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宜忌
8919900000007

第7章 脾经是人体的能量线

巳时,即9:00~11:00.此时脾经当令,是脾运化水谷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们劳动、工作、学习的时候,是一天中的黄金时段。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重要功能是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依靠脾的转输作用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脏的血脉化成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概括来说,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物质,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物质,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饮食水谷的运化是由脾所主,饮食水谷又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故《医宗必读》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气健运才能身体健康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传统医学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为气、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够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如果脾失去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因此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症状。

减肥的第一要务是养脾

属于过食肥甘型、久坐久卧型的肥胖,健脾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健脾减肥的主要机理是运化水湿

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就是说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形成肥胖,甚则形成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是有道理的。

脾湿肥胖的治疗

脾虚湿阻型肥胖的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

保健原则:健脾化湿。

食物选择:扁豆、蚕豆、豌豆、红小豆、绿豆、黄豆芽、绿豆芽、玉米、冬瓜、冬瓜皮、黄瓜、黄瓜皮、西瓜、西瓜皮、白菜、鲤鱼等。

食品选择:杂豆粥、凉拌三皮、红小豆鲤鱼汤、冬瓜瓤汤、白菜粉丝汤等。

脾脏功能好,糖尿病治疗效果佳

脾虚致消形成糖尿病

脾虚致消的糖尿病形成理论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了这个理论,并在临床运用。譬如《素问·本脏篇》云“脾脆,善病消”,脾脆就是指脾气虚弱。名医李东垣认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饮”。

还有很多现代的临床工作者,也认为脾虚乃糖尿病发病的根本,由于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失去“游溢”与“散精”的作用,使吃进来的水谷郁而化热,又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令胃阴不足,从而导致消渴病“三多一少”的症状。

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公认原因在于中国人饮食结构中,高蛋白高营养成分食物的比例增加,纤维类食物减少,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致使脾胃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脾气的耗损,导致脾虚。脾虚使运化失常,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血糖升高,这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脾气虚与糖尿病症状相关

有人研究后认为,目前临床所见糖尿病,并非均以消渴为特点,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常表现为形体肥胖、四肢乏力、不耐劳累、神倦懒言、面无光泽,或有脘腹痞满、口淡乏味、渴不甚饮、腹不甚饥、尿清长多沫,舌淡、体胖大,或见齿痕,苔腻或润,脉沉虚等一派脾失健运、湿邪内盛之象。对300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查,应用统计学方法,找出症状之间及症与病程、各检验指标间的相关因素,归类出部分结合频度较高的证群组合。结果显示脾脏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以脾气虚为主要病理表现。

调理脾胃与降糖作用密切相关

调理脾胃药物与降糖作用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很多。研究发现,健脾生津药能显著降低血糖,并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和较好的解聚作用。

人参通过抑制十二指肠黏膜上皮依赖性葡萄糖的转运而抑制糖的吸收,同时对胰岛素生物合成起到促进作用。

诸多健脾益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粳米等均具有降糖作用。

对某医院518个治疗糖尿病处方中使用的100余种中药进行统计,其中使用次数在100次以上的中药有黄芪、生地黄、天花粉、山药、麦冬、五味子、茯苓、山茱萸、葛根、知母,可见健运脾胃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健脾就是在健脑

中医学里脾和脑就是相关的

中医学的脾实质上是一个多元性功能单位,包括了西医学的脾脏、胰脏、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但与思维、意识活动密切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在志为思……思伤脾”,一方面脾主导着人的意识以及思维活动,另一方面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变化会影响脾的功能。胃肠道的病变,亦会引起精神、意识活动的障碍,如《素问·逆调论》篇中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说明胃肠道功能失调,可引起睡眠不得安宁。

临床也表明脾胃与意识活动可相互影响

如老年性痴呆症及帕金森病患者,经常在头部和腹部发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现象。大脑面临惊恐或生气时,释放出一种应激素,会引起胃痉挛而产生疼痛,应激素的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让人产生吞咽困难的现象。有临床证明,50%~6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

临床治疗反证的证据

从医疗实践上来看,通过调理胃肠功能,可以治疗许多精神与神志的病变。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中医临床采用加减承气汤、温胆汤、归脾汤等方剂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这些方剂都是通过调整胃肠功能来治疗精神疾病的。

肠神经系统是第二大脑

以上可见,无论从临床现象还是医疗实践角度,都能说明脾与意识活动密切联系。有人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运动功能,是在大脑的主导下与诸脏腑以及经络共同完成的。肠神经系统的功能不仅独立主持胃肠的功能活动,而且与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有着密切关系。

颅脑与肠脑是人的两个脑

脾和意识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它们相互作用与影响。肠脑是指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的肠神经系统,内含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神经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能够独立进行生理活动。

解除高脂血症从健脾开始

血脂代谢与脾密切相关

血中膏脂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来源于五谷精微,对人体有濡润、充养的功能。血脂正常代谢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尤以脾胃的运化输布最为重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津液输布之枢纽。膏脂的化生、转运、输布都与脾密切相关,膏脂的输化全依赖脾气的“散精”功能。因此,脾气充足,输化正常,水精四布,膏脂可发挥濡养作用。

膏脂输布失常,变生浊邪而发病

人体摄入膏脂多,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血脂升高,如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或脾胃本虚,失其健运;或情志不畅,肝郁犯脾,脾失运化;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等,均可使膏脂输布失常,混于血脉之中,而成高脂血症。肾气虚衰、气化不及、津液代谢失调,也可使膏脂输布失常。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

益气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头昏身重,胸闷、气短、失眠,神疲乏力,或肢体困重便秘、脘闷腹胀,纳差便溏,舌淡体胖并常有齿痕,舌苔多厚腻,脉沉缓无力,兼有沉迟或细涩或细数。

选方:方选六君子汤加减;脾气虚损日久,导致心脾两虚,方选归脾汤加减。

温阳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面色白、脘腹不适、腹胀食少、四肢不温、神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选方:证属脾阳不足,治宜理气健脾、温阳除湿,方选理中丸加减;若伴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证,则以附子理中丸加减补肾健脾。

通腑泻浊法治疗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面红、神疲乏力、气粗、口干口臭、恶心、嗳腐吞酸、小便黄、大便干、舌苔厚腻、脉滑等。

选方:证属腑气壅滞,治宜通腑泻浊,方选五磨饮子化裁,可选加火麻仁,芦荟通腑泻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