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的艺术
8933600000011

第11章 员工日常管理艺术(3)

1.在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员工的隐私

实际上,大多数领导者泄露员工的隐私并不是有意的,往往是他们一时疏忽,没有考虑到场合、环境等因素而说走了嘴。某厂新分配来一位助理工程师,思想不稳定,厂长经常做他的思想工作。他见厂长对自己很关心,就把厂长当成朋友,无话不说,把自己处过几个对象的恋爱史,包括一些细节都说给厂长听,并希望厂长为自己保密,厂长也答应了。后来他又失恋了,情绪低落,厂长开导他,鼓励他正确对待,还给他介绍对象。有一次厂长到上级领导处开会,会间在与其他厂长们聊天谈到年轻工人思想起伏的问题时,颇有同感,便以这个助工的秘密为事例说了出去。碰巧此事传到了这个助工新结识的女朋友耳朵里,她便立即提出中止关系。助工十分恼火,去找厂长理论,斥责他出卖朋友,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厂长十分被动,一再诚心诚意地向他道歉,才算平息了风波。这位厂长感触很深地说:“对员工的隐私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泄露,后果都是一样的。员工不会因为你是无意而原谅你。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千万马虎不得,特别是在自己认为不会出问题的时候,更要保持警觉,管住自己的嘴巴。”

2.在家人面前不要谈及员工的隐私

一般情况下,在家里说话是比较随便的。但是作为领导者,在家人面前也不应谈及有关部下隐私的话题,以防家人当成趣话说出去。有位年轻干部很有才干,深得领导赏识。有一天夫妻间闹矛盾,一时冲动他找领导诉苦,说妻子对自己没有感情,还谈了一些具体问题,举例说有一天夜里他打鼾太响,妻子说影响她睡觉,就一脚把他踹到地下,他感到很寒心。领导劝他冷静些,别轻易提出离婚。经过领导耐心地做工作,这对夫妻又和好了,还请领导喝了酒。这位领导因办了件好事,十分高兴,回家后就把此事说给妻子听。妻子觉得很有趣,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人的隐私,第二天上班后就当成新闻传播了出去。这事辗转传到这个干部的单位,同事们都拿他被老婆踹下床的事和他开笑话。这个干部感到羞辱万分,十分愤怒,认定是领导有意借此败坏他的名声,找到领导说他两面三刀,并坚决要求调出这个单位。这位领导有口难辩,十分后悔,因为自己无意间的失言,使单位失掉了一个人才。

3.发生矛盾时不要把隐私当成制服对方的武器领导与部下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有时,部下甚至对领导蛮不讲理,让领导下不来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保持头脑冷静,决不要拿对方的隐私作为武器当众揭短,以制服对方。有位工人因奖金问题与经理发生矛盾,争吵起来,说了一些出格的话,使经理十分难堪,在众人面前很丢面子。经理一时冲动,就把人家的隐私端了出来,说:“你晚上喝醉酒进女厕所,被人家当成流氓送进派出所,是我把你保出来的。你恩将仇报,还往我身上泼污水!”这个工人见领导把自己的隐私说出来,羞得满脸通红,扑上去与这个领导厮打起来,势态反而扩大了。

总之,对于领导者来说,为部下保守隐私绝不是个人习惯问题,而是一个原则问题。它关系到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干群关系,因而不能等闲视之。

七、别让谗言乱方寸

所谓谗言,是指那种无中生有、道听途说或添枝加叶用以中伤陷害别人的话。这种话通常以关心领导、出以公心的面目出现,很容易打动领导、迷惑领导。古人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作为领导者,听信谗言,是非颠倒,到头来,没有不带来祸患的。因此,一个成熟的领导者,一定要善于拒斥谗言。在这方面,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己要有主心骨

为人处世皆应有自己来源于对人对事的透彻了解和分析,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例如对员工的看法,领导者心中应有一本账,对每个人的优缺点,尤其是性格脾气要了如指掌,这样才不至于对谗言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例如曾有过这样一件事:某单位的组织处长,出差回来,有个别人就在他耳边嘀咕,说某某人在他出差期间迟到早退,经常看不见人。言下之意是,某某人耍两面派,领导在与不在不一样。个别人虽这样说,但处长心中明白那个同志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是很勤恳的,偶尔迟到早退的事是有,但绝对没有那么严重。因此,该处长对这种反映只是付之一笑。这样淡化处理以后,别人就再不向他反映那种夸大其词的意见了。但是,如果该处长当时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追问当时的细节,那么无形中就给反映问题的人以鼓励,他就会顺着处长的意思往下说,甚至添油加醋,捕风捉影,把事情弄得面目全非。因此,当你对某个人了解以后,对外来的一切意见、反映以至谗言都要慎重对待,不能轻易表现出肯定或是否定的态度。否则,最终被动的还是领导者自身。

2.要给进谗言者以警告

有的员工或出于鸡肠小肚,或出于嫉贤妒能,或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热衷于说三道四,搬弄是非。如果听之任之,轻则造成同志间不和,人为地产生矛盾和芥蒂;重则使一个单位人人自危、人心涣散,失去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对进谗言者一定要及时给予警告,不能使他有恃无恐。警告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当面表明拒斥的态度。在有人向你进言时,如果你确认其是谗言,就应当面给予反驳,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教育,引导进谗言者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这样的警告要晓之以理,促其收敛。二是会上警告。可以不点名地就搬弄是非的问题提出批评,使大家受到震动,使个别人引以为戒。三是请第三者给予提醒。如果确实需要,也可以请第三者找进谗言者谈话,提醒其批评人要端正态度,说话要有证据,注意搞好同志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单位一把手,可以请副职负责谈话;如果你是副职,可以请当事人所在科室的领导代劳。总之,一个正直的领导者,决不能容许单位里歪风盛行。否则,你这个单位的工作肯定搞不好。

3.要适时把心存疑虑的话挑明说透

有一种情况,进言者的话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你会觉得他是在替领导着想,是为领导出谋划策。其实则不然,对这种言论尤其要慎重。因为,进言者的话往往正中领导下怀,是领导者心里想听而不容易听到的话。有位领导曾说起过自己的工作经验,他说:“我在部队当组织处长时,有个同志先后几次向我反映说,副处长背后讲我的坏话。开始我付之一笑,总是告诉他‘到此为止’,不要再说了。后来,他又用一些具体事说明副处长背后搞小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找副处长交换了一次意见,开诚布公地谈了那个同志反映的问题。副处长先是气愤,后又一五一十地向我说明了事情的真相。我想,如果我不与副处长交谈,把话挑明,那么我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就有可能听信别人的话,造成相互间的矛盾和隔阂。因此,有话说在明处,易于形成相互信任、团结共事的小环境。”

4.要真正知人

在与员工相处的过程中,领导者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有意识地了解人、考察人。了解得越深,考察得越细,才能真正做到知人、识人,才能信得深、用得准,才不至于在遇到一点小风浪时就产生动摇或改弦更张。

八、对员工的恭维不可照单全收

大凡领导干部都有如此际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被这样或那样的恭维声包围着。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走出了恭维的包围圈,有的却被恭维所困扰,有的甚至在恭维声中栽了跟头。恭维话好说好听,甜心甜肺,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有的是真诚好意的赞扬,有的是别有所求的讨好,有的是心怀叵测的奉承。因此,对不同的恭维话,领导干部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从而使自己进一步走向成熟。

1.面对真心实意的恭维,勿忘乎所以

平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位领导干部的才华或政绩十分突出,的确令人佩服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进行赞美。这是一种真心诚意的褒奖,并无“歹意”,既不必拒之于千里之外,也不要受宠若惊,而应该由衷地“接受”,道一声“多谢”,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种心悦诚服的恭维面前,稍不注意,便会陷入自我陶醉、忘乎所以的泥潭中。尤其是当这种好意的恭维来自四面八方、有口皆碑的时候,如果不能冷静地反躬自省,认真地自我勉励,就很容易滋长骄傲情绪,走上骄傲自大的危险道路。有这么一位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招考,走上了领导岗位,走马上任不到一年,大胆改革,把负债累累、一盘散沙的单位搞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改变了,收入也稳定了,大家纷纷称赞他,上级领导也经常表扬他。开始,他还能保持清醒,可时间一长,竟习以为常,并因此而居功自傲,脱离群众,听不进批评意见,搞“独裁”,结果单位出现了危机,他本人也因犯错误被撤职了。

不少有作为的年轻干部,不是倒在责骂声中,而是栽在赞扬声里,这便是前车之鉴。

2.面对别有所求的恭维,勿误人害己

说恭维话更多的是别有所求。一种是婉转地表达所求;另一种则是明了、直接地表达所求。溜须拍马的恭维,大多发生在上下级之间。恭维的目的在于讨好领导,以期亲近领导,将来得到领导的提拔和重用。这种人中,会“拍马屁”的,拍得恰到好处,叫你如坠云雾毫无察觉;不会“拍”的,夸夸其谈拍得让人肉麻。对这种讨好,要细心甄别,小心对待,既不能拒绝、发怒,以免影响关系,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笑纳”,以免中其下怀。

明了、直接表达所求的恭维,更多的是针对掌管着人、财、物实权者的。应该说有求于人,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面孔,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面对诚心诚意而又无恶意的恭维,领导者小心地“接受”,也在情在理。但是,在“接受”的同时,对所求的事就要费一番斟酌了。如果所求的事,合理合法,且又是力所能及的,那么,热心帮人解困分忧,当然是好事;如果所求之事,于理于法不容,就不能答应。现在,有的领导特别“热心肠”、“讲义气”,听不得几句好话,经不起如糖似蜜的恭维话,结果干下悖理违法之事,误人害己,悔之晚矣。某县公安局看守所关押了一位正局级干部的夫人,该干部托人找到公安局副局长,几句好话说过后,“讲义气”的副局长为这夫妻二人开了绿灯,让他们见了面,结果他们订下攻守同盟,给办案带来了阻力。最后,这位副局长好事没做成,反倒犯下错误害了自己。所以,面对恭维,切勿把做人的原则也奉送了。另外,即使是理法能容的事,如果力不从心,也不要因为听了几句恭维话便勉为其难应承下来。

3.面对口蜜腹剑的恭维,勿惊慌失措

唐代有一个奸臣叫李林甫,对人总是恭维话不绝于口,其实暗地里尽做些害人的勾当,因此被视为“口蜜腹剑”之人。在生活中,像李林甫这样的当面说好话、背后却踹你一脚的人,不多,但也有。如果遇上了,也不要害怕,而要善于识别,严加防范。如何识别这类不怀好意的恭维之人呢?其实并不难,因为砒霜要抹上蜜糖才能迷惑人们的味觉,越假的恭维话越让人觉得滑腻肉麻。所以,越是说得动听、柔媚的恭维话,越不难发现其伪诈之处和真实的用意。只要细心识别,妥善处理,定能防患于未然。

现代领导干部,只有既听得起真诚好意的赞扬,经得住别有所求、溜须拍马的讨好,又顶得住心怀叵测的恭维,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这是领导干部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九、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你的员工干工作是不是很投入?很用心?是不是把全部的劲儿都使出来了?如果不是,你应该想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竭尽所能和竭尽忠诚效力于你的部门。

1.向员工讲明经营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向员工讲明企业的目标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做到:

(1)让他们了解目标的意义,使他们产生兴趣。

(2)让员工根据企业总目标自己拟定计划,依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从心理上来说,上司给下定的目标常让人感到是一种负担,而自己拟定的目标却具有挑战性,使人乐于去完成。

(3)对员工的目标加以确认,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你自己的建议。这样做可以了解员工个人的目标与公司的总体目标是否存在着差异。同时,由于上司表现出这种关心的态度,员工就会觉得自己的计划意义重大,会以努力完成目标来回报公司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4)要让员工明白,他们自己的计划对公司的总体计划有什么影响,对其他部门有什么影响等等。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让3个人做5个人的事

最合理的管理方式是:3个人做5个人的事,领4个人的薪水。这是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连小学生都能告诉你正确答案。但这又并不简单:什么样的3个人才能做5个人的事?什么样的5个人做的事3个人就能完成?这3个人领的又是什么样的4个人的薪水?这其中大有学问。

一般的企业总是5个人做5个人的事,大家的工作分量不是很重,领的薪水也合乎所求,员工做起事来却没什么精神;而管理差一点的企业,5个人做3个人的事,领的却是4个人的薪水,一方面造成公司的损失,另一方面员工也会因为同样是上8小时的班,领的薪水却少而不开心。

所以,如能认真地规划,将工作分类,职责细分,让3个人能做5个人的事,那么公司即使发4个人的薪水也划算得多;员工领的薪水多,也有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