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圆≠圈≠球
§§§第二节课开始时,讲台上多了两个书写板,分立在讲台的两端。
主持人随机点了两名职业经理人上台,并让其中一名扮演管理者,另一名扮演执行者。两人背向站立,各自面向书写板。
“现在,请‘管理者’打开书写板上的指令单。”主持人说。
“管理者”打开的“指令单”是贴在书写板上的一张纸,上面有一句话:请给我画一个圆。
“请‘管理者’自己先执行这个指令,以表明你心中要的目标是什么。”主持人说。
“管理者”想了想,在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管理者’,你确定这是你心中的目标吗?”主持人问。
“确定。”
“不再改变?”
“不再改变。”
“那好,”主持人继续说,“现在,请‘管理者’向‘执行者’下达指令。”
“管理者”说:“请给我画一个圆。”
“现在请‘执行者’执行指令,要力求完美。”主持人说。
“执行者”在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片刻后,他似乎觉得小了点,又擦掉,画了一个大一些的。但他似乎还觉得不够完美,又把圆圈修改得更圆一些。修改后,他想了想,又在圆圈中涂上了色彩,让它成为立体的。
“执行者,请问你完成任务了吗?”主持人问。
“完成了。”
“你确定完成了吗?”
“确定。”
“你确定这是管理者所要的吗?”
“不是非常确定,但我已经努力了。”
主持人让“管理者”和“执行者”都转过身,看着对方。当两个人转过身,看到对方书写板上画的,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他画的,是你要的吗?”主持人问“管理者”。
“不是。我心中要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圈。”
“可你对人家说的是要一个‘圆’啊!”主持人说。
“但是,他画的也不‘圆’啊,他画的是一个‘球’。”“管理者”说。
主持人转过身,问“执行者”:“你为什么要画一个球呢?”
“执行者”说:“我觉得一个圆圈太单调,想做得完美一点,就涂了颜色,画成一个球了。”
“这么说,”主持人说,“你是一番好意?”
“对。我是一番好意,可结果不好,执行错了。”
4.2目标清晰,并且传递准确
台上做游戏时,卫理老师一直坐在台下,看着台上。
游戏结束时,卫理老师在掌声中走上台。
“指令是‘圆’,管理者要的是‘圈’,执行者做出来却是一个‘球’。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目标清晰和正确传递是多么重要啊!”卫理老师说,“目标+行为=结果,如果目标不明确、不清晰,或者理解有偏差,行为再好,也不可能带来良好的结果。我们‘目标’前面的空括号里,首先要填进去的,就是明确、清晰、准确等内容。放风筝的人目标是什么?就是让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关于这一目标,风筝是非常明确地知道的。如果说管理者是放风筝的人,执行者是风筝,彼此目标不一致,工作就很难开展。”
这时屏幕上显示出几行字:
目标必须是明确的,独一无二。
目标必须是清晰的,一看就懂,并且可以量化。
目标必须准确传递,发出方和接收方理解无差异。
听到这里,王经理心头豁然开朗。原来,他在工作中碰到的“传达了指令,下属却不知道做什么,或者做出来全然不是他所要求”的情形,就是因为他和员工之间目标不一致。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心中理解的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情形,是经常发生的。我们如何确保彼此所要的目标是一致的呢?”卫理老师问。
有不少人举手回答。
有人说加强沟通。
有人说加强培训。
有人说找到理解能力强的员工来执行。
王经理脑中忽然闪过小时候看到的战争电影场面:作战指挥员下达指令后,要求接受指令的人复述一遍。这个方法好啊!王经理急忙举起了手。
卫理老师示意他站起来回答。
“让管理者把目标讲述出来,再让被管理者把自己心中的目标也讲出来,对比一下。”王经理说。
“好!回答得非常好!”卫理老师说,“我主张的方法就是这个!彼此表达出来,看理解是否一致。在很多时候,接受指令的人并没有理解到位,却自以为理解到位了,下达指令的人也认为对方理解到位了,但结果出来时,才发现理解有问题,这个时候来纠正,早就晚啦!彼此表达出来,可以用口头形式,也可以用书面形式,对于重要工作,我主张用书面形式。”
能得到卫理老师的肯定,王经理心里十分高兴。
卫理老师又给了大家一张表单。这个表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项目,调整其中“要点”一列的内容。
要点接受者描述传达者描述差异沟通
时间
地点
参与人
量化结果
4.3目标要有激励作用
“目标明确、清晰、传递准确,就够了吗?”卫理老师问大家。
没有人确定够与不够,所以台下没有人说话。
卫理老师叫一名职业经理人站起来,对他说:“假如你左边那位朋友心中有一个目标:要求你无偿地给他一百万元人民币。这个目标明确吗?”
“明确。”那名经理人说。
“清晰吗?”
“清晰。”
“他把这个目标说出来,能够准确传递给你吗?”
“能够。”
“那么,你愿意接受这个要求吗?”
“不愿意。”
台下许多人发出了笑声。
“非常好!”卫理老师说,“这充分证明你的头脑是正常的!”
台下哄然大笑。
“如果是我,我会更狡猾一点,”待笑声停下来,卫理老师说,“我会假装耳朵突然听不见了,让他无法准确地把这个可恶的目标传递给我!”
大家又大笑起来。
“我上面举这么一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目标明确、清晰、传递准确还不够,还必须是双方都想要的目标。给你一百万元,对我没好处,我凭什么给你啊!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单纯地强调,实现这个目标,是公司的需要,是领导的需要,而应该努力挖掘出员工的需要。有人会说,公司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常常是冲突的,能够挖掘到员工的需要吗?当然能。那就是实现目标的回报。回报包括物质的回报,比如工资、奖金、福利、晋升等,还包括非物质的回报,比如良好的职业形象、上司的肯定和赞扬、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等。我说过,风筝是有情绪的,我对待风筝就像对待一个人一样,我告诉它,飞上蓝天,是我的需要,但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你飞上去,可以看到更远处的风景,你飞得越漂亮,就有越多的其他风筝羡慕你、赞美你、喜欢你。这些话,对员工说不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吗?总之,目标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管理者,更要激励执行者。”
台下有人举起手。
卫理老师示意他说话。
“如果现实条件很艰苦,怎么去激励呢?”那名举手的人问。
“我先问你,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作为管理者,你认为这个目标有实现的必要吗?”卫理老师反问。
“当然有必要,不然就不去执行了。”
“这说明你对未来是有把握的,对吗?”
“是的。”
“既然你对未来是有把握的,知道未来的回报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不把这份回报描绘给你的执行者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愿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它现在多么艰难,都是有愿景可描绘的,这个愿景,就能够激励我们的执行者。一个人可以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梦想啊!”
那名经理人表示明白了,满意地笑了笑。
王经理听了卫理老师的话,深有感触。一直以来,他下达指令时,都没有考虑员工的需要,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执行执行再执行,但效果常常很不好,还让双方的关系日趋紧张。
在目标中找到你和执行者共同的利益。
或者,让你的目标成为你和执行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4.4目标转化为考核指标,并实行双向考核
“我们做到目标明确、清晰、传递准确,并且在目标中找到了我们与执行者的共同利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目标转化为考核指标。我们的‘风筝式督导’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中一个是‘抓住最关键因素’,只有将考核指标具体化之后,才能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员工利益。关于如何转化,我相信在座的朋友都是有经验的,不必我详细讲述。”
台下又有人举手,卫理老师示意他说话。
“刚才您说了,让我的目标成为我和执行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假如这一点我做到了。但是,现在考核时,却只考核执行者,执行者心里能够接受吗?”举手的人问。
“问得非常好!”卫理老师给他鼓掌,台下的人接着鼓掌。
待掌声停下后,卫理老师继续说:“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作为管理者去考核员工,而对自己没有任何考核,员工没有表示异议。但没有表示异议,并不表明员工心里就很平静,说不定员工心里早就非常不爽了,可能已经多次在心里说:对我们要求这么严,对自己却一点要求也没有!刚才这位朋友提的问题,就涉及了我们‘风筝式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双向考核!”
“在很多时候,员工之所以对管理者不满,是因为员工在拼命工作,在接受监督、接受考核,而管理者却很悠闲。虽然,因为你是‘官’,员工口头上不说什么,但是,员工心里会很不高兴,你的个人形象也因此打了折扣。”卫理老师接着说,“风筝在天上飞,放风筝的人也没闲着,否则风筝就会栽下来。‘风筝式督导’要求管理者在执行者执行过程中,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关于这一点,管理者和执行者在将目标转化为考核指标时,要进行分工,明确‘你——执行者’做什么,‘我——管理者’做什么,并且相互监督,双向考核。”
双向考核
将目标转化为考核指标的同时,与执行者平等地讨论分工,明确双方的工作内容,并对双方提出考核指标,请对方考核自己。
“我们是领导,员工不敢考核我们啊?”有人举手提问。
“如果我们真诚地对员工说,请他们考核我们,他们不会不敢的,关键在于你的诚恳是否能够打动他们。”卫理老师说。
“在通常情况下,是我们考核员工,并兑现考核。员工考核我们,如何兑现考核结果呢?”又有人举手提问。
“问得非常好!既然有考核,就得有兑现。员工的考核结果兑现,通常与薪水挂钩。员工对管理者的考核,有两个途径可以兑现:一是纳入大家非常熟悉的‘360度考核’中,作为考核的数据之一;二是采取非常规兑现,比如做好了你们肯定我,没做好,我拿出一笔钱请部门同事吃饭去。此外,大家在工作中或许有过‘自罚’的经历,自罚也是非常规兑现方式之一。”
“双向考核,需要管理者有博大的胸怀啊!”刚才提问的人说道。
“那当然!博大的胸怀,也是我们的内在形象之一嘛!”卫理老师说,“一个愿意接受员工考核的人,一定能够提升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你们愿意接受双向考核吗?”。
台下的人大声说:“愿意!”
这个时候,王经理想到了自己在部门内的处境。他十分清楚,他在部门员工心中的形象不怎么样,如果实施双向考核,他的得分一定会非常低。唉,看来真该好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了,幸好来听了这堂课。他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
4.5传递信心
“讲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在‘目标’前面的空括号里,填上不少的内容了,最后一项内容是什么呢?是信心!”
“在我眼中,风筝就像一个孩子,我会告诉它,它是非常优秀的,它一定可以飞上蓝天,一定可以飞得比其他所有的风筝都高。这是给它信心。对员工,我们也要这样。当然,我们要切合实际,要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否则,你在台上激情昂扬,员工不仅没反应,倒会认为你头脑发热。”卫理老师说。
台下有人举手提问:“卫理老师,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确信心百倍,可无法把信心传递给员工,怎么办?”
台下有很多人小声赞同这个提问。
“这种情况的确经常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有的,但需要你有耐心。你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若干因素的支撑,你应该把这些因素详细地列出来,然后耐心地把这些因素告诉员工,与他们一道去分析,让他们认识到有若干因素保证他们能够成功。在这个时候,激情需要吗?需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耐心地与他们分享你的信心。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你们要充满信心’。”卫理老师说。
“如果我根本就没有信心呢?”提问的人再次说。
“如果你都没有信心,就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目标本身有问题,不切合实际;第二,你已经不适合做一名管理者,你应该辞职啦!”卫理老师说。
台下很多人笑起来。
王经理没有笑。可能因为工作开展得一直不顺心,他就是一个没有信心的职业经理人,但因为工作需要推进,很多指令又来自上级管理者,不执行是不行的,于是就强制要求员工执行。事实上,他应该去寻找支撑自己信心的因素,然后再把它们传递给自己的员工。
1.明确、清晰、准确
2.共同的利益
3.指标及双向考核
4.传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