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8953000000016

第16章 原始社会(15)

修道士标榜弃绝世俗,因此西欧的修道院起初多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通过清除森林,开垦处女地而建立的,修道士平时要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后来,修道院大都接受国王和封建主的大量馈赠,修道院不仅经营农业,还经营工商业,如制造和出售葡萄酒等。中世纪早期修道院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院内设有法庭、管理机构和武装,并从国王处获得种种特权,独霸一方,因此往往成为农民起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英格兰、斯堪的那维亚诸国、尼德兰、苏格兰及德意志各新教诸侯国中的修道院被封闭,后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西欧修道院受到进一步打击。但自19世纪末起,又有所恢复和发展,现今主要分布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及拉丁美洲诸国。

耶稣会

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又称耶稣连队。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伊纳爵·罗耀拉创建于巴黎,1540年获教皇保罗三世(公元1534—1549在位)认可。成立之初,旨在反对宗教改革,重振天主教会,重振教皇的绝对权威。

会长被称为将军,选举产生,任职终生,将军长驻罗马,会内有严格的军事性质的纪律,一般会士必须绝对服从会长和教皇,任其驱使,所以总会长又被称为“黑衣教皇”。该会自成立始,一方面从事宗教活动,一方面从事政治斗争,为适应它所承担的使命,在吸收训练会员方面十分严格,为方便活动,耶稣会士一般不穿僧衣,不住修院。一般以创办学校、医院、担任官职和宫廷神父等方式,打入上流社会,又广泛接触社会各层,从事宣传,甚至不惜以暗杀、投毒方式达到其政治目的。

自16世纪起,其活动扩展至亚、非、美各洲,在一些国家曾被取缔,教皇也曾在1773年被迫解散之,但在1814年又恢复。掌握有教育、出版、电台等许多舆论工具,在政治领域中捍卫、推广天主教思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弥撒

基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基督教教义称:耶稣的牺牲象征救赎人类大业的完成,缔结了神人重新和解的新约。耶稣牺牲后,门徒为纪念他,经常聚合重温耶稣的遗训,和举行分饼(圣餐或圣休圣事)等礼节。以后由这两部分发展成整套的祭献礼仪。在神学上,表示耶稣以自己的牺牲为救赎而祭献的重演,成为教会生活中的中心。弥撒在教会中,只有师父、主教有神权主持。

洗礼

基督教的主要宗教礼仪,是目前绝大多数教派所公认的圣礼之一。洗礼系入教仪式,通过此礼表明入教人对基督教的信仰,并标志原罪与本罪的赦免,灵魂重获新生,从此受洗者被接纳为教会的成员。洗礼方式有点洗与浸洗两种:点洗方式是以一小杯水洒在受洗者前额,然后划十字,并口诵“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给你施洗”。浸洗是由主礼者口诵经文引领受洗者全身浸入洗礼池中,象征性地洗一下。基督教认为,洗礼是耶稣亲自规定的重要圣事,通过洗礼,可以洗掉入教人的原罪与本罪,并能接受上帝的恩宠与保佑,只有洗礼后方可领受其他圣事,所以在欧美基督教盛行的国家中,婴儿一般在出生后便接受洗礼仪式。

耶和华

犹太教神名。希伯来文,意为“永存者”、“创造者”或“权威者”。为希伯来人各部落共同信奉的神,是火、风和雷雨等自然力的化身。传说摩西率希伯来人出埃及期间,耶和华被接受为希伯来人惟一的保护神。犹太教以色列国家形成后,国王大卫和所罗门将其奉为至高无上的保护神,并在耶路撒冷锡安山(郇山)上建造壮丽的圣殿;信奉耶和华的犹太教亦在逐渐形成。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期间,特别是在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建立神权政体以后,犹太一神教最后形成,耶和华成为犹太人的“惟一真神”,宇宙的主宰,也是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救世主”;只要犹太人笃信耶和华,他们便永远是耶和华的“特选子民”。崇拜耶和华神,在犹太人的生活和历史中有过重要的影响。

牧师、神父

牧师是基督教新教大多数宗派中主持宗教仪式、管理教务的人员,一般为专职的宗教职业者。《圣经》中以牧人比喻耶稣,以羊群比喻教徒,故用“牧师”称主持教务和管理教徒的人。意为“牧羊人”。

神父是天主教、东正教的一般神职人员,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西方对神职人员尊称为“父”。拉丁文作Pater,译作“神父”或“神甫”。

“星期”与“礼拜”

“星期”是公历中一种特殊的记日方法,它以七日为一周期。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开始使用星期制了。相传,古代巴比伦人把每个朔望月中能看到月亮的28天,划分为4个等份,每个等份7天,这就是星期的雏形。后来,巴比伦人又给星期制的七天配上美妙的星名,即星期一至星期日分别用: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太阳等来表示,这样,“星期”便成了“星”的日期。

“礼拜”是宗教用语。基督教徒相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耶稣七天复活的说法,规定在星期天要举行参拜上帝的宗教仪式,因此,星期天就成了“礼拜天”。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牢记他们对上帝的崇敬,就创造了“礼拜制”。

十字架

十字架最早是罗马帝国的一种刑具,当时,奴隶主往往将逃跑或敢于反抗的奴隶钉死或挂死在十字架上。据《圣经》记载,上帝派遣耶稣降临人世救人赎罪,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从此,十字架在基督教徒心目中成了赎罪得救的象征和信仰的标志。

以前佩戴十字架的主要是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新教的神职人员和教徒。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旗中也包含有十字架图案,如英国、瑞士、挪威等,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历史上的政教合一现象。今天,十字架不仅成了一种装饰物,而且也演变为救护伤兵的徽号。

替罪羊

“替罪羊”这个词,现在通行世界各国,它被广泛用来比喻代人受过或替别人承担罪责。

关于它的由来,基督教《圣经》上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要他带着自己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杀了以撒作燔祭,献给上帝。亚伯拉罕按照上帝的旨意,带着儿子到了指定的地方,正当他要举刀杀子时,有位天使过来阻止,并对亚伯拉罕说:“现在上帝知道你的忠诚了。”后来,亚伯拉罕把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儿子作燔祭,献给上帝。

此外,《新约全书》中说,耶稣为了赎救世人的罪孽,宁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祭品奉献给天主。所以基督教又把耶稣称做“赎罪羔羊”。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即罗马现存的圣彼得教堂,是在旧圣彼得教堂的原址上,1506年由教皇尤列乌斯二世奠基,1615年保罗五世时完成的。平面是纵长的十字形,横向三跨,于十字形交叉处上覆盖穹顶,其下为高圣坛,圣彼得的圣么匣安放其下。在建造过程中,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欧洲著名的建筑家、艺术家都先后参与了设计修建,至教皇保罗五世(公元1605—1621)采纳了G·马代尔诺设计的平面,将教堂向东伸展为纵长十字形,完成了187米长的教堂主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继任的G·L·贝尔尼尼又修改了钟楼设计,并在教堂前设计了有柱廊的椭圆形广场,气势宏大。教堂内存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与巴罗克时期的艺术杰作,截至1989年,一直为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堂,后被科特迪瓦亚穆苏克罗新建的长方形教堂所超越。

威斯敏斯特教堂

位于英国伦敦的基督教新教教堂,另译为西敏寺,相传是在616年撒克逊国王塞培特所建隐修院的基础上,于10世纪由英王埃德加正式修建为教堂,由本笃会修士主持,11世纪英王爱德华扩建,以后爱德华遗骸被移葬于此。今日的哥特式大教堂系英王亨利三世重建,中间因火灾和疫病曾停工近一个世纪,以后经过不断扩建而成。西面两个钟楼于1740年建成。从英王威廉一世起,几乎所有英王加冕盛礼均在此举行,1760年以前的历代英王和王后均葬于此,18世纪后,牛顿、狄更斯、达尔文等著名人物也都葬于此。1539年,亨利八世发动宗教改革后,开始由英国国教会牧师主持,是英国国王加冕和重要皇家及国务活动的场所。

方舟

“方舟”一词是“诺亚方舟”的简称。它是由《圣经》中的一则故事演绎而来。上帝因世人罪恶太多,突然猛降洪水,以达消灭人类之目的。

但为使心地善良的诺亚一家免以此难,上帝就命诺亚提早制造了一长方形的大船,用于全家避难。因此,“诺亚方舟”便成了避难所的象征。

安拉

伊斯兰教信奉的唯一主宰,在不同的地区也被称为胡达、真主等。伊期兰教认为安拉是全能的、永恒的,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并主宰世界。安拉对信奉他的人是慈善的,而对那些不信奉他的人和行恶的人,安拉要降灾惩罚他们。安拉没有形体,但是无所不在。他的一切思想都由他所派遣的使者传达给世间,派天神监督和记录每一个人的言行。安拉是全能的,可以显示出任何一种神迹。安拉有六大使者:阿丹、努海、穆萨、易卜拉欣、尔撒,而穆罕默德则是安拉派遣的最后一名使者。

赫蒂布

伊斯兰教教职的称谓。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宣讲者,又译为海提布、哈推卜。在古代阿拉伯人中,赫蒂布是部落的谋士,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穆罕默德攻克麦加后,常以赫蒂布的身份对公众宣讲教义,主持礼拜。直到正统合里发时期仍然保持这一传统。故当时赫蒂布曾与领袖同义。后来逐渐成为世袭的教职,专指在各种节日时向穆斯林宣讲伊斯兰教教义的人。他们有薪俸,可以代表伊玛目接受新教徒。各教派对赫蒂布的宣讲地点的听众范围有不同的规定和限制。现在各清真寺均设有赫蒂布。

阿亚图拉

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高级宗教领袖的称号,为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安拉的象征,安拉的奇迹。什叶派现代的教职是宗教学者制,即乌莱玛制。一个教士必须经过纳贾夫、卡尔巴拉等地的宗教学校的长期教育,精通《古兰经》和圣训进行推论、演绎教法可进而取得教法演绎家,即穆智台希德的称号,并有权对宗教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作出法律的结论。特别有权威和受到尊敬的教法演绎家被称为阿亚图拉;其中最著名、最有权威和声望的能获得教法权威一大阿亚图拉的称号。获得最高称号的阿亚图拉,有权对有争议的宗教问题作出最终的法律裁决。这种称号只表明其学术成就和在信徒中的威望,与担任的实际职务无关。

阿訇

伊斯兰教教职名称。波斯文Akhund的音译,又译为“阿衡”、“阿洪”。原为伊斯兰教学者、宗教家和教师之意。在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具有伊斯兰教专业知识者的通称。维吾尔族穆斯林则称其为毛拉。凡在清真寺里学习多年并且经学水平和道德操守都合格的人,经举行“挂帐”或“穿衣”(即毕业)仪式后,即可受聘到清真寺任职。

中国把清真寺的教长通称作阿訇。阿訇掌教制中国伊斯兰教的管理制度。

其结构形式大致如下:开学阿訇、治坊阿訇和掌学阿訇。开学阿訇是教坊穆斯林的首领或教长,拥有行政权,全面主持和掌理各项重大宗教事务,集教学和教务之权于一身,在教坊中具有极高的权威。开学阿訇下设治坊阿訇,是其教务助理,也称二阿訇及副校长,主持各种次要的宗教仪式。开学阿訇不在时,代行其职务。掌学阿訇是开学阿訇的教学助理,协助开学阿訇为清真寺经文大学讲经授课。

清真

“清真”一词,在古代只是文人墨客笔下用来赞美人物品格高尚或用来描写优雅环境的赞美词。到宋代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联系起来,因为宗教徒都自称“清道”,又都主张“清静无为”,所以喜欢用“清真”一词。我国古代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时,也曾用“清静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等,谓之“清真”,并称赞其教主为“真主”。故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

后来,人们又把按照伊斯兰教风俗所制作的各种糕点,称为清真食品。

为何称阿拉伯为“天方”

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天方夜谭》,即“夜谈阿拉伯故事”之意。

以“天方”命名的书还有《天方诗经》、《天方典礼》等。这些“天方”均系指阿拉伯而言,这种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阿拉伯麦加城的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三大圣寺中的第一座大寺,又称禁寺,寺内有一巨大的立方体房屋,它高15米、南北长12米、东西宽10米,是由石材建成,举世闻名的黑石镶嵌在它的东南角。阿拉伯人称这座石房为“克而白”(方形房屋之意)。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的朝拜中心。早在元朝中国人就称克而白为天房。因为房屋为方形,故而亦称“天方”。明朝人不但称克而白天房为“天方”,而且称麦加城为天方。由于天房和麦加均在阿拉伯境内,后来,久而久之,人们将阿拉伯也称天方了。

梵蒂冈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是天主教的世界中心,罗马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的面积044平方千米,主要是一群宫廷建筑,有公民权的人口大约千人左右,其中多为意大利人。

早在4世纪上半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借基督教的力量统一了罗马帝国,公元392年正式奉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公元756年成立了以罗马为首教的教皇国,梵蒂冈则是教皇国的中心。公元1870年,意大利王国政府把教皇领地除梵蒂冈外,全部统一于意大利,教皇退居梵蒂冈。1929年2月,墨索里尼政府和罗马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新的梵蒂冈城国,一直维系至今。

罗马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行使最高权力,有绝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教皇终身任职,死后由红衣主教团以2/3的多数票选举出新教皇。

1978年当选的约翰·保罗二世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皇。红衣主教团是教皇的咨询机构,而罗马教廷则是天主教会的最高行政当局。

梵蒂冈的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设有13所高等院校,发行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铁路、金融系统及卫队。它与世界上的百余个国家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或派遣教皇代表。

历史

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我们的世界,大约已有50亿岁的年龄。30亿年前开始有生命,到人类世界的出现,它走过了无以数计的历程。尽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但科学家们却可以大体描绘出其发展的轨迹。出土的遗骨和工具为他们提供了特别有益的见证。在随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很多强大的国家兴起又没落,政权更迭的同时产生了不同的信仰、文化,本章将有助于读者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掌握了世界历史的概况和总貌。

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