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说话的魅力
8917100000018

第18章 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许多人是不是都爱讲“事实上”?他难道常说谎吗,还是大家都爱说谎?否则他为什么左一句“事实上”,右一句“事实上”?

看到电视节目里一位名主持人说笑话。笑话是娓娓道来的——某人独自坐电梯,放了个臭屁,好死不死,电梯停了,进来一位小姐。某人赶快对小姐说:“刚才有人放了个屁……”正说呢,又放了一记响屁,赶紧解说,“这才是我放的!不信你闻闻,味道不一样。”

主持人说到这儿,观众都笑歪了。但是主持人不笑,脸一正,对大家说:“别急!下面还有呢!”看观众止住笑,继续说——某人跟那小姐在电梯里正臭呢,电梯又停了,门打开,外面一群人要进来。某人突然往外冲出去,一边冲一边说:“里面有人放屁,好臭啊!”

全场都笑翻了!

下面还有呢!

那位主持人以说笑话闻名,他说这个笑话,除了内容精彩,还成功在他很能抓住时间与节奏,在该说的时候说,该停的时候停。想想!如果他说完第一段笑话,在大家都笑弯腰的时候,不等人笑完,就接着说第二段,是不是可能因为四周的笑声,盖过他第二段更精彩的内容?所以他等,等场子上的“条件成熟”了,才继续说,而且怕大家不知道,特别先强调:“下面还有呢!”这“下面还有呢”是一种“发语词”,也可以说是为了下面继续说而要大家注意的“提示句”(在这儿我简称为“发语词”)。

制造说话的时机

“发语词”在讲话时非常有必要。为什么?

因为除非你一个人演讲,否则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闲聊的时候,如果你贸然地开始说话,一下子不容易引起众人的注意。

于是你前面几句话可能被大家忽略,说话的效果也因此打折扣。

怎样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听你说呢?就是用发语词!

甚至连一个人演讲,都可能要用发语词,可以是很强烈地对全场喊:“请各位安静!”可以是像洋人派对里的用茶匙敲酒杯,要全场注意。也可以用比较含蓄的方式,咳嗽一声、清一下喉咙,或敲一敲、吹一吹麦克风。

还有人会站在台上板着脸,不动也不说话,等到大家意识到,彼此做个“嘘”的手势,安静下来,才开口。

无论用什么方式开头,目的都是制造自己说话的时机。

记者为什么总说“那么”?

“废话”式的发语词就这样产生了。你注意,记者访问,常常在每一句的开头都说“那么”。譬如记者先问:“那天你到哪里去了?”对方答:“我早上起来,先浇了浇花,再骑脚踏车去附近找朋友聊天,中午在外面吃饭……”才说到这儿,记者就打断他的话说:“那么,为什么有目击者说早上在加油站看到你加油呢?”

对方答:“我不可能加油,因为我才加的……”记者又打断他的话,问:“那么,您是不是能证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加的油,有收据吗?”

记者为什么在每个句子的开头都说“那么”?那是他的口头禅,还是改不掉的坏习惯?抑或是如我说过的“记者的反应差,口才不够好,需要靠这几个字来想”?

答案应该是:那属于必要的废话,“那么”算是发语词,用来打断对方的话,也用来作为自己要发言的“提示”。

同样的道理,你注意!许多人是不是都爱讲“事实上”?他难道常说谎吗,还是大家都爱说谎?否则他为什么左一句“事实上”,右一句“事实上”?那“事实上”如果用在一群人交谈,或上谈话节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效果,就是作为发语词,意思是:“请听我说!”当然有些人更干脆,他直接用“你听我说”“你知道吗”来做发语词。比较凶悍的甚至加上挥手,甚至拍打别人:“喂!喂!喂!你听我说!”“屁屁屁!你知道吗?”

好了!到此为止

我曾提到的里根总统常爱用的“Well”,也可以是发语词。尤其是地位高的人,譬如你是董事长、总经理,开会时你最大,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还在争呢,你突然大声说:“Well !(好了!)”

是不是大家全静下来听你说了?于是你可以讲:“今天到此为止,我已经有了决定……”

相反,如果你不加这么一个“好了”或“Well”,很可能造成你开头的几个字被大家忽略,影响你的权威感。

我们都可以说那是为了“提示众人”而用的发语词。那些重复的字,不能算废话。

但是,也如我前面谈过的,为了避免给人你左一句“事实上”右一句“事实上”好像口才不顺的印象,你可以把那些发语词交换着用。譬如你每次都先说“那么”,你可以中间加几个“但是”“好”“您认为”“我以为”之类的词句,或像前面讲笑话的主持人那样,说:“下面还有呢!”

你照样达到了“提示”的效果,感觉却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