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林蛙
8947800000010

第10章 林蛙养殖的其他新技术(1)

有关林蛙养殖的其他技术有两类,一类是一般的技术,另一类是深加工的高新技术。这类技术的目的不外是降低林蛙养殖成本、提高林蛙养殖的效益。

(第一节 )林蛙立体养殖笼的制作

为了减少林蛙饲养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在室内安置养殖笼,增加养殖密度,从而提高养蛙效益。按南京生华生物研究社的设计,将其介绍如下。

每架养殖笼的大小、高低应随蛙舍的面积、空间的大小和结构而定,每一架养殖笼的各层高度应随蛙舍的空间高度、通风条件以及养殖工作人员的身高而定。

养殖笼放入水槽中,最好用木块等物稍微垫起,使其离开槽底2厘米左右,同时要保证蛙笼浸没在水下3厘米深处。

养殖笼所占面积的大小决定养蛙数量的多少。

对中国林蛙来说,每平方米养幼蛙225只左右,养成蛙70只左右。棘胸蛙每平方米的放养只数:30克者120只,50克者100只,100克者60只。

如蛙舍高度28米,通风条件好,则每架养殖笼的高可为15米,每架养殖笼有4层,若每架养殖笼占地面积11平方米,合计养成蛙280只左右,养幼蛙900只左右,20平方米的蛙舍可安放10架养殖笼,可养幼蛙9 000只左右,成蛙2 800只左右。若蛙舍高度为34米,则可增加2~3层笼,可养蛙15万只左右。对棘胸蛙来说,要按其个体大小测算养殖量的多少,按只数算,一般为中国林蛙的1/4。

(第二节 )野外放养地林蛙的捕捉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秋季林蛙种群高度集中,中国林蛙从广阔的森林环境集中到狭小的溪流和小河之中越冬,棘胸蛙潜伏在水底草丛、石缝中越冬。在温度和雨量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在1~2个晚上集中入河。所以,依据其集中入河的习性,准确掌握入河时间,可集中力量大批捕捞。但捕捉只限于野生放养的林蛙,其他地区的野生林蛙应加以保护,不能乱捕。

林蛙捕捞,目前多采取传统的手捉、网捕、瓮子捕等方法。

捕捞林蛙要根据它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在河流中的分布规律、栖息特性,进行科学的捕捞。

林蛙的捕捞期应从9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末结束。

一、瓮子捕捉法

瓮子又称坞子、须笼,一般多用柳条、榆条编织而成,南方多用竹条编织,是传统的捕蛙工具,捕获率较高。口部呈喇叭状,直径25~40厘米。口径尺寸决定瓮子规格,瓮子大,口径亦要增大,瓮子小,口径也应缩小。颈部细,直径为15厘米左右,颈部不宜太粗,否则林蛙易从颈部爬出逃走。腹部(瓮体部)呈椭圆球形,是捕获物的贮藏场所。

瓮子编织要紧密结实,编条与编条之间的空隙不大于05厘米。空隙超过1厘米,则雄蛙可从中逃逸,如若过密则透水性不好,水从瓮子里反冲出来,林蛙也会随之返出逃走。

瓮子捕蛙是利用河水的落差,受水流冲击,使林蛙随水流掉进瓮子。所以,用瓮子捕蛙,河床需经人工修理形成一定的落差(不小于30厘米)。下瓮子的地点也应选择河流坡度大、水流较急、附近林蛙较多的地方。下瓮子时,要修筑一个倒“八”字形的拦水坝,其角度为110~120度,两边水坝称瓮墙,中央开口称瓮口。拦水坝将河水阻挡,水位增高,水流集中经瓮口流出,形成一定落差。修筑拦水坝的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拦水坝的高度,以水不能从坝上流出为限。假若河水水量充足,瓮口处水量过多,水流湍急,可让水从拦水坝中漏出一部分,以减少瓮口处的水量。相反,瓮口处水流较小,则要把拦水坝堵严密,减少漏水,把水量集中到瓮口。在由泥沙构成的河床上,在河中打木桩,用枝条在木桩上编织成墙,使水流变缓,在内堆积泥沙,筑成拦沙坝。瓮口两边水坝要整齐结实,并钉两根木桩,使安放瓮子时卡住瓮子喇叭口。

在放养林蛙区,河床上的瓮子的密度应大一些,以每40~50米一道为宜,最远不要超过100米。

瓮子安放的姿势要依水量而定,水量大,落差大,瓮子的倾斜度可在40~50度;假若水流量不大,流速不快(每秒流量009立方米),则水流冲击力弱,瓮子的倾斜度应在60~80度。

用瓮子捕蛙,必须掌握时机,准确判断林蛙的入河时间,特别是林蛙集中入河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气温和水温在10℃以上,南方要迟1个多月。

遇上阴天降雨时会出现林蛙入河的高潮,这时是捕捉林蛙的有利时机,要多下瓮子,充分发挥瓮子的捕蛙效用。多在16时开始下瓮子,17时林蛙开始入河。在林蛙数量多的情况下,每30~60分钟要起1次瓮子。假若起瓮子的间隔过长,瓮子的腹部装满林蛙,林蛙会从瓮口逃跑,瓮子失去捕捞效用。到23时,林蛙入河数量减少;到24时,林蛙基本停止入河。此时,可将瓮子一直放到第2天早晨,再将其中的蛙取出。在捕蛙季节,除入河高峰期外,一般在17时下瓮子,21时起1次后,然后到第2天早晨再起瓮子。

瓮子捕蛙的优点在于捕蛙效率高,比手捉、网捕省工、省力、省时间。

二、手捕法

1翻石捉蛙法

石块是林蛙天然隐蔽场所。

在石块构成的河床里,林蛙主要潜伏在石块下面冬眠,在大型石块下,有时可潜伏数十只至数百只林蛙。在石块密集、水流湍急的河段,用手摸法捕捉林蛙,要先摸一下石块四周空隙,然后将手沿石块空隙伸入石块下面,摸到林蛙即将其捉住。捕捉动作要迅速,捉住后即送入袋内。在由石块、砂石混合构成的河床中,如若水流速不快、水质清澈透明,可采用翻石捕蛙法。对很重的石块,可用撬棍配合网具捕捉。

2沙窝捕蛙法

在沙粒、砾石为主的河床中,林蛙多栖息在松软的沙粒中。林蛙用后肢股部向后下方移动,逐渐将整个身体埋伏在沙粒之中,形成一个沙窝。此种沙窝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略突,边缘下凹。在2~3天之间,沙窝外观明显,沙粒新鲜而疏松,时间稍长由于淤沙沉积,沙窝便不清楚。捕捉埋伏在沙窝中的林蛙,要有经验,要能准确判断林蛙栖居的地点,才能捕到林蛙,动作要快,效率高。

3掏洞捕捉法

河流沿岸树根、草根下,水流冲击形成的空洞,是林蛙良好的天然越冬场所。所以,掏洞捕蛙也是养殖生产中主要的捕捉方法。首先要寻找林蛙洞。林蛙栖息的空洞,多在水湾稳水处,洞中空隙小,并且充满水,洞顶与水接触,洞中有树根及淤泥。找到土洞后,手伸入洞内,探索有无林蛙,如有即掏出。一个林蛙洞中有时可捕到数百只甚至上千只蛙。

掏洞捉蛙之后,要进行修复,恢复原来水位,并将树叶、草秆等物放入洞内,供林蛙再次进洞用之。

4草把诱捕法

在泥质河床,因其缺乏林蛙隐蔽物,可采用草把诱捕法。用蒿草及农作物秸秆等捆扎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草把,放入河流缓水段,用石块压在河底。林蛙入河后,一部分将钻入草把之中冬眠。捕蛙时,用勾子将草把迅速提上河岸,放在河岸平坦无草丛处,打开草把捕捉其中的林蛙。

然后再将草把放入水内,可反复使用捕捉。草把诱捕法简单易行,捕蛙效果也好。

三、网捕法

网捕林蛙是民间传统的捕蛙方法,效率较高。

一般捕蛙用网主要是撮网(或称抬网)。撮网是一种小型网,分网柄、网片、铅坠3部分。网柄2根,每根长12米左右。网片为长方形,规格大体为70厘米×100厘米。铅坠系在网片底边,使网片沉入河底,使捕获物进入所构成的网袋中。

撮网捕蛙要两人合作,一人操持网具,将网安于河中,一人用耙、镐等工具翻动石块等物,把林蛙翻动出来。林蛙顺水进入网袋之中,手持两根网柄,将网提起,拣出网中林蛙。

在林蛙数量较多的河段,撮网捕蛙比手工捕蛙效率高。

四、拦河截流捕蛙法

在有支流的河段,将其中一支流截流,断水河干,捕捉林蛙。

拦河截流要因地制宜,采用石块、枝条、泥沙等物在河上筑临时水坝,将河水阻断。待坝下断水河干之后,翻石块收捕其中的林蛙。在捕捉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蛙,防止石块及工具撞伤蛙。

捕蛙之后,要立即拆除拦河坝,恢复原来的流量,让林蛙再进入此河冬眠。在林蛙入河冬眠期间,一个支流可以截流捕蛙数次。每隔3~5天即可再截流捕捉1次,每次都有收获。

五、沟壑捕蛙法

有的养蛙场的越冬场是山区水库或较大的河流,由于水量大、河流深,用一般方法捕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山脚下、河岸上挖沟,拦阻林蛙入河(入水库),将林蛙成蛙在入水前捕捉。

挖沟拦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整个森林放养场范围内的河岸全部挖沟阻拦。这种方法拦截效果虽好,但工程量较大。另一种方法是选择林蛙下山入河必经路线挖掘沟壑,实行重点阻拦。要求准确掌握林蛙放养的集中分布区,寻找集中分布区林蛙入河路径,在其路径上挖掘沟壑。这种方法的工程量小,效果却较好。

沟深6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壁必须垂直陡峭,防止林蛙沿壁逃走。土质要坚硬,不易塌方。所以,沙质土壤或土层中石块多的地方,不能采用沟壑法捕捉。

在林蛙入河高峰期,要在夜间沿沟捕捉,将成蛙拣出,同时也要挑出幼蛙送到预定河流过冬,切不可只在白天拣,而晚上不拣,否则林蛙在沟内时间过长,可能会攀登土壁而逃走,或遭受天敌危害。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降雨及人畜践踏,沟壁易出现倒塌,要及时修补。

在使用旧的沟壑时,要认真检修,清除沟里土块、枝叶、杂草等堆积物。

六、塑料墙捕蛙法

用塑料墙法捕蛙其适用范围与沟壑法相似。

沿林蛙下山入河路径,隔2米立一木桩,桩高40厘米,木桩之间用横木杆或粗铁线连接,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木杆、铁线上,下边用土将塑料薄膜压实。塑料薄膜墙要垂直,不要有大的皱褶,防止林蛙沿皱褶爬出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