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足类:与双壳类动物很相似,身体背腹各有一枚贝壳,腹壳比背壳稍大,其后端背侧有~喙状圆形开孔,如同古罗马时期的油灯。腕足类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但现在比较稀少。
苔藓虫类:个体小,不分节,具有石灰质或角质外壳,体外分泌一层胶质,形成群体的骨胳。苔藓虫类动物在奥陶纪即已出现,现代尚有生存,如羽苔虫附着在湖边石上或植物上,牡丹苔藓虫附着在浅海岩礁上。
奥陶纪时期的生物种类大致就有上述几种,下面介绍一下这些物种中在当时比较常见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奥陶纪时期的很多生物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只能从化石中还原它们的真面目。
阿兰达鱼,其化石产地为澳大利亚,生活于距今5.1亿~4.63乙年前,体长12.5厘米,有6只“眼睛”——头的前方有一对真正的眼睛,头顶还有两对类似眼睛的器官。
神螺,其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生活于距今5.1亿~2.43亿年前,体长7.5厘米,螺壳近于球形,左右对称,早于恐龙时代就已经灭绝。
僧帽海胆,其化石产地为欧洲,生活于距今5.1亿~4.38亿年前,体长2厘米,形状像小的绣花球。
锥鸟蛤,其化石产地为欧洲,生活于距今4.6亿~2.54亿年前,体长6厘米,是现在双壳类动物的祖先。
星苔藓虫,其化石产地为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生活于距今5.1亿~4.1亿年前,体长l厘米,在海底形成丛状群落。
均分笔石,其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生活于距今5.1亿~4.38亿年前,体长可达20厘米。
彗星虫,其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生活于距今4.39亿~4.1亿年前,体长5厘米,这种动物的头稍大,过着底栖生活,眼睛长在肉茎上。
矛头虫,其化石产地为欧洲,生活于距今4.7亿~4.6’亿年前,体长5厘米,其头上伸出一根长刺。
小蜂巢苔藓虫,其化石产地为北美洲,生活于距今5.1亿~4.1亿年前,体形很小,肉眼不易辨别,在海底形成杯状介壳的地毯。
直角石,其化石产地为欧洲,生活于距今4.75亿~4.6亿年前,体长15厘米,外壳笔直的头足类,不同于这类软体动物的许多其他种类。
四笔石,其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生活于距今5.1亿~4.6亿年前,群体的一支大约1.5厘米长,但每一个芽状动物大小仅约1毫米。群体呈簇状,从一个附着于漂浮物的线状柄上垂下来。
总体来说,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统治着整个奥陶纪,然而,由于这两种生物具有先天的缺陷,最终被鱼类迎头赶上并超越。在下面的内容中,就将重点讲述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的鱼类。
鱼类雄霸海洋
奥陶纪结束后,志留纪和泥盆纪相继到来。这两个“纪”在年代上相差并不遥远,在此将它们并在一起来探讨动物进化史。
这两个“纪”在生物进化史上非常重要,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地球开始步入由脊椎动物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可以说,没有脊椎动物,就不会出现鱼类,没有鱼类,就不会出现两栖类动物,而没有两栖类动物,就不会出现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部分生物。
志留纪和泥盆纪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异常丰富,由造礁珊瑚、海绵、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和众多的腕足动物组成。这一时期的三叶虫在数量上极大地减少,然而个别特大的三叶虫可达74厘米。
不过,这两个时期的海洋霸主已经不再是无脊椎动物,而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鱼类。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鱼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动物;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两个时期中的鱼类进化过程。
说到鱼类的进化,首先要提到的是甲胄鱼。甲胄鱼属于无颌脊椎动物,它在泥盆纪时期陡然大量出现,并开始迅速进化,衍生出多种多样的种类,进而进化成各种鱼类。可以说,鱼类的进化是从甲胄鱼开始的。
在志留纪和泥盆纪的海底,盾皮鱼也比较常见,鲨鱼的祖先开始崭露头角,还生活着两栖类的祖先一一肉鳍鱼。
泥盆纪晚期,盾皮鱼类进化出了一种凶猛而巨大的种群一一恐鱼。恐鱼体长约12米,一张巨嘴张开后可达1米多宽,嘴里长着尖锐锋利的牙齿,上下颌非常强壮且翕合灵活。
恐鱼是一种比鲨鱼还要凶狠的动物,当时海洋中的其他动物只要被它捉到,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盾皮鱼类进化出的种群中还有一种小型的尾骨鱼,体长约40厘米,其上下颌跟恐鱼一样可以灵活翕合。
自志留纪以后,海洋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食肉鱼类的祖先——硬骨鱼类。虽然名称中有“硬骨”两字,但硬骨鱼类的骨骼却是由软骨组成的。早期的硬骨鱼类,体型较大的有异刺鲨,体长约75厘米;体型较小的有鳕鳞鱼,体长仅有几厘米。
硬骨鱼类还进化出一种特殊的鱼类,它们长着剃刀一样尖利的牙齿,这就是鲨鱼。硬骨鱼类一般借助充气的鱼鳔保持漂浮状态,而鲨鱼却没有鱼鳔。不过,鲨鱼的鳍像飞机的机翼一样上面弯下面平,当鲨鱼在水中游动时,鳍就会产生向上的推力,使鲨鱼保持漂浮状态。大部分鲨鱼只能不停地向前游,不能停下来或向后游,但是一些鲨鱼的肝脏里储存着大量的轻油,可以帮助它们上浮。
泥盆纪时期的硬骨鱼类进化速度很快,其中种类最多的当属辐鳍鱼类,大约有2万种,约占海洋脊椎动物种数的一半。
志留纪和泥盆纪出现的第三种鱼类是肉鳍鱼类,这是一个繁盛的鱼类家族,远比同一时代辐鳍鱼类多样化。
肉鳍鱼类的身体内部有发育良好的骨骼和肌肉,它们的胸鳍和腹鳍与身体通过一根骨头相连,显得非常健壮。
:某些肉鳍鱼类的颅骨上还生长着对应的关节,用来增加颌1f部的咬合力量。
J尽管肉鳍鱼类的身体构造如此发达,但它们只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近海霸王,对其他动物不会造成威胁。肉鳍鱼类在晚泥盆纪、石炭纪和早二叠纪达到兴盛,其后步入衰落,延续至今的只有7种,其中6种是肺鱼,余下的1种是空棘鱼。这7种鱼可能是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肺鱼。肺鱼既有腮,也发育着肺作为辅助呼吸器官,此外还生长着阔鳍状的鳍状肢,使其能够在水面上生活_个短时期,同时具备了在陆地上进行运动的能力。
尽管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的鱼类相当强大,但它们也无法抵挡大自然的攻击。距今3.67亿年前,至少有3个或多至6个来自太空的巨大天体坠入大海,导致全球气候变干,温度下降。随之而来的洋流使海洋进一步降温,造成海水盐度过高,含氧量大幅下降。在这场浩劫中,多种造礁类、鱼类和腕足类等海洋生物彻底灭绝了。
当海洋环境不适合生存时,鳍鱼中的某些种类把目光投向了陆地,它们依靠偶鳍、内鼻孔和鳔爬上陆地寻找水源和食物。
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一部分爬上陆地的鱼类演化成原始两栖类动物,为动物征服陆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