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18

第18章 让身边的人都喜欢我——交际心理学(6)

(1)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此,赞美一定要“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对方会感到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甚至觉得你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例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

(2)越具体的赞美效果越好空泛、含混的赞美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原因,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因是有所指的,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因此,我们赞美的时候应从某个局部、某件具体的事情入手,这种局部、具体的赞美会显得更真诚、更可信。例如某位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很出色,那么表扬的时候也要指向具体的事情,“小张在××事上表现出色”,而不是泛泛而谈。

(3)赞美因人而异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老年人总想要别人不忘记他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因此可多赞美他引以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领导,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成长加油站68:赞美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在朋友生日时,向他祝贺,这能给对方留下难忘的印象。买个蛋糕、请顿饭、甚至送一束花,效果都很好,乘机献上几句赞扬和助兴的话,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俗话说:“患难见知己”,当他人生病或有困难时,表示关心,并且提供实际的帮助,能让对方感动,并把你当成知己。

(3)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表达赞美。

多在背后说人好话最有效的赞美则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对方。例如,当你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常听某某朋友提起你,说你是位品德很高尚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人当面对你说“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

赞美一个人时,当面说和背后说,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奉承他,讨好他,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罢了。若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此时,当事者必然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接受,对你心存好感。

在背后说人好话,能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给人的自尊以极大的满足。当你由衷地敬佩某人、想要给某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或期望与某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时,不妨在背后说说他的好话。

在《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的林黛玉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呢。

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从而能增强对说话者的好感,消除对说话者的不满。如果你与同学、朋友发生了一点小误会,不妨在背后说他的好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丽和小明平时关系不错,却因小事发生误会,很长时间不说话。虽然大家都想打破这种尴尬,但自尊心作祟,谁都不先开口与对方说话。

一天,小丽刚好看了一篇关于背后说人好话的文章,于是心生一计。放学的时候,小丽趁小明不在,对别的同学随意说了几句小明的好话:“小明这人真不错,为人比较正直,对朋友非常关心,以前对我的帮助挺大,我挺感谢他的。”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小明耳朵里,他心里不由得感到欣慰和歉疚。于是,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他主动向小丽打招呼、嘘寒问暖,两人就这样言归于好了。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意”,而且能满足别人的虚荣心,给足别人面子,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所以说,背后说人好话,实在是聪明人的选择。

成长加油站69:说“悄悄话”的赞美方法一种更巧妙的赞美方法是利用讲“悄悄话”,故意让对方听到。例如,你若想与某个同学交朋友,又苦于无接近她的机会。一日你与朋友在路上迎面遇到该同学,这时你可以故意“耳语”给你的朋友:“这个女生我认识,人既漂亮又聪明。”该同学听到一定会心花怒放,即使不笑出声来,也会扭头多看你两眼。这就为你的第二步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自己人效应: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包括观点、价值观、态度、信念、性格甚至衣着上的相似。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在1961年曾通过一项试验表明,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

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更加困难。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理解:“是自己人,什么也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例如,同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受起来就又快又容易;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说的,则会本能的加以抵制。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们初次见面时,少不了询问籍贯、学业之类的问题,然后认个老乡、校友什么的,互相套套近乎,拉近心理距离,尽量把彼此都当成自己人,这样,互相之间说话、做事都方便多了。

美国有一家公司宁愿放弃零售商店,而采用家庭聚会的方式进行销售,竟使公司每天的销售量超过了250万元。取得这一销售奇迹的奥妙就在于这家公司很好地利用了“自己人效应”。这家公司通过家庭聚会直销,聚会时主人召集一些朋友,满面春风地与大家聊天,为大家端茶送水,然后不失时机地要求大家购买产品。尽管大家都知道,从卖掉的每一件东西里,主人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但在聚会的环境下,大家因为与主人的友谊而滋生温情、安全感以及责任心,并产生对产品的好感,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有时,这种友谊造成的压力比人们对产品本身的喜爱效力还要高,并且使人们觉得自己非买不行。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次演说也充分利用了“自己人效应”。林肯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在参加总统竞选时,一个竞争对手曾对其贫寒的出身进行攻击。然而,林肯巧妙地进行了回击。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也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也租了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高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在这次演说中的最后一句话“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暗示人们:“你们是我的自己人,是我唯一的财富,我离不开你们。”选民们听了以后,自然会体验到林肯热爱民众的深厚感情。林肯利用“自己人效应”,争取了主动,也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成长加油站70:如何在交谈中寻找话题要想通过交流来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话题,作为主动寻找话题,或积极打破僵局的一方,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以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为话题。兴趣是谈话者的共同契机,只有双方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才可能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如果对方对提出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只能应付一两句,然后缄口不语,使交谈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在与他人交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情况: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等。如果完全是不期而遇的,那么你就可以在开始交谈后用心观察,并在谈话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从而开发出新的话题,并使谈话更愉快地进行下去,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2)当交谈在三人以上时,要以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为话题。根据谈话对象的共同特点,如性别、年龄、职业、爱好、所在单位、因何事聚在一起等等,寻找共同关心的事情。一般来讲,国家大事、新闻事件、单位情况、热门话题、娱乐、消费等事项,比较容易作为共同话题。此外,还要根据具体场合、具体对象去选择有针对性的共同话题,如商人们在一起,关心行情、交易、有关管理的新措施等;私营企业的“打工”人员在一起,关心薪水、生活和生产条件、老板的为人、企业的规定等等。

加强与他人的“自己人效应”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不同的人群基于年龄、学识、性别、性格、种族、地域、职业以及利益等因素的差别,其语言和行为的规范也会有所不同,这为不同人群间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被看做“自己人”,将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效果。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怎样加强与他人的“自己人效应”呢?

首先,要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人之间更容易感觉是知音。也就是说要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从而使你提出的建议易于被接受。你要想取得他们的信赖,就先得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这样就能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要把父母和老师当成自己人,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也就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和他们讲话的时候也应该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这样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就会被他们接受。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染父母和老师,就可以避免代沟的发生。

其次,要努力使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高高在上地与自己进行交往,这只能造成心理上的疏远和排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对方摆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架势或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不管他是怎样的“大人物”,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反感,把他当作异己者,从而不想听他的“大话”,因为他没有给我们以“自尊”需要的满足,他把我们看成是一群什么都不知的“小人物”。人们常说的“我们能够原谅那些被我们瞧不起的人,但不能原谅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证明:具备开朗、坦诚、大度、正直等良好品质的人,人际影响力较强。反之,傲慢、以自我为中心、言行不一、欺下媚上、嫉贤妒能、斤斤计较的人,普遍不受欢迎,也就缺乏人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在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要先保证自己的个性、品质、修养,这样我们的合理想法和要求才更容易被接受。

成长加油站71:有利于获得友谊的个性特点(1)尊重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平等待人,一视同仁。

(3)以诚相见,作风稳健。

(4)性格开朗,待人热情。

(5)谦虚谨慎,有独立见解。

(6)富于幽默,有审美水平。

接纳他人的缺点喜欢的人,你会很容易接受。但是遇到不喜欢的人,也要试着与他和平相处,要试着包容他。如果你能在平时学会接受和包容他人,你会发现,与人相处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