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8953000000017

第17章 原始社会(16)

氏族亦称氏族公社。它是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的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居住、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的发展,不仅要求人类较为持久的结合,而且要求群体之间发生联系;同时人类又在实践中意识到血族群婚对人体质的危害,逐渐禁止群体内亲族间的通婚,而实行群体之间的通婚即族外婚。婚姻形式的演进,使原始群就组成为一个稳固而确定的女系血族集体。这样,人类社会的组织便由原始群转变到氏族。氏族公社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起初的氏族是母权制氏族公社,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占居主要地位。

母权制氏族公社又可分为早期和发展期。在早期,妇女从事采集,男子狩猎;实行族外群婚,儿童知母而不知父,世系从母系计。到新石器时代,母权制氏族达到全盛阶段,氏族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全体成年男女参加,他们都享有平等的表决权。年长的妇女担任氏族的首领。氏族间的男女群婚过渡到族外对偶婚(一男一女结合,男居女方,但不巩固),妇女经营原始农业,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世系与财产袭承仍从母系计。

在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母权制氏族转变到父权制氏族。男子代替了妇女在经济生活和氏族公社中的支配地位,对偶婚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家长制大家族;妻从夫居,世系与财产袭承以父系计。几个家长制大家族构成父系氏族公社。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血缘关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氏族公社逐步瓦解,以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代之而起。

部落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氏族联合组织,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

由互相通婚的几个氏族构成。通常有它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和习俗。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详细记载了处于母权制阶段的易洛魁部落的情况,其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机构,为氏族酋长组成的部落会议。

部落组织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末期,因军事活动的增加,有些地区又由若干部落结成部落联盟。部落及其联盟组织随原始社会的解体而解体,逐渐为部族所代替。但其残迹长期存留于阶级社会中。

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是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由单个的独立的家庭联合组成的社会单位。这种联合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破坏了氏族组织的血缘关系及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又承袭了氏族制度的许多惯例,因此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保有公有制的残余,土地是公有的,定期分配给各家庭使用,同时草地、森林、牧场等也是公有的。另一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私有经济,如房屋、农具、牲畜以及房屋附近的小块菜园等等都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贫富分化日甚,村社定期重新分配土地的时间越来越延长,直到最后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农村公社便逐渐解体,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但是农村公社在某些民族(如古代东方)中,长期滞留,甚至保留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是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奴隶制国家。远在一万多年前,埃及人民就在尼罗河河谷两边高地生活。公元前4000年代初,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灌溉农业、手工业和交换的发展,尼罗河流域的许多农村公社组成四十个小型国家,称为“塞普”。每个“塞普”都有自己的世袭首领、军队和主神。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埃及历史上的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在古王国时期,埃及确立了以法老(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政国家。法老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最高权力。法老自称为太阳神的儿子,代天统治。法老专制政权的组织形式,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机关设许多部,由宰相掌管。宰相由法老任命,对法老负责。地方行政也由法老任命的州长掌管,为法老征收赋税、征集军队和劳役。以法老为首的贵族、官吏和僧侣所构成的统治阶级,依靠这个专制主义政权剥削和压迫奴隶、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对外不断发动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

从公元前23到前21世纪,由于地方势力增大,埃及陷于分裂。

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为中王国时期。埃及再度统一,迁都底比斯,由于奴隶制的发展,贫富分化的加剧,导致约公元前1750年的农民、奴隶大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但动摇了奴隶主的政权。公元前18世纪末,亚洲的游牧部落索斯人侵入埃及,统治了百余年。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民驱逐了希克索斯人后,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85年)。在这五百年中,埃及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诸法老特别是图特摩斯三世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占领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批财富和奴隶,使埃及奴隶制发展到空前的程度,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帝国。然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随之尖锐起来,埃及帝国在国内外人民的冲击下,急剧衰落。公元前671年以后,先后被亚述、波斯、希腊和罗马征服。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灭亡了。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埃及人民在科学文化上,对人类有过相当大的贡献。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便有了象形文字,在古王国时期创造了一套字母,用来表示24个基本的音,并发明了供书写的纸草卷子。埃及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和尼罗河河水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埃及人不但能辨别行星和恒星,而且创造了历法。他们最初使用阴历,后来发明了太阳历:

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年终加上五天节日,全年共三百六十五天,接近现在使用的阳历。

埃及人民在计算田地面积和兴修水利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简单的数学原理:能求得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推知圆周率为316,计数采用十进位法。古埃及人民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形成了许多奴隶制城邦,其中的阿卡德王国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约公元前2189年,阿卡德王国灭亡,乌尔兴起,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至公元前19世纪初,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第一王朝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时,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总揽全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大权,中央设大臣辅佐朝政,地方委派总督治理,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直接听命于国王。全国土地控制在国王手里,作为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宗教,特别是“君权神授”的说教,是国王的精神支柱。

汉谟拉比为了巩固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原来各城邦的法律、法令、制定了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原文刻在一个大石柱上,它包括序言、本文和结语三部分。本文282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亲属关系、伤害、债务奴隶、买卖奴隶、惩罚奴隶等方面。这是一部道地的奴隶制法典。它强烈保护奴隶主贵族、僧侣、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私有财产,维护这些阶级和阶层对广大奴隶及下层平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在内部阶级斗争激烈的情况下为赫梯人所灭。赫梯人退出后,亚述人占领两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末,迦勒底人据巴比伦城独立,其首领那波勃来萨于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其版图由两河流域扩张到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奴隶制商品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奴隶制的工商业城市。各重要城市的神庙往往是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的中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僧侣集团屡次发动政变,新巴比伦王国很快落下去,公元前538年底被波斯所灭。

在古代世界文化中,巴比伦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数学方面,计数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能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天文方面,巴比伦人最早观测天体的运行,能够区别恒星和五个行星,预测日蚀和月蚀。根据对月亮圆缺的预测,巴比伦人创造了太阴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4周,一昼夜12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每小时60分。此外,巴比伦人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巴比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犹太族的由来

现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散居着犹太人;中国也有犹太族。

那么,犹太族是怎么来的呢?这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现在,在亚洲西端,地中海东岸,有一条狭长地区,名叫巴勒斯坦。远在三千多年以前,巴勒斯坦就聚居着一些信奉犹太教的游牧部落,他们统称为犹太人。约在公元前935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建立了两个奴隶制国家;南部的叫犹太王国,北部的叫以色列王国。

二战期间惨死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犹太人这两个犹太国家,后来都被外国消灭了。公元前722年,北部的以色列王国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带兵占领;公元63年,罗马帝国全部占领巴勒斯坦。从此,古代犹太国家被最终消灭。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后,驱使大批犹太人迁往欧洲,开始了犹太人向世界各地移民的历史。

据1931年的统计,当时全世界约有1700万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使犹太人口大大减少。

古代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据考古发掘,公元前2500年,印度人就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使用铜和青铜工具,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古印度的哈拉巴文化。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地南下,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土民,后来又向东推进,占领恒河流域。雅利安人把被征服的土民变成奴隶,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公元前6世纪初,在恒河流域有十六国,其中的摩揭陀王国逐渐强盛,到公元前4世纪,先后征服印度北部和中部各小国,形成了以摩揭陀王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恒河流域奴隶制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了种姓制度,把社会划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即四个等级。公元前6世纪,在广泛的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专横统治的阶级斗争形势下,又产生了佛教。到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5年)统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经济和文化的繁盛时期。此时,铁器工具普遍使用,灌溉农业进一步发展,棉纺织业和造船业也很著名,商业兴盛。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奴隶劳动力,而统治者恃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常进行侵略战争,掳掠了大批俘虏变为奴隶。除战俘奴隶外,还有自卖奴,家生奴,债务奴隶,购买的或赠与的奴隶,以及由于犯罪而被罚为奴隶的等等。奴隶不仅用作家仆,而且用于手工业和商业,使用奴隶最多的是国王、寺院和贵族的农庄、手工业作坊和矿山。奴隶制关系已深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孔雀王朝时期的土地,除王室和奴隶主贵族占有地外,为农村公社所有。古代印度每一个农村是一个农村公社,每个公社有一个村长总管村社的事务。农村公社的耕地定期分配给各家使用,牧场、森林和水源则为共同使用。村社有各种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陶工等,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孔雀王朝为了对奴隶和广大村农民进行剥削以及对外扩张,建立了印度历史上完备的奴隶主专制的国家机器,国王掌握军事、行政、司法等最高权力,下设贵族会议和行政、军事长官,并有密使遍布各地。同时,还编有《摩奴法典》,作为奴隶主统治人民的根据。孔雀王朝瓦解后,先后有几批外族侵入印度西北部,公元一世纪时,大月氏人在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古代印度有发达的文化,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创造了梵文。公元前1000年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五年闰一个月。在数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们发明了表达数学的十个符号,自一到零。这是古代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后来这个数字系统由阿拉伯人加以改变,形成阿拉伯数字,通行于全世界。

波斯帝国

伊朗高原的奴隶制国家。波斯人于公元前10世纪初已定居在伊朗高原的西北部。公元前6世纪中,出身于波斯某部落的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率领波斯人击溃米堤,征服小亚细亚,灭掉巴比伦王国,建立了波斯帝国。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5)统治时期,波斯帝国不断侵略扩张。其版图东起印度河,西达小亚细亚沿岸,北起中亚细亚,南至埃及,并曾占有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成为一个领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加强奴隶主的专制政权,大流士一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他置行省设总督,建立常备军、铸造全国通行的金币(大流克),筑御道、设驿站,设立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集全国军事、政治、财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之一。

希波战争失败后,波斯帝国日益衰落。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灭亡。

荷马时代

这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希腊氏族制度解体的时代。因反映这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史料,是古希腊的两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而这两部史诗传说是由荷马所作,因此史称这个时代为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铁器逐渐代替青铜器,并已广泛使用;畜牧业和农业均有发展,而且手工业开始同农业分离,商业交换萌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显著。部落首领和氏族贵族占有大片土地,奴隶和财物;破产的公社成员变为雇工,甚至沦为乞丐。贵族和奴隶、平民的阶级对立开始出现。氏族部落的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长老会和人民大会还存在,但其作用越来越小了。荷马时代的希腊,已处于由原始公社制进入奴隶制社会的门槛上了。

种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