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悬壶济江湖
89398300000003

第3章 师傅

这段记忆一直以来深深的刻在沈心远的脑海中,偶尔还会在梦境中回忆起当时下落时的感觉,每次都会惊醒。

那天,军辰告诉他,血引是江湖魔教中人,之前练功出了岔子,走火入魔,需要借助人血液中纯粹的精气巩固内力,增进修为,而沈心远这样的少年正是他练功最好的材料,此次若不是军辰相救,那他定逃不过一死的命运。

等军辰送他回家后,沈心远的脑子里乱乱的,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亦有刚刚生死一线时的胡思乱想。父母听说他刚刚遇险,都来到他的房间,在他身边想要安慰一下,却被他赶了出来。

沈心远一个人躺在床上,他已经打定主意了,既然活了下来,那就要如同临死之际的誓言一般,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这个想法被他的父母否定了,他们认为他一定会吃苦,但看他从未如此坚定过,也只好由着他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沈心远带上盘缠,赶了几十里的路,进了济州城,拜进了城里的一家武馆。他已经十四岁了,筋骨有些定型,好在现在开始练还不算晚,这家武馆教的也算不错,将他的筋骨基础打磨的十分坚实。

练了两年的基本功,武馆终于教了沈心远一套普通的外家拳。这时的沈心远已经十六岁,年龄在武馆里偏大,在学会了这套拳法后馆主便让他去江湖上闯闯。

初入江湖,沈心远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个能糊口的工作,总不至于连江湖是什么样都没见识过就饿死了。大户人家招护院,他便去了,但是人家看他年龄太小,武功又不算好,选了其他的几个人,唯独将他晾在一旁。无奈之下,沈心远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一些人人都能做的活计。

若是一直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这不是沈心远想要的生活。若要见识更广阔的江湖,那必须四处游历,但是游历也需要本钱,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以前读书时,除了经史子集,学子还需要掌握“六艺”。

所谓“六艺”,便是六种技能,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便是指射箭,指的是读书人也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他们之中不乏射箭的高手。而这一点又不仅仅拘泥于射箭一项,练习武功也算在内。据说现在的朝廷中便有一位武学造诣不凡的官员,在江湖上也能排得上号。

除此之外,书院还会让他们读一些《伤寒杂病论》之类的医书,当时的读书人几乎人人都会一点医术,只不过不是科举考试的重点,因此他们读的不算仔细,对医术的掌握多少有些差异罢了。

沈心远读书时对医学颇感兴趣,医书看的也比较多,此时正好用上。济州城北边是一片茫茫大山,山中的草药自然是不少,他便利用打工的间隙,钻进山里采药,出售给城里的医馆药铺。

济州城有一家大医馆,名叫杏林堂,堂主人称杏林圣,这个外号叫多了,大家渐渐的将他的本名忘掉了。杏林圣行医一生,立志效仿当年的董奉。

可能有人要问,董奉是何许人也?此事便要说道三国年间,那时有一名医家名叫董奉,与张仲景和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此人医术高超,曾经做过一任小官,辞官归隐后,也不乏前来求医之人。董奉治病不要钱财,只是治好后,要求病人在他隐居的山上栽种杏树,病轻者种一棵,病重者种五棵。数年之后,整座山上全是杏树,他又在林中建起一座草仓,将收获的杏子放在草仓里,告诉别人可以用粮食换,一斗粮食可以换一斗杏子。留下够自己生活的粮食后,剩余的粮食又全部拿来接济周围的穷人。

此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得了个“杏林春暖”的称号。自此开始,“杏林”也成了医家的别称。

杏林圣想要效仿董奉,在城里种杏树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在这杏林堂的门口象征性的种了两棵。不过这穷苦人家来看病时,他也是分文不取,赶上灾年时也会拿出积蓄赈济灾民,以此在济州城得了个好名声。

沈心远与他相识也是机缘巧合。

要说沈心远的运气还真是好,一次进山采药,意外的发现了一株五匹叶的人参,这样的人参至少是六年以上的了。人参这种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挖出来的,若是不会挖掘,弄断了根须,那就没有药效了。沈心远记了一下位置,立马跑回城里,去了杏林堂,带上杏林圣马不停蹄的又回到了这里,将这株人参挖了出来。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药材,不论哪个医馆对这类药材都是来者不拒,杏林堂也不例外。收了这株人参,杏林圣将钱付给了沈心远,出乎意料的是,沈心远并没有收下,反而就地跪了下来,请求杏林圣收自己为徒。

杏林圣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问了几个医理上的问题,沈心远皆能对答如流。这让他非常满意,当机立断收下了这个徒弟。

沈心远跟着杏林圣又学了三年,将他的一身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学成之后,杏林圣命他外出历练,唯有不断实践,才能将所学医术融会贯通。

这一点与他的初衷不谋而合。

准备好行囊后,沈心远拜别师傅,踏上了真正的江湖之路。

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武功。沈心远的武功稀松平常,还是只会那一套外家拳,不过经过三年的锻炼,这一套拳法已经非常熟悉,几乎可以做到收放自如的程度,只不过毕竟只是一套江湖入门级别的武学,即使达到这样的程度,武学本身的威力也有限,他也只能想办法得到更厉害的武功。

好在师傅传了他一套练气的法子,也就是所谓的内功。行医之人需要掌握一些内功,这样行针推拿之时力度才会更加随心所欲。

这里就要再说一下沈心远得到的那套“王八拳”了。

他刚刚离开济州城没几天,一路游玩至一个陌生小镇,在镇上遇到了一个略微棘手的病患,不过这三年的医馆学徒可不是白当的,三下五除二便将其治好。拿着诊金回客栈的路上,沈心远看见路边有一名乞丐躺在一片草垛里,一动不动。

初春的天气还是带着些刺骨寒意,沈心远有些担心,这样的天气睡在这里,怕不是要被冻死,于是走上前去想查看一下。还没等走近乞丐,一股浓郁的酒味伴着乞丐身上的酸臭之味,还夹杂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一股脑地冲到了沈心远的鼻子里,差点将他顶了个跟头。

沈心远强忍着反胃的冲动,上前探了探乞丐的鼻息,发现他呼吸悠长,看来只是喝多了倒在此处睡着了,于是放下心来,打算转身离开。

刚刚起身,却又停住脚步,想了想,现在这料峭的天气,一个乞丐着实有些难过,既然他爱喝酒,不如给他一些钱让他能够买酒来御寒。想到此处,沈心远颠了颠手中的诊金,然后全部塞进了乞丐的怀里。

放完了钱,抽手出来时,突然有一只手攥住了沈心远的手腕。这可把他吓了一大跳,定睛看去,原来是这个乞丐醒了,正睁着醉眼瞅着他。

“你从我这里偷了什么东西?”乞丐问道。

这一问让沈心远觉得有些好笑,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哈,你一个乞丐,能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偷?”

醉乞丐有些清醒了,想了一下,点点头:“是没什么值得偷的,那你在我怀里掏什么?”

“你自己摸摸怀里有什么?”

乞丐摸了摸衣服,摸到了刚刚沈心远放的银子,拿出来看了看,又看了看沈心远,当即明白是自己误会了,于是松开手,淡淡的说了一句:“多谢。”

“不必客气,正好有闲钱,助你一下也是应该的。”

沈心远揉着被攥得生疼的手腕。别看眼前这个人只是个乞丐,可他的手劲大得出奇。

“助我一下?”乞丐笑了一下,带着三分醉意,“我居然被一个毛头小子帮了……”

乞丐的话有些奇怪,但是沈心远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挥了挥手打算离开,却被乞丐叫住:“你等一下。”

沈心远停下脚步,转回身来看着乞丐。

“初入江湖?”乞丐问道。

沈心远点了点头。

“那我不能白受你的银子,我来教你一套拳法吧,够你自保了。”

不等沈心远同意,乞丐站起身来自顾自地演练起来,沈心远也只能全心的记着。好在他的记忆力好,看了一遍就记得七八分,再自己演练一遍,经乞丐指导后,便全记了下来。

“这套拳法叫什么名字?”

乞丐似乎是被问住了,想了半天,回答道:“嗯……就叫它王八拳吧。”

这显然不是王八拳。王八拳是市井混混打架时用的招数,这类混混一般没有练过武,打起架来没有章法,却也想给自己的这套乱挥出来的拳法起个名,于是“王八拳”的名字应运而生。

这套拳法很有章法,张弛有度,较他之前学的外家拳更加深奥,断然不可能是王八拳。不过既然乞丐说是,那便是吧,沈心远也懒得争论。这料峭的春风已经将他的骨头冻透了,现在他只想快点回客栈暖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