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七卷)
8926600000018

第18章 大发明家爱迪生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他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1300多项获得专利,“爱迪生”这个名字已经和电灯、留声机等人类重大的发明永久地连在了一起。

1847年2月2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时代,他并没有显示出有多大的天赋,只不过比一般孩子多一点好奇心而已。6岁时,为了试试火有多大的威力,他曾将父亲的牲口棚全部烧毁。7岁时,他对孵小鸡产生了兴趣,竟饿着肚子一整天趴在一窝鸡蛋上。8岁那年,他进入一年私立学校读书,由于考试成绩很差,不到三个月就退学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进过学校。

青少年时代,爱迪生是在做实验和卖报纸的生涯中度过的。退学后,他开始自学物理和化学等课程,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动手在自家的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各种试验品。

18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爱迪生被一家电报房雇用,他虚心好学,不久就成了一位技术娴熟的电报员,但他爱好实验的习惯被老板看成是不务正业,最后还是被解雇了。后来爱迪生又进过不少单位,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地学习新知识,还不时搞些小发明、小创造。

在爱迪生的所有发明中,数电灯的发明贡献最大。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以来,人类就开始探索采用电照灯的问题,但爱迪生以前一直没有一种很实用的电灯。1878年,爱迪生在发明了自动电报机、打字机、留声机后,开始向照明电灯这个目标猛进。

19世纪的时候,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城市多采用煤气路灯。这种路灯是以煤气为燃烧材料,每到晚上必须得用人一盏盏地点燃,早晨时再熄灭。而且,马路边还要铺设长长的煤气管道,既造价高又不方便。

能不能用电照明呢?爱迪生时刻思考着。1878年8月,他终于把研究的目标转向了电灯。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气照明的书籍,一心要研究出造价低廉、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最初,他想到了电流把一小截电线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可以把它装到玻璃泡里照明。但用一般导体,一烧到白热化就断了,于是,他又想到了耐高温的炭丝。他把一小截炭丝放进玻璃泡里,一通电,炭丝很快又断了。“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着两段烧断的炭丝思索起来。他看了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来,也许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是助燃气体,有了它,炭丝才会被烧断。于是,爱迪生又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台抽气机,果然没有立刻烧断,但是8分钟后,炭丝还是断了。

“应该选择更耐高温的材料。”爱迪生自言自语地说。什么熔点最高呢,当然要算白金了。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白金试了几次,可是这种材料虽然使发光的时间延长,但不时要自动熄灭,然后再自动发光,并且价钱十分昂贵,仍不理想。

面对挫折爱迪生仍不气馁,他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几乎所有的金属材料,非金属的导电材料,都让他一一作了试验。他甚至把已知的耐热材料列了一个单子,总共有1600种之多,然后,他让助手们一样一样地试验。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火炉旁闲坐,看着炉中炽热的炭火,口中不禁叫道:“炭!炭!”他的想法又回到了炭上。

他用木炭做了了个炭条,经过试验后还是不行,因为木炭很脆,没有韧性。他急得抓耳挠腮,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来。他一下子看到了棉纱织成的围巾,心里豁然开朗。“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呢?”想罢,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上好长时间,使棉纱变焦成炭,然后,他小心地把这根棉纱炭丝装进玻璃泡里,通电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经过几次更换棉纱炭丝,点燃的时间从13个小时延长到45小时,这一年是1879年。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可以点45个小时的消息一传开,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一下暴跌下来。人们预感到,煤气照明必将被电力照明所淘汰。

人们又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一个劲地摇头。令助手们吃惊的是,爱迪生要让他的灯泡点燃1000个小时以上!

于是,漫长的实验又开始了。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爱迪生把各种植物都拿去做了试验,甚至连马鬃,包括人体的头发和胡须,都成了爱迪生的试验品。经过筛选,爱迪生把竹子炭化后,可以连续不断地点燃1200小时!到1906年,爱迪生终于找到了更理想的材料——钨丝。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1931年,爱迪生与世长辞了。为了对他表示敬意,所有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了一分钟。一分钟后,电灯又亮了起来,这使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爱迪生对人类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