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25

第25章 当朋友不仅仅是朋友了,你就要把他角色化(1)

办公室里的友情,可能会让你在工作中举步维艰

都说职场如战场,职场生存环境往往也是凶险万分,正因为如此,而我们常常希望可以在职场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密切的合作来有效增强生存机会。但实际上呢,办公室中似乎并不适合交朋友,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合作的需要,却没有看到同事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而且这种竞争往往比较激烈,比较隐秘。可以说,当你和同事结交朋友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有些企业家也说尽管非常乐意看到员工进行互助合作,可是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员工结成朋友关系,很显然,为了确保员工的竞争意识,这种朋友关系有时候并不需要过多地存在。这就像是猎场之内,如果猎食者都相安无事的话,那么他们的竞争力最终都会下降,所以保持竞争对立的状态很有必要。在公司内部也是一样,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拿出血性,能想办法树立假想敌,通过相互竞争来磨砺和提升自己的实力。而且交朋友往往会形成利益派系,这样更不利公司的团结和管理,因此他们并不怎么赞同交朋友。

在欧洲的很多公司中,都有一些奇怪的规定,比如员工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平时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五个小时,除非有第三人在场;比如员工平时不能频繁参加私人聚会,至少不能超出一个月一次的范围。这些公司规定听起来很可笑,但其实正好体现了公司的一种态度,那就是:安心工作可以,但是不要在办公室搞朋党派系,这样于人于己于公司都不好。

公司似乎没有权利对员工的关系多做评价,但是从客观方面来说,员工之间保持那种纯粹的工作关系很有必要。管理学之父泰勒曾经说过:“我们需要的是个体性的职员,是工人,不是成群结队的伙伴。”

办公室通常都是矛盾高发地,是真正的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很多时候甚至是敌是友也分不清楚,在这样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有时候保持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当你在办公室中谈论友情时很可能被人利用,对方也许只是为了取得你的信任才和你交朋友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放下戒备。在办公室中,“无间道”的戏也会经常上演,对于这一点,你需要保持足够的戒备,弄不好就会成为朋友“黑手”下的冤魂。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在报馆上班,那时候初入职场的他根本就不知道深浅,常常靠着自己的感觉去走。某一天,有个老员工和他聊天,两个人聊得很投机,而且对方看上去给了自己很多建议,甚至愿意帮助他。此后,对方几乎每天都来找卡耐基聊天,两个人渐渐成为了好朋友。而老员工也开始主动和卡耐基分享彼此的信息和手稿,卡耐基当然也乐于学习,并且将自己手中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写作内容都透露给对方。

直到某一天,卡耐基在报刊上看到对方的文章,才意识到这个老员工抄袭了自己的资料。卡耐基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随后他了解到这个奸滑阴险的老员工已经是不止一次利用这样的方法欺负新员工了。很显然,这些写文章的新人都是他的竞争对手。

办公室的友情很可能会因为利益纠纷而破裂,毕竟我们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为了加薪升职。从这个方面来说,每个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在奋斗。也正因为这样,办公室尤其有可能会因为利益而受到影响,可以说这样的友情很不稳固,一旦被利益捆绑,就很容易出事,比如当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友情便轻易被破坏了,而且弄不好还会反目成仇。

职场上当然也需要友情,也存在真正的友谊,实际上很多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就是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就是在办公室中培养起来的,可这样的友情又往往能够维持多久呢?像那些曾经携手共进的创业者,他们过去或许有过非常好的合作,然而最后都分道扬镳了。还有那些所谓的办公室死党,一旦出现了矛盾,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都是因为利益而相互攻击、相互拆台,甚至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有人曾经对职场上的友情做过调查,发现大约有75%的朋友都会因为友情的关系而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其中有52%的人因此和朋友闹僵。由此可见,办公室友情并不长久,很容易因为其他因素而遭到破坏。

虽然交朋友应该不问出身和职业,应该摒弃那些陈旧的限制,不过友情应该更加纯粹一些,但是在办公室中,想要做到纯粹却很难。在这些明争暗斗之中,即便是你最信任的人也常常包藏祸心,而这不得不让人心生防备。所以,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来说,应当谨防办公室友情所带来的伤害,平时最好还是保持纯粹的合作关系或者竞争关系,只要保持同事正常的相处就行了。毕竟职场中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水比较深,贸然和别人结成朋友关系,这样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只会对个人的工作和前途造成负面影响。

朋友之间的恋爱不靠谱,友情往往会破坏爱情

在很多公司里都有明文的规定,那就是不准出现办公室恋情,也就是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不可以谈情说爱。很多人认为这样做有些不近人情,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在同一个办公室相处的人往往了解比较深,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往往还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亲上加亲,那么对于感情的维护不是很有帮助吗?但实际上,朋友之间在办公室发生恋情,这样做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很不利。

朋友之间不适合谈恋爱,朋友之间的恋爱往往也不靠谱。

首先,恋爱双方往往习惯了做朋友,平时的行为举止也是按照朋友之间的模式来进行的,一旦切换成爱情模式,反而会变得很尴尬。比如说两个人做朋友时,很可能无话不谈,而且举止很亲密,可是一旦谈恋爱反而会束手束脚,感觉到很难为情,这个时候朋友之情会拖累爱情。

很多好莱坞明星都有过和自己的异性朋友交往的经历,可是他们交往的结果并不那么顺心如意,最初因为熟悉而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往往会发现两个人相对时会尴尬,甚至出现感情停顿的现象,以至于彼此都不知道该怎么去交流了。施瓦辛格曾经和自己的演员朋友擦出爱情火花,甚至出现了婚外情,可是他们两个人最终都草草收场,原因很简单,施瓦辛格发现每次接吻的时候,两个人都会笑,这严重影响了两个人的感情的进一步培养。

其次,朋友之间平时非常亲近,彼此也都很了解,已经缺乏神秘感和新鲜感了,这个时候再去谈恋爱的话,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新鲜感而很快变得兴味索然。都说男女之间的恋爱就是相互探索的过程,这种探索往往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朋友而言,这一步骤似乎已经走过了,至少友情已经极大地降低了爱情的新鲜感,因此两个人之间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有人还专门对朋友之间的恋情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离婚率高达35%,而且婚后彼此的感情往往不太好,相互之间总是矛盾重重,而相比于朋友时期的默契,两个人相爱之后的感情明显被冲淡了。所以朋友之间的恋情往往缺乏后劲,很容易因为陷入平淡而对彼此都造成伤害。

再次,为了减少舆论的影响,为了不受到其他朋友的嘲笑和议论,多数朋友之间的恋情其实都是地下情,男女双方为了避人耳目,不得不加强隐秘性,这样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而且突然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活状态。而且这种压力会慢慢演变成为矛盾和分歧,一旦爆发出来,很有可能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正因为如此,朋友之间的恋情应该及时刹车,毕竟对于朋友而言,有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对谁都好,如果想要发展成为恋爱关系的话很可能会因此而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恋爱方面,最好也不要向好朋友下手,亲上加亲有时候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弄不好可能就会弄巧成拙,彼此之间的爱情最终会被友情牵制和拖累,到最后甚至连朋友也做不成。

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早年的时候和演员夏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的私交也很不错,可是金庸后来却喜欢上了夏梦。为了接近夏梦,金庸甚至主动加盟夏梦所在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此后他帮助夏梦写过很多电影剧本。但是这对公认的郎才女貌和才子佳人最终却没能走在一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夏梦已经有了自己的先生。作为公认的大美女和一流的女明星,她对感情非常忠贞。

而金庸虽然苦恋,但是也被世俗的人情伦理所牵绊,始终没有跨越朋友这道坎。有一次,金庸提出在咖啡馆中与夏梦约会,夏梦竟然欣然允诺,但她是将金庸当成好友看待的。尽管那一次金庸大胆表白,但是夏梦却非常坦诚地说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金庸的敬重。至此,夏梦永远成为了金庸心中的好友和女神,而金庸作品中的很多绝色美女多少都带有夏梦的影子。金庸自己也承认虽然喜欢夏梦,但是两个人的确不适合在一起,还是做回朋友的好,否则最后可能连朋友也没得做了。

事实上,朋友和爱人这两个角色往往很难统一在一起,毕竟这种多重化的角色往往会将原有的单一关系搞复杂,而且朋友之间太过熟悉,彼此之间已经习惯了那种无拘无束的交往方式。一旦打破这种模式,两个人的关系也许会发生破裂,会变得更加不稳固。所以,最好还是不要从朋友中挑选另一半,否则两个人真的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当朋友成为合伙人时,利益可能会让你们反目成仇

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朋友,毕竟朋友之间比较熟悉,彼此也很了解和信任,沟通起来比较顺畅,而且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些优势为相互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且很多朋友还可以在合作中进一步增强彼此的关系。

但事实上,朋友之间的合作往往带有很大的风险,现实生活中,很多创业伙伴往往在度过“蜜月期”后很快陷入敌对状态,出现相互攻击、相互拆台的现象。2002年初,哈佛大学两位教授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对5500多家创业型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约有446%的创始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董事会踢出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业伙伴反目成仇是全世界创业型企业都面临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朋友之间的合作会面临失败呢?为什么那些合作的朋友最终会反目成仇?

创业者的适应能力往往并不一样,这是导致创业者闹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企业发展要经历许多阶段:种子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在这几个阶段,对人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团队合作的方式、角色分工的要求也不同。而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能力又是不同的,这就导致有些人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有些人跟不上。这种相互脱节的行为往往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合作和交情,甚至引起纠纷和矛盾。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合作密切的朋友,到最后会相互指责,相互推脱责任,会抱怨对方做得不够好,认为对方拖了自己的后腿。

当然,最有可能导致创业伙伴分手的原因在于利益的分配,朋友最终很可能会因为利益纠纷而反目成仇,毕竟利益是每个人创业的直接诱因,也是最终目的。一旦利益分配不均或者出现一些分歧,创业项目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彼此之间甚至连朋友也做不成。所以朋友之间在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否则利益很可能会成为你们“分手”的导火线。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原本是共同创办微软公司的人,这两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默契,堪称是最理想的搭档,而且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可以说是真正的铁杆兄弟。那时候艾伦说:“我是个‘谋士’,是那个在稿纸上描绘轮廓的人。而比尔则会倾听我的设想,然后提出质疑,最后得出一个最佳主意,接着付诸实施。我们的合作有种自然的张力,但大多数时候这种默契很有成效,运行良好。”正因为这样,两个人最初的创业非常顺利,而且两个人都畅想着能够拥有自己的公司,然后在双方的共同管理下获得非凡的成功。

但两个人在合作不久之后,就在股权分配上就发生了争执。艾伦一开始以为两人将会平分公司的股份,但盖茨却说:“你要一半是不对的,你还在其他公司领薪水。这BASIC几乎全是我在波士顿写的,我觉得我应该占60%的股份。”尽管这一次艾伦做出让步,但是内心还是有些失落,而这也显示出了两个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以及对于利益和财富观念上的分歧。

当微软公司成立之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再次因为股权分配而爆发。那是微软成立5年后,盖茨当时想聘用鲍尔默,并承诺分给他5%的股份,盖茨当时就此事征询了正在外面度假的艾伦,很显然艾伦当时也同意了盖茨的提议。可是当艾伦结束度假回到公司时,却意外地发现盖茨给鲍尔默写了一封私人的信件,在信中盖茨许诺给鲍尔默875%的股份。这样的变故让艾伦大怒,他当即找到盖茨表示再也不想请鲍尔默,并公开指责盖茨言而无信。尽管盖茨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出于对人才的渴望,而且他愿意将这多余的股权从自己手中扣除,但这件事还是影响了两个人的关系。

1982年,29岁的艾伦被查出罹患第四阶段的淋巴瘤,他不得不暂时休养数月。可是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却无意中在盖茨的办公室门口听到盖茨和鲍尔默的对话。当时他们正抱怨艾伦几个月没有工作,对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们准备通过发行期权的方式来稀释艾伦的股份。这个时候,艾伦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到盖茨和鲍尔默的联手排挤,盖茨逐渐将艾伦排挤到了决策核心圈的边缘。

这一回艾伦心灰意冷,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和盖茨继续当朋友了,尽管事后盖茨写了整整6页信纸的信来道歉,但是裂痕已经无法修复了。两个月后,艾伦正式离开了公司,但仍保留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的席位和他的股份。在这之后,盖茨想方设法弥补这段友情,可是艾伦每次都拒绝,很显然,他和盖茨再也找不到从前的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