍。

那些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事实上,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只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如果因为某一时的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班里的同学们夸耀,他家在雅典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他的老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对他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这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老师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希腊太小了。“雅典在哪里?”老师接着问。

“雅典?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老师看了看学生,对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尴尬地满头大汗,因为他当然不可能在地图上找到他家那一片肥沃的土地。

所以,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成长加油站126:你更愿意做哪一种人世上只有两种人,用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立刻把他们区分开。给他们同样的一碗小麦,一种人会首先留下一部分来播种,然后再考虑其他的问题;而另一种人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麦全部磨成面,作成馒头吃掉。

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只不过在馒头的引诱下,我们失去了耐性。成功是讲究储备的,仓库里的存货越充足,成功的可能就会越大,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路是那样的遥远而艰辛,馒头固然可以使我们在启程后飞快的奔跑,不过吃了眼前的,恐怕下一顿就没有着落了。馒头的热量终究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没有播种就没有粮食的保证,最后只会落得饿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