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林蛙
8947800000011

第11章 林蛙养殖的其他新技术(2)

在塑料墙里面的杂草、树丛要去掉,清理出75厘米宽无植被地带,这样易于捕捉林蛙。

用塑料墙捕蛙,必须在夜间以手电照明随时捕捉。白天林蛙将离开塑料墙返回森林中,所以,要夜间随时捕捉。

塑料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风吹、雨淋、日晒容易损坏,要随时修补。

另外,还可用塑料窗纱作网墙,窗纱有空隙,通风好又不易被破坏,捕蛙效果也较好。

在野生放养林蛙地区,上述几种捕捉林蛙的方法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林蛙资源均没有破坏作用。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应用的一些捕蛙方法,如应用除草醚、1059、1605等农药毒杀法,用这些农药撒放水里,将蛙、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一起毒死,对自然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同时农药的残毒通过林蛙进入人体,产生慢性中毒,其危害十分严重。有的使用高压电击、炸药等来捕蛙,虽然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对自然资源危害极大,成蛙、幼蛙皆遭毁灭,自然资源无法恢复,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应坚决制止。

秋季捕蛙的盛装工具有麻袋、布袋、编织袋等,一般可装到其容量的1/4,最多不应超过1/3。装蛙过多,挤压死亡严重。捕捉之后,要及时送往池里暂时贮存,不可在袋里存放过久。捕蛙时不宜用铁线串蛙眼睛或上下颌,经过串穿的蛙容易发炎溃烂死亡。

捕捉人工养殖的林蛙和捕捉野生放养的林蛙有所不同,因其产量大、捕获期集中,捕捉后不能马上处理,需暂时贮存,逐渐加工处理,因而需要修筑贮蛙池。贮蛙池和种蛙贮存池相同,可参考修建。

(第三节 )林蛙的运输

林蛙作远距离长时间的运输应做好如下工作。

在启运之前要暂时贮存,如在水池中贮存,死亡率不超过5%,保存效果较好,可从9月中旬保存到11月上旬,时间长达1~2个月;如在池洼中贮存,要注意翻动,防止林蛙聚堆,将下面的蛙压死,并要经常喷水保持湿度,达到90%左右,洼不能封严,要有通气孔,以便通风降温。

装运林蛙工具以木箱最好,也可用笼子或条筐,规格为30厘米×40厘米×40厘米(高),每箱可装300只林蛙。若高增至60厘米,可分成两层,这样便于一人搬运,如规格为70厘米×60厘米×60厘米(高),需两人搬运。箱底铺一层塑料薄膜,再放一层水生植物,洒足水,盖要盖实,但要留透气孔。如运输时间长要从缝孔中喷水保持箱中潮湿。

秋季运输无需防寒,但北方到10月中旬以后,当出现霜冻结冰时,要加强防寒设施,如用麻包、草包包盖木箱防冻,但要防止将透气孔堵死。春季运输,雄雌蛙应分开装箱运输,以防途中交配、产卵。

如无木箱,亦可用麻袋、蒲包装运,但每包不能装得太多,麻袋每条可装40~60只,编织袋蒲包每条可装加至25只,留有很大空间,使袋平放时林蛙能分散开,特别注意不能一袋堆在另一袋上,并要保持麻袋、蒲包潮湿。

蛙卵的运输是经济实惠的运输方法。在产卵季节(4月中旬至5月初)可到野外水塘、沟溪中采集,每天早晨捕捞卵团,短距离运输可用水桶盛装,不必加水;远距离运输蛙卵,需适量加些水。

(第四节 )商品林蛙的粗加工

一、林蛙干的制作

本品系中国林蛙和黑龙林蛙除内脏后的干燥全体,不分雄雌蛙。

制作方法:将洗干净的活蛙从腹正中线切开,清除内脏,用细铁丝从蛙两鼻孔或双眼穿过,每只间隔45厘米,每串25~30只,腹部朝阳,在风口处晾晒。

在八成干时整形,一手固定头,一手抓住两后肢下部拉一拉,这样晒干的全体整齐美观。晾晒干后按体长大小分级包装、出售。

二、取油雌蛙的晾晒

秋季商品雌蛙按大小分级,不破腹直接串晒。

不同的地方处死林蛙的方法不同,有的地方是烫死,有的地方是活串晒死。让林蛙自然晒死的优点是,油集中下腹内,块大好剥,缺点是,在自然晒死时,蛙在挣扎中死亡,体形不规则,四肢呈各种姿势,难以整形,商品不易包装。下面以烫死法介绍操作过程。

(1)烫死:水盆中准备好50~60℃热水,将林蛙串放入水盆中15~30秒,蛙被烫死后立即提出水外。水盆中水温如高于65℃,易将蛙体的皮肤、肌肉烫熟而脱落下来。

(2)干燥:将蛙串挂在高15米以上的两根竖杆上,抽紧细铁丝,将蛙体按一定距离摆开,使蛙体都能与空气接触,干燥迅速而均匀。

干燥有日晒法和室内干燥法两种。

1)日晒法:就是在室外阳光下晒干,经7个太阳日基本能晒干,但蛙体内的输卵管需要10个左右的太阳日才能彻底晒干。

2)室内干燥法:人工养殖林蛙产量大,需要干燥室干燥,室内生火炉或火坑,将蛙悬挂空中,经空气上下流动而干燥。在体重减少30%~40%时方可放在火炕上烘干。室内温度在20~30℃,要经5昼夜方可基本干燥。

日晒法与室内烘干法相配合最好,晴天进行日晒,可节省燃料,遇到阴雨天,为防止未干燥的蛙体霉烂变质,用室内烘干法干燥。在9月至10月上旬,气温高,湿度大,日晒方法难制出质量好的干品,因为此时蝇蛆孳生,内脏易腐烂变质,蛤什蟆油变质变黑,并有臭味,在此季节应将林蛙贮存在池内,待到10月下旬以后再进行干制,此时秋高气爽,是干制林蛙最好的时间。

在雌蛙干制过程中不能冰冻,因为输卵管冰冻之后变得绵软疏松,蛋白质变性,失去蛤什蟆油的特性而变为废品。

三、蛤什蟆油的剥取

目前可以取油的林蛙有黑龙江林蛙、中国林蛙和粗皮蛙。取油有两种方法。

1干燥剥油法

将干燥的雌蛙在温水中浸泡5~10分钟取出,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用湿润的麻袋盖上,经30~50分钟,待它们的外表皮变柔软时即可取油。取油时用左手握住蛙体,用右手握住蛙两腿根处向后折,将腹内输卵管团块取出。

也可以将晾干的雌林蛙先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捞出置麻袋中或垫有棉布的筐内,盖严,保持潮湿,闷润过夜,即可摘油。摘油时,使蛙腹部朝上,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大腿基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腹部两侧,从小腹部向腹面压迫,将腹部撕开,腹腔暴露,摘取白色或淡黄色的输卵管团块,挑去黑色蛙卵。取出的团块用塑料袋装好,每袋1 000克,袋要开口,置通风干燥处,经5天后进行分级包装、贮藏或出售。

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防高温、防暴晒、防潮湿以免降低蛤什蟆油的品质。

2鲜蛙剥油法

基本上与蛤什蟆干的制法类似,不同的是在沿腹正中线剖开后,再向左右各开一横口,用小镊子夹住输卵管,先剪断下部连接子宫的部分,再沿输卵管剪断系膜,直达肺根附近,将输卵管全部剪下。另一侧同样处理。输卵管理直后放绳上晾晒干燥。从蛙体中摘除输卵管时也可不必剪断系膜,而呈团块状。

晾晒输卵管的地方必须通风好、空气干燥、无灰尘,输卵管沾上灰尘就很难除去。

蛤什蟆油如若放在室内缓慢阴干应呈透明状;若是太阳晒干或烘干,色泽白但不透明。

体外干燥蛤什蟆油,放入水中吸水速度快而且均匀,吸水后松软,食口性好。但用于出口时,体外干燥的蛤什蟆油不太受欢迎,而要干燥剥油法生产的蛤什蟆油。

3蛤什蟆油的分级与保存

刚剥出的蛤什蟆油比较潮湿,含水分多,要经3~5天晾干,然后按等级分装后贮存。

一般按色泽、油块大小及含杂物量对蛤什蟆油进行分级。

一等:油呈金黄色或黄白色,块大而整齐,有光泽而透明,无皮肌等杂物,干而不潮。

二等:油呈淡黄色、金黄色,干而纯净,油块比一等小,皮肌等杂物不超过1%,无碎末,干而不潮。

三等:油色不纯正,无变质油,油块小,主要由小碎块组成,皮肌等杂物不超过5%。

四等(等外):油色杂,有红色、黑色、白色等,除红色油外,余者均为污染油及变质油,皆为废油,不好使用。

贮存蛤什蟆油必须密封,严防虫蛀。可用瓶装、铁罐装,不可用塑料袋、纸袋及封闭不严的木盒盛装。蛤什蟆油在封闭容器内贮存,可保存多年而不变质。

蛤什蟆油贮存时若封闭不严,易发生虫害,主要虫害有2种。一种属于鞘翅目伪步行甲科拟谷盗,体长35~45毫米,暗褐色,长椭圆形,成虫及幼虫均蛀食蛤什蟆油。另一种是谷蛾,属鳞翅目蟥蛾科,是小型蛾类,体长10毫米左右,成虫在蛤什蟆油块上产卵,幼虫也蛀食蛤什蟆油。此外,尚有蛛形纲蜱螨目动物在蛤什蟆油上繁殖,不仅蛀食蛤什蟆油,其粪便也有污染作用,但其体形甚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四、蛤什蟆油的鉴别

1膨胀性

蛤什蟆油在水中逐渐膨胀,输卵管破裂,20小时左右呈白色棉絮状,吸足水后体积为干体的15倍左右,最高可达25倍。

2热不溶性和燃烧性蛤什蟆油加热不溶解、不粘手,吸水后再干燥可恢复原状,但失去原有光泽。蛤什蟆油遇火易燃,离火自灭,燃烧时发泡、无烟,有“噼啪”声,有焦糊气味,不刺鼻。

3性状检识

蛤什蟆油呈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长2厘米左右,呈黄白色,有脂肪样光泽,稍带有灰白色的干皮,有滑腻感,味腥,咀嚼有黏滑感,味微甘。

4显微镜检识

蛤什蟆油加碘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靠腺体内腔一端较窄,细胞壁突起;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间稍偏向腺体腔一面;腺体底部较宽,上端较窄,呈圆锥形;腺体内开口呈心脏形,内凹;整个腺体布满细小纹理。

5定性反应

取被检样品1克,于45℃干燥,置钵中仔细研磨,加15毫升蒸馏水浸泡12小时,过滤,各取滤液5毫升,加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为深紫红色(阳性);加茚三酮试剂,反应后为深蓝紫色(阳性)。

6荧光反应

取蛤什蟆油01克,加5毫升50%乙醇浸提12小时左右,离心,取上清液,滴加于白色滴板的凹穴中,在ph值为6、254纳米波长条件下观察,呈现蓝白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