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15

第15章 让身边的人都喜欢我——交际心理学(3)

宽容是人生重要的处世哲学,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肌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你宽恕他人以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虑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羽、张飞兄弟俩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羽、张飞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没有宽容之心,与他们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成长加油站54:如何应对恶意玩笑(1)明确表明你的态度,让对方知道你不喜欢这种玩笑。如果对方不理会你的态度,你可以采取一走了之的方法,让他自讨没趣。

(2)对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玩笑,以幽默、机智来化解。德国诗人歌德有一次在公园里的小径散步,迎面遇到一位性情暴躁的批评家。

他一看是歌德,就很不礼貌地嚷道:“我从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很冷静又不失幽默地说:“我正好相反。”说完,笑着站在一旁,让那位批评家通过。批评家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3)学会以宽容、开阔的胸怀对待别人。同学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化解的矛盾,相互开开玩笑不要太介意。这样,同学就不会经常拿你作为开玩笑的对象了。

(四)刺猬法则:君子之交淡如水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样的朋友才能长久。朋友之间的交往真诚而不奉承,朴实而不炫耀,让人想起时感觉温暖,这才是最好的交友法则。

刺猬的故事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刺猬们就这样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几经折腾,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交友中应该提倡“亲切而不暧昧、淡雅而不冷漠”。两个人的距离太近,往往分不清很多东西,一味地迎合,办事说话也会失去原则,因此产生错误的判断;距离太远,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时时处处事事计较,人情就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冰冷了,这样也不是大家愿意的。凡事有个度,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各自独立的空间,这是交朋友的准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个性的人和太自我的人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确理解“刺猬”法则,朋友之间冷热有度,温情温暖,尽情享受友谊的快乐。

成长加油站55:人际交往的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当这个空间距离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在44厘米之内,这是“亲密无间”的距离,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2)个人距离。46~122厘米之间。这种距离稍有分寸感,彼此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3)社交距离。1.2~3.7米之间。这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往往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

(4)公众距离。3.7以上。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往往会保持这个距离,但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交友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我们需要朋友,但不能完全依赖朋友,不能对朋友有过高的期望。如果一个人太依赖友情,那他从友情中得到的往往不是快乐,而是苦恼。如果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也是很危险的,不管这个人是你多么亲近的人,寄托的结果往往是失望。

例如,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所有事情都不该有所隐瞒,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开始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倘若我们对别人没有太多的奢望,就会减少很多患得患失的烦恼。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因此,尽管很多人都盼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你必须懂得“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的道理,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间,总会有不喜欢朋友打扰的时候。

成长加油站56:交友的方法(1)要了解人际吸引的特点。

(2)交友必须以诚相处,没有真诚就得不到友谊。

(3)交友要重择友。

(4)交友要主动热情。

恰当地拒绝他人曾在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看过一个名叫《买票》的小品,这是由著名小品演员郭冬临演出的。小品很有趣,讲的是一个没有什么捷径买火车票的人,却无法拒绝同事让他弄几张卧铺票的要求,结果他只好自己扛着被子去售票厅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才好不容易交了差。此事刚完,又有人找上门来,托他“弄”票,他不好拒绝,便只好又扛着被子去火车站排队……这个小品讽刺了那些死要面子、不懂拒绝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如小品中人物一样的无奈。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地考虑到外界与他人的需要,而压抑或违背自己正当的意愿,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或将合作、合群与恰当地拒绝他人对立起来,给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有的孩子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生怕拒绝他人会得罪同学、朋友,而失去友谊和威信,于是只好委屈自己,过不快乐的日子。

而且,拒绝的能力与自信紧密联系。缺乏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为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有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的倾向。如果一个人长期不懂得拒绝他人,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成为一个“取悦别人”的人,认为只有依靠为别人做事才能体现自我价值,认为“我只有顺从和帮助别人,才能变得可爱”,这很容易让自己疲惫,感到压迫和烦躁,并且最终耗尽你所有的能量。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是需要平衡的,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因为总在不停地付出,时间长了,心里自然就会觉得不平衡,进而产生自责、内疚,甚至挫折感。他们虽想要拒绝,但又抹不开面子,结果是逐渐缩小交往圈子,不愿与更多的人接触,结果反而失去更多的朋友。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拒绝他人的权利,都有权利说“不”,只要你的拒绝是合理的,讲究一下拒绝的技巧,就会得到别人真诚的理解,并不会因为拒绝别人而失去什么。

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别人呢?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观念。既然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互惠互利的,那么从别人身上获得相应的回报,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很正常的。因此,不会“拒绝”的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该索取的时候就索取,不值得付出时就坚决拒绝。

其次,要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他说了一半你就明白此事非拒绝不可,为了确切了解他的用意和对对方表示尊重,也要听完他的话。拒绝对方时,表情应和颜悦色,最好能多谢对方想到你,并略表歉意,同时说出拒绝的理由。一旦说出理由,则只需重复拒绝,而不应与之争辩。拒绝之后,若有可能和必要,可为他提供其他途径的帮助。

学会拒绝可以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如拒绝别人的饭局,拒绝简单的要求,然后再循序渐进。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拒绝也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技巧。

成长加油站57:拒绝他人的几种方法(1)幽默拒绝法。幽默的话能让人在笑声中了解你的立场和苦衷,愉快地接受你的拒绝。

(2)换位拒绝法。可以半吐半露地告诉别人你的处境,让对方明白,你不得不拒绝。有一次,罗斯福的一位好友向他打听一项军事机密。罗斯福望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问:“你能保密吗?”好友急切地保证:

“我能!”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

(3)回避拒绝法。对于一些你不想回答的问题,你可以顾左右而言他,通过回避达到拒绝的目的。有一次,一位记者喋喋不休地追问小仲马现在在干什么,他的意思是小仲马在创作什么剧本。

小仲马不想回答,便说:“我正在蓄胡子,你没有看见吗?”

(五)杰亨利法则:与人交往坦率真诚

哈佛学子爱默生曾说:“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坦率真诚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心灵上的阴暗面,也可以像一种化学反应,产生许多有益的副产品。

杰亨利法则“坚信相互理解,能够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并促进沟通的效果。”这是由美国的两位管理专家杰瑟夫·卢夫特和亨利·英格拉姆共同提出来的,被称为“杰亨利法则”。

“杰亨利法则”从两个纬度上划分了促进或阻碍人际沟通的个体倾向性:揭示和反馈。揭示是指个体在沟通中坦率公开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信息的程度;反馈指的是个体成功地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的程度。根据这两个纬度可以划分出四个“窗口”——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

其中“开放区”窗口包括你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信息;“盲目区”窗口包括了那些别人很清楚而你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这种情况是由于别人没有告诉你或由于你的自我防卫机制拒绝接受这些信息造成的;在“隐藏区”窗口中的信息你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未知区”窗口是那些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情感、经验和信息。“杰亨利法则”基于这样的假设:当开放区的信息量增加时,人们之间会更好地相互理解。因此他们建议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通过揭示和反馈来增加开放区的信息量,即通过提高自我揭示的水平和倾听来自他人的反馈这两种方式扩大开放区的面积,从中获益。

“杰亨利法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社会里,人际的沟通是无可避免的,沟通问题也同样无可避免,开放、真诚、坦率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元素,是促进沟通渠道畅通的有效保证。

成长加油站58: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4S法”

(1)Smart(干练)。留意自己的发式和服装等最基本的礼仪,给对方留下“爽快干练”的印象。要知道,一个穿着邋遢的人,只会给人留下“拖沓懒散”的印象。

(2)Smile(微笑)。微笑是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最好工具。微笑着和周围的人的打招呼,你会发现,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

(3)Speed(速度)。应给人留下青春活力、雷厉风行的印象。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没有迅速做出回答,或是和对方交换名片或做自我介绍时慢吞吞的,肯定会令对方不高兴。

(4)Sincerity(诚实)。“诚信待人”是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原则。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用沉着冷静、诚恳的言语,花言巧语无异于自掘坟墓,人们将不会与一个自己根本不信任的人合作。

真诚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久以前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由于无人照顾,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于是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可是老人却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青年的坦诚以及真挚的想法切合了老人的心愿,于是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对人真诚、不虚伪,这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

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动物,但是要打开感情的大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真诚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只有以诚相待,开诚布公地面对自己的同学、朋友、父母和老师,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误会。

为人真诚,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例如,我们要做到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理解、尊重、关心父母,与自己和朋友或同学真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