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宜忌
8919900000009

第9章 小肠运作营养好吸收

未时,即13:00~15:00,小肠经当令。小肠是食物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小肠把饮食从外界真正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气血。

午餐吃好,小肠经才能运作和谐

午餐营养要充足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不见得要多,而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

午餐搭配要合理

要想吃好午餐,饮食的搭配要合理。

某些食物搭配起来,使两者的成分产生“互补”或“增强”作用,有利于人体吸收与利用,使营养价值成倍增加,更可以减少副作用,对于强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常见的有效搭配有:

猪肝配菠菜、鸡肉配栗子、鸭肉配山药、鲤鱼配米醋、豆腐配萝卜、枸杞子配猪腰、羊肉配生姜、牛肉配土豆、芝麻配海带、糙米配咖啡、百合配鸡蛋、甲鱼配蜜糖、猪肉配大蒜等。

小肠对营养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的消化过程主要在十二指肠。营养物质进入十二指肠中段后,刺激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胆汁、胰酶和肠肽酶在肠腔充分混合,保证脂质、糖类和蛋白质的充分消化。肠黏膜刷状缘和黏膜内的酶、黏膜分泌的电解质和水及肠蠕动都是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因素,而肠道内有效的再循环机制则保证胃肠道分泌液不会完全损失。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大多由空肠上2/3段吸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共经历3个相:肠腔内的水相、上皮细胞膜脂质相和淋巴血液内的水相。

脂肪经消化吸收后在十二指肠内的最终产物是一种乳化液,其主要由三酰甘油组成。

稳定的乳化液随后与胰脂肪酶反应,在共脂肪酶的帮助下和最佳环境中,胰脂肪酶将三酰甘油迅速水解。脂肪水解的产物可分为水相、油相和水油混合中间相等不同形式,为其从肠腔转运到黏膜刷状缘做准备。部分脂肪水解产物依靠形成胆盐微胶粒转运。

糖类的消化与吸收

胰淀粉酶是消化淀粉的主要酶。绝大多数淀粉的水解过程都发生在肠腔内,其最终产物与饮食中主要的双糖(蔗糖和乳糖)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不能被完整吸收,只能被存在于黏膜刷状缘的特殊水解酶水解。

3种主要来源于饮食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都由位于肠黏膜刷状缘的转运系统进行吸收。并非所有可消化的糖类都能被小肠消化吸收,饮食中那些来源于谷类和土豆的淀粉可能会进入结肠,其中大部分淀粉会被结肠中的细菌分解代谢,由此得到短链脂肪酸而被结肠吸收,同时生成氢气和甲烷,造成肠胀气。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氨基酸能以单体、二肽或三肽等多种形式被吸收。

科学研究已证实,一些激素能改变某些氨基酸和肽的吸收过程,如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会抑制吸收过程;相反,表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可促进吸收过程。当因为情志、疾病等因素,改变身体的激素水平时,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形成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消化与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一个由载体介导的特殊转运过程。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通过被动扩散方式由小肠吸收,维生素E通过被动吸收方式跨肠黏膜吸收,维生素K的吸收则需依靠胆盐帮助。

钙、镁、铁、铜、锌、碘、硒等微量元素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利用,多需主动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和被动的细胞旁扩散过程。

腹泻与水土不服

久居南方的人初到北方,开始一段时间,会出现腹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与水质有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与水的硬度有关。

高硬度水中的钙、镁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北方地下水硬度较高,初到北方时会出现不适,时间久了,胃肠逐渐适应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就消失了。

目前,我国对饮用水的硬度规定是不超过25°。

水土不服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人的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均可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气候、声音、地域、饮食习惯等。人也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产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

如从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下降而出现的身体不适;从南方到北方,由于温度、湿度的改变而产生的身体不适;从乡村到城市,对高楼、噪声、灯光不适而出现的疲乏、失眠等,均属于水土不服。

现代医学认为水土不服是由于人对新的气候、地势、水质、食物及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反应。

研究表明,大脑、心脏等器官的活动都是通过生物电现象来进行的,当环境的大气电场发生变化时,既可以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播,又可影响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它既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又是建立机体和外界环境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指挥者和协调者。在平时已经适应的环境中,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是保持相对平衡的,人体对周围的环境保持着习惯性的条件反射。

当突然调换了新的环境后,原有的条件反射被打乱,人体与外界间的联系就可能发生紊乱,从而破坏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水土不服的应对

首先,思想上不要紧张,要认识到,这是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造成的身体不适应,只要休息几天,熟悉一下周围环境,让人体生理功能做相应的调整,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并且长时间不消失,可适量服用药物,如睡眠不好,可少量、短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如舒乐安定等;如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可服用大山楂丸、保和丸等帮助消化,提高食欲;如有呕吐、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丸、诸葛行军散等;如皮肤瘙痒,可服用扑尔敏、乌蛇止痒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