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8953700000010

第10章 汨罗祭屈原

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后,朝东南方向行驶,经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直达南阳(今河南南阳)。在这里走水路,乘船顺长江漂流而下。到了洞庭湖边。

一路上晓行夜宿,还算顺利。每当遇到年长者,司马迁就有礼貌地主动上前交谈,了解当地风俗、增长见识。

有时在茶馆酒楼休息,特别留意人们的聊天,有什么疑问。他就谦虚地提出来,向那些人请教。他对于沿途的名川大山的古遗址、古战场、碑文石刻、庙宇宗祠等尤有兴趣,看到碑文石刻,都仔细地做了笔记。

这一路上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据说秦文公的时候,有人打猎捕到了一种怪兽——“猬”,猎人们对这种怪兽议论纷纷,不知道该怎样处置才好,后来决定献给秦文公,说不定秦文公一高兴还会给些赏赐呢。

猎人们抬着猬兴高采烈地去向秦文公领赏去了,正走着,迎面过来两个小孩,一男一女,长得十分可爱。这两个小孩告诉猎人们说:“这猬不是个好东西,它生活在地下,专门吃死人的脑浆呢。”猎人们一听,顿时对猬产生了很深的憎恶之情,想想看,谁没有亡故的亲友啊,这猬居然吃死人的脑浆,也太可恶了!猎人们愤怒极了,想要马上处死猬。猬突然说话了:“这两个小孩可是宝贝啊。得到他们可就大福大贵了。得到男孩,可以称帝为王;得到女孩,也可称霸天下……”话音未落,猎人们已纷纷扑向那两个小孩。

两个孩子吓坏了,慌忙变成两只野鸡,各自飞去。猎人们使劲跑啊、追啊,野鸡早没了踪影,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了。这两只野鸡到底飞到哪里去了呢?后来有人说看见它们了,雄鸡飞到了南阳,雌鸡落到了陈仓(今陕西宝鸡)。后世的人们把这个神话传说与历史史事结合起来,说秦王、秦始皇以及刘邦等都是沾了这两个地方的灵气,才能称霸天下,建功立业的呢!

司马迁考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只见地势险峻,古木阴森,好一个兵家常争之地!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富庶的关中盆地,使司马迁不禁浮想联翩,思绪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从南郡渡江之后,司马迁来到了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汨罗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自沉的地方,古代叫汨罗渊。因为屈原就是在这里沉江的,所以也叫“屈潭”。

江水波浪翻滚,似乎在诉说着对诗人的思念,诉说着对奸人的深恶痛绝。凭吊往事,司马迁对这位伟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与同情之心。

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奸佞之徒的痛恨,对自己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叹息,似乎一一在司马迁脑海中闪现。

司马迁年少时,就读过屈原写的《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就曾经被书中充沛的感情所激动。那时的屈原跟现在的司马迁一样年轻,也一样有着渊博的学识。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屈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楚国地住很高的大臣了。对内他可以和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发布命令;对外他可以接待各国使节。他曾对楚怀王说:“楚国虽大,积弱已久,这是因为长期背离法度,办事没有准绳,人们随心所欲,任人唯亲。要想在这诸国争雄之时得以生存并能转劣为优,必须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屈原在外交上提出,东联齐国,西抗强秦。由于他学识渊博,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楚国的内政外交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成为楚国的栋梁之才。可是,他的改革主张却遭到了守旧的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而他身处的地住又遭到了同朝为官者的妒嫉。于是,他们联合起来,讲他的坏话。

最终,楚怀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屈原左徒之职,废弃了他的变法主张,又不听他的劝阻,亲自前往秦国议和,最后客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他的长子继位,就是顷襄王。那些妒嫉屈原的大臣又在顷襄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于是屈原被放逐了。

屈原伤心地离开了楚宫,披头散发地来到汨罗江边。在荒凉的苇草间,漫无目的地一边行走,一边吟唱着悲歌,他的面容枯槁消瘦。

一个渔夫认出他来,惊讶地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你不在朝中做官。跑来这里做什么?”

屈原悲叹道:“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干净清白;天下的人都喝得烂醉如泥,只有我依然保持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呀!”

屈原说完放声狂笑,那笑却比哭还令人心酸。

渔夫似乎了解他的心境,想安慰开导他:“你何必这样固执呢?要会变通、随波逐流才行哪!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你也可以把水里的污泥搅动搅动,让它清浊不分;天下的人都醉了,你不妨也稍稍喝一点酒,让自己半醒半醉。这样不就可以和他们相安无事了吗?”善良固执的屈原,怎么可能同意这种做法,这是同流合污呀!

“我问你,刚洗好头的人,在戴帽子之前。是不是要先掸去帽上的尘埃?洗好澡的人,是不是要换一套没有污垢的衣服呢?可见人都不愿把干净的身体弄脏。我宁可跳到江水之中,葬身鱼腹,也不肯让我清白的人格被世俗污染。”

于是屈原做了一篇曲折感人的《怀沙》之后,就抱着大石头投江自尽了。

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的老百姓向江中授下用广竹叶裹上糯米做成的粽子,要让那煮熟的糯米粘住鱼鳖的嘴。不要吃屈原的尸体……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人为了祭祀屈原,都向江中投放粽子。

从此,楚地多了一个充满民俗色彩的节日——端午节。当地人说。这是他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他们不论男女老少,都要齐聚汨罗江边,悼念屈原。

司马迁感到,屈原虽然早已葬身鱼腹,可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活着!

司马迁让自己坐的船在江上漫无目的地漂流着,心中默诵着屈原所写的诗句,感慨万千。多么杰出的人才啊!怎么老天就这么不公平,竟让他遭到如此悲惨的命运呢?司马迁想到屈原的遭遇,心情十分沉重。

滔滔的江水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着,没有停息,江边的树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依旧在默默地重复着兴衰的规律,江岸的人们来来往往,为了各自的生活奔波,还有人记得这位伟大的诗人吗?司马迁在汨罗江边徘徊了又徘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阵阵清风吹来,江水泛起层层的涟漪,岸边的树木轻轻摇晃着身躯,远处不知是哪位在吹箫,哀怨的乐声由清风徐徐送来,把周围的事物都染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年轻的司马迁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了。他在江边徘徊了很长时间,各种复杂的感情荡涤着他的心胸,对屈原的敬慕、同情;对楚怀王、顷襄王的指责、不满;对靳尚、子兰等人的愤恨;还有对历史的感叹等。

司马迁又想起父亲的叮咛,和对他的期望,他立志继承他父亲事业的信念更坚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的话给了他无比的信心和勇气,他深深地舒了口气,心情渐渐开朗起来,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

从屈原的不幸遭遇中,他又联想到了汉朝初年的贾谊。在屈原沉江一百多年后,年轻的洛阳少年贾谊和自己一样,来到这里的江畔,望着江水长叹,并且写下一篇文情并茂的《吊屈原赋》。

贾谊也是少年得志,文章写得非常好,又是博士。然而,就因为他深得文帝的宠信,而遭到其他大臣的谗言诽谤。不久后,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贾谊被流放到长沙来,终于悲伤而死。

司马迁想着他们的悲剧,走下船来,踏着江岸的水草,一边行走,一边吟诵屈原和贾谊的诗文。屈原与贾谊,这两个生不逢时的奇才,就这样带着哀怨,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两朵绚丽的生命火花,在绽放之时,却突然熄灭。

想到这一切,司马迁深深叹息着。他钦慕他们的才华,更惋惜他们的不幸,而自己呢?在自己将来的人生旅途上,又会遭遇怎样的不幸?

在屈潭徘徊了不知多长时间,他终于暗下决心:“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哪怕是有屈原和贾谊一样的不幸,我也要坚持下去,不向命运低头!”

怀着悲愤的心情,司马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