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和吉姆之间就这样打破了沉默。他们还没发展到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保龄球的亲密程度,他们的妻子也没有为了互相借点糖或是闲聊而频繁地走动。但他们的关系却在改善。至少除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分享同一杯咖啡呢?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当我们要责怪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检讨自己,搞清真相,即使责任在对方,我们也可以采取更宽容些的态度,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遗憾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直到现在,这样的人选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耽误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著名的哲人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在叹息中度过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自信,并且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不能永远拘泥于过去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雪莱
凯茜是一个私生子,从小她便受到人们的歧视。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残酷的。她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甚至不知自己姓什么。
她渐渐长大,上学后歧视并未减少,老师和同学仍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我,躲避现实,不与人接触。
凯茜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她一直非常羡慕别的孩子能跟着父母去教堂,她想去教堂看看的愿望非常强烈。
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待人们进入教堂后,她偷偷溜进去,躲在后排倾听--牧师正在讲:“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经历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凯茜被深深地震动了,她感到一股暖流流进她冷漠、孤寂的心灵。
有了第一次倾听,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牧师渐渐注意到了可怜的小凯茜,也从人们口中知道了她不幸的身世。牧师十分同情可怜的凯茜,一次,在凯茜准备离开教堂时,牧师叫住了她,凯茜害怕众人的鄙夷,有些不知所措,眼里含满了泪水。
这时,牧师抚摸着凯茜的头发说:
“凯茜,我知道了你的事情。不要怕,孩子,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没有人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十三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凯茜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从此,凯茜变了,变得积极向上,变得勇于拼搏。40岁以后,她在所在的地区当上了重要的官员,后又弃政从商,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思考是致富的捷径
性格决定人生!
--培根
乔治·哈姆雷特曾在伊斯诺州的迫伍军人医院疗养,他的时间很多,但是除了读书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他懂得思考的价值,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乔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烫好的衬衣领加上一张硬纸板,防止变形。他写了几封信向厂商洽询,得知这种硬纸板的价格是每千张4美元。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每千张1美元的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乔治出院后,立刻着手进行,并持续每天研究、思考、规划的习惯。
广告推出后,乔治发现客户取回干净的衬衫后就将硬纸板丢弃了。
他问自己:“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答案闪过他的脑际。
他在纸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乔治的食谱,竟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去了洗衣店!
乔治并未以此自满。他野心勃勃,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把每千张1美元的纸板寄给美国洗衣工会,工会便推荐所有的会员采用他的纸板。因此,乔治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发现,给别人你所喜欢及美好的事物,你会觉得得到更多!
缜密的思考和规划为乔治带来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招徕财富必要的投资。
致富的捷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财富。”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成你所有正当的目标。
药丸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当卡尔7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放学途中,他发现了一只迷路的杂种狗。它是只被丢弃的杂种狗。可是对一个小男孩而言,它是只非常可爱的杂种狗。卡尔叫它“切斯特”,从此他们片刻不离。卡尔只在去上学的时候没跟它在一起。有一次,他甚至偷偷把它带到课堂去。不过老师通知了卡尔的父母,他回家后便被打了一顿,并且必须答应从此不再带它去学校。
有一天,卡尔发现切斯特的右眼下方有个小伤口,之后陆续有其它的伤口出现在它的毛发下面和耳朵四周。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绝不会在一只流浪狗身上花任何钱,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每天用肥皂清洗它的伤口,然而情形愈来愈糟。等到最后他不得已求助父亲时,想必他的沮丧和绝望的神情一定十分明显。父亲并未责骂他。父亲看看他,再看看狗,甚至没问儿子什么,便叫他带着狗一起到车上去。
他们开车来到镇上的兽医诊所。医生只看了一眼伤口,便立刻了解了病情。他走到他的药柜前,取出一整盒药丸--那是可以医治小狗的药丸。他似乎并不觉得特别严重,只吩咐卡尔在头三个星期,早晚让狗各服一粒药丸;接下来三周,每天早晨让狗服用一粒。医生告诉卡尔,如果情况不见好转,六个星期后再带狗回来复诊。
卡尔高兴极了,他的狗会好起来的。当天晚上,他给它吃了第一颗药,然后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又给它吃第二颗。由于那天卡尔急着去上学,便把盛药的盒子就放在书桌上,而忘了把它放在抽屉内。它们一定是味道很好的药丸,至少对狗来说是如此。因为那天白天不知什么时候,切斯特跳到书桌上,把药包咬开,将所有药丸都吃进去了。
卡尔从学校回家后,发现它倒卧在卧室地板上沉睡,从此不再醒来。那些原本可令它逐渐好转的药丸,就在片刻之内全部被吃完,终于夺走了它的生命。
药丸对狗来说是一种财富,能使它康复,能使它拥有卡尔的爱的财富。现实生活中财富如同药物一般,如果误用或者贪多,其结果会是一个悲剧。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果我们所抱的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梦想成真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31个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就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1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七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了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像雪片般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孩子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每人人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一部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无法坚持到底。
理想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似乎都是遥不可及如星辰般的东西,人们在日复一日地为理想的实现而奔波时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勇气,进而退却。坚持到底的人,离理想最近,他的人生也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