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论(全两册)
8915600000039

第39章 信贷循环纯理论的一个应用 (2)

在我们目前的假设中,萧条纯粹只是物价下降,并没有对就业总数产生任何反作用。新的情况是在生产扩大之前的相同物价水平和相同工资水平下的一个平衡状态,但是营运资本、生产和就业量都以x的比例增加了。

2.八个结论

在我们保持上述假设的情况下,仍然有几点值得我们在此特别指出,虽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出过了。

1.如果我们保持物价稳定并且按照上文中物价应该增加的幅度来同等地减少货币工资的话,我们仍然能够得出相同的结果;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财富的增加更多地是流入到那些开始进行生产的新的企业家手中,而不是当生产开始增加时商品已经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那些企业家手中,因此这种交替的情况并不能出现在竞争条件下。

2.如果生产要素允许它们的一部分货币工资可以延迟支付,直到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新储蓄的时候再进行可利用产出的交换,就不会出现财富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企业家手中的情况,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例如,如果工资支付间隔等于生产过程间隔,那么r=1,或者如果结转总额都以某一适度的额度在每个工资支付间隔内增加,或者储蓄以其他方法得到充分增加的话,物价水平都不会上涨。

3.如果在信贷循环开始前的银行存款人始终保持“无利可图”,即不会获得收益也不会遭受损失;那么他们的银行存款在信贷循环结束时候的价值与信贷循环刚开始的价值是保持一致的。在我们的假设中,营运资本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属于企业家们,并且完全是在牺牲当前收入而不是存款人利益的代价下获得增加的,而当前收入的减少又降低了它们的购买力。

4.尽管生产商不得不减少它们每单位生产所得的实际收入以便增加营运资本,从而使得所有人口都得到充分就业,但是由此导致的财富的增加都作为纯粹的额外利润流入到企业家们的手中。

但是,如果假设我们所讨论的社会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化的国家,国家决定工资水平,决定储蓄总额,并且也是唯一的生产商,那么在营运资本增加的过程中就不会伴随着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因为在此情况下,在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实际工资水平的暂时性减少(这正如同为了任何其他目的而进行储蓄时必然会出现实际工资的暂时性减少时是一样的)都意味着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5.并且,企业家们整体财富的增加主要流入到了那些在就业量开始增加的时候已经有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企业家手中,但是那些开始着手增加生产规模的企业家们的财富并没有增加,这是因为当商品制造出来的时候后者只能以正常的价格水平来销售他们的产出;换句话说,在未来相当于一个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段内的价格会始终保持正常,表明与现价相比存在一种延期交割费用,即现价会高于未来价格。

6.营运资本p′的价格,与原材料的批发指数差不多是等同的,如果假设我们对未来的推测是准确的,那么p′上涨的幅度会大大超过可利用产出的物价水平p,即超过流动消费商品的价格。原因就是在信贷循环开始之后以商品的形式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本的价值并不会上涨,因为在生产结束后这些商品只会在之前的价格水平下进行销售。但是那些虽然仍然是不可用的,但是在信贷循环开始的时候已经部分完成的商品所代表的营运资本的价值会反映出可利用产出在生产过程完成后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假设为对未来的推测是准确的,那么原材料和半制成品的平均价格水平p′的增长会大大超过p的增长,即位于p和p(1+)之间的某个水平上。

7.我们假设当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时候,他们获得的货币收入以及相应的消费开支都比他们处于闲置状态时的收入和消费高。因此,在相当于一个生产过程的时间段内,通过为之前闲置着的生产要素提供更高的工资来增加就业量就意味着那些已经投入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减少了。只要不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失业补助就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那么所需的营运资本的增加部分可以从之前支付给闲置生产要素的收入中获得7。这并不会影响我们讨论的实质,但是却意味着必要的物价上涨的额度会相应地降低。例如,如果失业补助等于就业工资的一半,那么如果我们用来全部代替x的话,上述等式仍然成立。并且,如果在我们所讨论的社会中,不管是投入生产的生产要素还是闲置的生产要素,它们获得的工资率是一样的(生产或者维持),那么,很显然,物价根本不会上涨。另一方面,在这些情况下,物价会在生产过程结束的时候低于它们最初的那个水平,除非之前用于支付给那些闲置的生产要素,并且随后又用于补充营运资本的那部分资金后来用于增加消费或者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

8.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一个非常重要,但是表面看似矛盾的事实,在这里仍然值得我们重申。任何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增加的财富额都取决于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由企业家或者金融家们关于以固定或者营运资本形式存在的产出的总额方面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单独社会成员关于他们货币收入中有多少是用于储蓄的决定。如果新投资的生产成本与个人的货币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总额不相同,那么必然会导致部分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当跟我们刚刚讨论过的情况一样出现膨胀的情况时,这个社会的财富会增加,但是没有人蓄意地增加他们的储蓄——财富的增加是由于人们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减少他们的消费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当紧缩出现的时候,单独的社会成员看似都在进行“储蓄”,并且只要事实上他们的财富的增加等于他们的储蓄增加额的时候,他们也确实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进行储蓄活动。但是尽管这样,整个社会财富并没有任何增加——存款人财富的增加被一部分企业家们遭受的同等财富的损失抵消了,并且存款人放弃的消费也被消费者普遍增加的等同的消费额所抵消。

因此,事实上,不管获益和进行消费的公众意愿作为个人来说是省钱了还是花钱了,都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他们的总消费额;因为,只要我们关注的是当前消费,那么个人是决定减少还是维持他们消费的意愿对当前消费总额的影响都会由于物价适度地上涨或者下跌而被抵消。所以,公众成员关于节约还是消费的意愿不会在公众消费总额中得到显现,而是会表现在物价水平上,以及拥有社会不可利用财富增加的人上。总之,公众在此情况下“节俭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便宜并且有效的;因为,这不会减少他们的总消费额,但是可以使他们获得本来会流入到企业家们手中的那部分财富。

3.普遍情况

现在,我们必须将我们之前为了简化讨论而假设的种种限制条件加以考虑。

[1]假设一

如果当前储蓄超出我们的假设,那么价格的上涨也会相应地减少,因为用于消费的购买力的增加会少于我们之前假设的每星期的量;如果当前储蓄减少了话,情况就会相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讨论的实质,这只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计算中用一个低于或者高于的值来代替它。

同样的,如果除了增加营运资本之外的新投资净值的减少或者增加没有导致储蓄相应的变化,那么我们上文中提出的对价格等的影响就会加重或者减缓,但是性质没有变化。例如,如果营运资本的增加能够被对外贸易余额的减少抵消的话,那么这就属于减缓效应。

总之,普遍情况中信贷循环根据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失衡是超过还是少于我们在假设一中的额度,其程度会超过或者少于标准情况中的信贷循环情况。

但是,信贷循环发展过程中由于未能满足假设一的条件而产生的主要差别就在于信贷循环不会只是仅仅维持一个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段。在此情况下,信贷循环会变得更为复杂,并且只有将之前的假设作为其严格性质,我们才能准确地描述信贷循环的发展历程。

我们先讨论一个未能满足假设一条件的特殊例子。我们不妨假设企业家们把他们在前一个“星期”所获得的所有额外利润全部用于增加他们的个人消费,此时,根据上文定义,他们的“储蓄”是负的。如之前一样,新的购买力还是会推迟一个星期支付给消费者,因此第一和第二个星期中的情况都是跟之前一样的;但是在随后的每一星期中,新近投入使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支出作为购买力出现在市场上用来购买制成品,而且之前一个星期中企业家们获得的等额的额外收入也作为购买力出现在市场上8。因此在第三个星期中,物价就会上涨到p1+)+,即上涨到p1+,而在第四个星期中物价上涨到p1+)+,即到p1+。依此类推,很显然,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能够得出9:直到第q个星期,物价会上涨到p1+,而不是在标准情况中的那样上涨到p1+;并且,最终在第2r-1个星期的时候,上涨到p1+(r-1)(2r-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