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蓄与投资
在前面的章节中,一方面,我们介绍了整个社会的收益或者货币收入及其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当前消费,另一部分被“存”了起来;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介绍了整个社会的实际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及其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之一经过销售卖给了消费者,另一部分用于“投资”。因此“储蓄”与货币单位有关,并且是个人货币收入及其用于当前消费所支付的货币费用之间的差额;而“投资”与商品单位有关。本章的目的就是进一步阐述储蓄和投资二者之间的区别的重要性。
储蓄是单独消费者的行为,指的是消费者没有把当前全部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消极行为。
另一方面,投资是企业家的行为。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决定不可用产出的总额是多少,投资是企业家开始或者维持某一生产过程或是持有流动资本的积极行为。投资是用财富的净增长来衡量的,不管这一净增长是以固定资本、营运资本或者流动资本的形式。
人们可能认为(并且经常这样假设)投资总额必定等于储蓄总额。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把企业家的额外利润或者意外亏损从收入还有储蓄中扣除(根据前述原因,我们必须扣除)的话,投资总额就不等于储蓄总额。
让我们暂时忽略囤积的产品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随后我们会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同其他因素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这就相当于我们假设可用的产出是不耐久的。在此情况下,消费总额就完全等于可用产出的总额。但是总产出中可用产出所占的比例显然是由企业家决定的投资总额决定的。因此,如果投资额是正数的时候,不管储蓄总额是多少,消费就低于产出;当投资额是负数的时候,消费超过产出,并且也与储蓄量的多少无关。简言之,资本的涨跌取决于投资额而不是储蓄额。
如果我们考虑到个人未把其所有的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情形时,我们很明显地就可以知道储蓄可以产生,而不会引起相应的投资的产生。只要企业家没有同时采取增加投资的行动,那么消费者如何利用剩余收入无关紧要——不管他是将其存入银行,用于偿还贷款还是购买房子或者债券。那么这时候,市场上就少了一个人购买消费品,因此消费品价格就会下跌。价格的下跌增加了其他社会成员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因此他们能够增加等于储蓄者减少的消费额度,但是其支付的货币还与之前一样多。可是如果其他人继续相应地减少他们在消费品上的货币开支,并由此增加他们的储蓄,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他们实际支付的收入余额的购买力进一步增加。
同时,储蓄者变得更富有,其财富的增加额就等于他们的储蓄额度,但是消费商品的生产者销售其当前产出的价格低于没有储蓄产生时的销售价格,因此变穷了,其财富减少的额度就等于储蓄者财富增加的额度。因此,在此情况下,储蓄并不会增加财富总额,而只是涉及到了一个双重转移。消费商品从储蓄者转移到消费者整体中去,财富从生产者总体转移到储蓄者手中,而消费品总额和财富总额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用罗伯逊的话就是储蓄是“无用的”。财富没有以任何形式增加从而对应储蓄的增长,储蓄只是在消费者和财富拥有者之间引起变化和反向变化,并且被生产消费商品的企业家的亏损抵消了。
另一方面,如果投资和储蓄同时发生,那么消费者的支出和生产者的可用产出之间的均衡就可以在先前的物价水平基础上保持。因为如果投资以固定资本增加或者营运资本增加的形式产生,而雇用劳动力没有增加,投资就会被相同额度的储蓄抵消,生产者的可用产出受投资的影响而减少的额度就等同于消费者由于储蓄而减少了对此类商品的消费的额度;如果投资的形式是营运资本的增加,并且伴随着雇用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要素的报酬的增加,投资就会被同等额度的储蓄抵消,消费者由于储蓄而减少的花费就正好被消费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收益而增加的同等额度的消费所抵消。
最后,如果投资超过储蓄,那么根据我们之前的讨论可以很容易看出,消费者的支出会相对于生产者可用产出而增加,结果就是消费商品的价格上升。新的投资超过储蓄额的可能性,不是由于不花费货币收入,自愿节省消费,而是由于货币收入的价值减少(罗伯逊的“自动缺乏”)而被动节省消费实现的。
如果决定在某一时期内的储蓄量为多少的人,同时决定了未来产出中可用产出和不可用产出之间在同一天的比例的话,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两个决定是由不同的人做出的话——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由不同的人做出的,那么(除非通过改变囤积的商品的数量来进行调整),整个社会的资本财富的净增量会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个人的现金储蓄总额,现金储蓄总额指的是未用于消费的那部分现金收入。
如果我们还记得收入并不包括利润或者亏损,并且正是利润或者亏损代表了储蓄和投资价值之间的神秘差额的话,对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感到矛盾。我们需要理解的关键就在此。个人进行储蓄或者会引起投资的增加,或者会引起其他社会成员消费的增加。储蓄本身并不能保证资本商品的总量也会相应增加。
2.例证
我们可以借用一个比喻或者例证来更加清楚地解释这一结论——至少会让这一结论更加形象。假设一个国家拥有香蕉种植园,并且除了种植和收集香蕉之外,不做其他任何事情;除了消费香蕉之外不消费其他任何的东西。并且进一步假设该国的储蓄和投资之间是均衡的,这样,这个社会用于储蓄而没有用来消费香蕉的货币收入就等于为了进一步开发种植园而进行的新的投资的生产成本,并且香蕉的销售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企业家正常的报酬也包含在内了)。最后,假设成熟香蕉的保存期不超过一到两个星期,这一点还是比较真实的。
一项节约运动在这个伊甸园中展开了,促使公众成员摒弃了他们将几乎所有的当前收入都用于购买香蕉这一日常食品上的浪费行为。但是同时并没有相应的新的种植园增加——由于如下原因:企业家和储蓄者都受到审慎想法的影响,由于担心将来会出现生产剩余以及价格下跌而没有开发新的种植园;或者技术原因使得新的种植园的发展不能超过某一速度;或者此类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高度专业化,不能从通常都进行香蕉采集的劳动力中获得;或者发展所需的前期准备与发展最终需要大量花费的时期之间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差。那么在此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
市场上销售的香蕉的数量还是跟之前一样多,但是用于购买香蕉的当前支出额由于节约运动而减少了。由于香蕉的保存期比较短,其价格必须下跌;并且价格的下跌会与储蓄超过投资的额度成正比2。因此,与之前一样,公众仍会消费所有的香蕉,但是价格降低了。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或者至少看起来非常好。节约运动不仅增加了储蓄,并且降低了生活成本。公众可以储蓄货币,而无须克制不去消费任何商品。公众的消费额还跟之前一样,并且节约这一美德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但这还不是最终结果。由于工资仍然保持不变,并且只是香蕉的销售价格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并没有改变,所以企业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储蓄的增加一点都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额,而只是导致了财富从企业家的口袋中流入到普通大众的口袋中去。消费者的储蓄需要用来抵消企业家的亏损,或者是直接抵消,或者是通过银行体系这一中介来实现。这种情形的积蓄就会促使企业家减少雇用劳动力或者降低雇工的工资来保护自己。但即使这样做也没有改善企业家们的境地,因为公众消费能力的降低就等于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只要整个社会的储蓄超过新的投资,那么不管企业家怎么降低工资,开除多少员工,他们仍然会继续亏损。因此除非[1]所有的生产活动停止,整个社会的人口全部死于饥饿;或者[2]放弃节约运动,或者由于公众变得越来越穷而使节约运动逐渐退出;或者[3]通过某些方法刺激投资从而使投资成本不再低于储蓄率,否则的话,均衡状态永远无法实现。
3.过度储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