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24

第24章 小心处处跟你对比的人,别让他们在你背后捅一刀(3)

而当缺陷被放大之后,双方就很有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冲突,因为对方往往会拿你的缺点说事,会不断嘲弄和批评你身上的缺陷,这样一来你可能会受到朋友的伤害,而这对朋友之情也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有姓张和姓霍的两个山西商人一起外出闯荡,在历经艰险之后,两人发了财,而且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两家人甚至一度准备联姻。不过由于两个人长时间在一起,彼此知根知底,也难免产生了审美疲劳。有一次两人和一大帮朋友聊天,结果姓霍的人不住地唠叨,这让姓张的朋友看不下去了,他就数落起姓霍的人的不是,不仅将他身上的很多缺点一一说出来,还添油加醋了一番。

姓霍的朋友听了很不是滋味,两个人一直以来都很好,为什么对方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数落自己,而且多数话还是言过其实。于是他非常生气地斥责了对方,没想到对方把话说得更加难听了。这让他更是怒火中烧,于是当即宣布和对方绝交,而对方也毫不示弱当场表示同意。结果此后两个人变成了世仇,不仅经常进行人身攻击,而且还将自己的孙子分别取了对方的名字,以示侮辱。

审美疲劳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友情的衰退,所以当朋友对你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如,不要轻易刺激对方;不要总是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对方面前;不要过多地和对方探讨自己的私事和秘密;不要太过于和对方亲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一定的疏离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同时也是对彼此之间感情的一种挽救。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距离往往也可以产生亲近感,尤其是在亲密的人之间,比如当朋友之间相互告别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会更加浓烈,当朋友相隔两地的时候,那种思念和亲切感会不断加深,因此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是,当朋友们成天聚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知己的感觉和交情还会那么浓厚吗?

除了适当保持距离之外,还要懂得维持友情的新鲜度,很多人认为朋友之间的友情应该像老酒一样,越放越香,可很多时候,老酒难以迎合新胃口。比如说当很多人在外闯荡多年,接触了更多的新东西之后,他和老朋友之间的生活价值观可能会出现分歧,两个人对待彼此的态度也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可是私底下,你可能会抱怨对方太老土、思想太封闭,而对方则会埋怨你太新潮、太激进、不够稳重。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及时做出改变,应随着朋友关系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做出改动,要始终维持新鲜感,要让朋友觉得你仍旧具备很强的吸引力。而保持新鲜度的做法有很多,比如适当改变自己的形象,比如选择新的交际方法,又或者在朋友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加入一些新元素。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警惕朋友之间的审美疲劳,如果发现你的朋友开始对自己失去兴趣,并且喜欢开一些恶性的玩笑,那么就要及时做好防备,及时处理好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免对方对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

面对那些喜欢以偏概全的朋友,你会被贬得一无是处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心理效应,那就是“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就如同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它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爱德华·桑戴克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人们在判断他人和认知他人的过程中,通常从某个局部出发,由对方身上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开始,然后直接扩散得出对方的整体形象。当人们发现某个人身上的优点时,对方就很可能会被这些“好”品质笼罩起来。如果人们过于看重对方身上的某个缺点,那么对方就会被“不好”的光环所笼罩,这时,他身上所有的品质都会被当成是坏的。

很多人认为晕轮效应通常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由于彼此缺乏了解,因此免不了要以偏概全,可事实上晕轮效应在亲密的人之间也会出现,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子女之间。比如说很多叛逆的孩子常常会遭到父母的奚落,认为他们一无是处,可是孩子们尽管并不擅长读书,但可能拥有一技之长,可能在某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可这个时候父母却认为子女根本什么也做不了,常常直接否定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

朋友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就抱怨自己的朋友常常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常常会借着关心的名义否定自己。比如说当你提出某个观点时,对方会立即呛声,给你拆台;但你指定某个工作目标后,对方会嘲笑你只是一时冲动;当你想要做成一番大事的时候,对方则会说你幼稚,说你缺乏远见。

而朋友之间之所以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就是因为彼此之间的沟通不够,虽然双方可能成天在一起,但是却没有过深入的交流,没有准确了解到对方内心的想法。所以当双方真正开始交流的时候,会发生隔膜和成见,因为对方仍旧会抓着你的某些小缺点不放,会拿你失败的经历说事,还会惯性地认为你“不行”,会觉得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无论做什么都只是意气用事而已。这样的评价往往很伤人,尤其是当它们来自于你的好朋友时,你更是会感到失落。

当乔布斯将库克选为苹果公司接班人的时候,库克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朋友,可是很多朋友都认为这位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会将苹果公司整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库克向来就不是一个好的创新者,而苹果公司正是依靠创新才走到了今天的,在他们看来,偏于温和的库克本身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根本就不能够掌控这样一家富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他们告诫库克应该知难而退,毕竟苹果公司留下了乔布斯的烙印,而库克很可能只会充当苹果日薄西山时的炮灰,一些朋友甚至恶意攻击库克,很明显他们之中有些是苹果的粉丝,有些则是股东,他们可不希望库克搞砸了这一切。

朋友的话让库克很伤心,其实不仅仅是朋友,外界都在质疑乔布斯是否疯了,或者说这是苹果公司内部抢班夺权的黑幕?但是库克在苹果公司以来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纰漏,尽管创新能力不足成了硬伤,但是苹果公司仍然是最挣钱的电子科技公司。其实,库克的伤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他曾经在IBM公司待了12年,而且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出众的营销能力,可以说苹果公司这些年的运营水平得到提升,和库克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据说库克开始刻意和朋友们保持距离,很显然他并不想受到这些人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对朋友之间的以偏概全产生误解,认为朋友之间一定是相互包庇和美化的,即便是朋友存在很多缺陷,彼此也会说成是好的。其实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在防备朋友的吹捧时,同样需要承受住来自朋友方面的“抹黑”。这种抹黑并非总是出于嫉妒,有时候,由于认识不够深入,由于相互之间不能够交心,朋友很可能会过分关注你的某一个缺点或失败经历,从而全盘地否定你。

朋友的否定有时候也许是出于一种关心,但这种关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会毁掉你的生活,比如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伤害我们的积极性,而且很可能会对彼此之间的感情带来影响,会破坏我们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因此当朋友以偏概全地评价我们时,我们更应该努力做事证明我们的实力,并且要提醒自己的朋友注意言行,以免造成更深的误解,以免双方发生激烈的冲突。

当朋友不仅仅是朋友了,你就要把他角色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父母亲,又是父母的孩子;既是工作中的职员和同事,又是家庭中的支柱。我们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这就导致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生活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往往会出现重叠,比如当我们和别人是朋友时,同时也可能也上下级关系,是同事关系,是恋人关系,或者是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关系。那么在扮演这些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衡量友情和这些角色化的关系呢?实际上,理清这一层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往往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