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词话
8908100000039

第39章 咏物之词以苏轼的《水龙吟》最工

【原文】

咏物之词①,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邦卿②《双双燕》③次之。白石《暗香》④《疏影》⑤,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⑥等句何如耶?

【注释】

①咏物之词:即咏物词,是以描摹物的形状、神韵为主的一种题材类型。一般要求形神兼备,并能由物性而及人情。

②邦卿:即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人,南宋词人,著有《梅溪词》等,以善于炼句驰名。

③《双双燕》:此处指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

④《暗香》:此处指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

⑤《疏影》:此处指姜夔的《疏影·苔枝缀玉》。

⑥“江边一树垂垂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译文】

咏物的词作,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当之无愧是最工巧的,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排第二。至于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这两首词,其格调虽然很高,但却没有一句能够说中根本,显得不真切。你看看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这样的诗句,会觉得如何呀?

【评析】

从咏物词的角度来分析隔与不隔的问题,王国维在这一则讲的与上一则是一脉相续的。

此前,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已被王国维誉为“和均而似元唱”。在这一则,王国维直截了当地说《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在所有咏物词中排名第一——咏写杨花最契合咏物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体制特点。而史达祖的《双双燕》写一对燕子在春社之后飞回旧巢的轻盈之态以及心理变化;同时,也由燕子的“栖香正稳”,忘了传递芳信,而引出思妇情怀。就物性与人情的结合来看,这首词也颇为自然;就描摹燕子双飞的姿态而言,其笔力并不在苏轼之下;但就全词结构来看,毕竟是侧重在描写燕子本身,思妇之意不过在最后略加点缀而已。与此相对照的苏轼的咏杨花词,整首词基本上形成了写物写人浑然难以分辨的境地,而且以开篇一句“似花还似非花”笼罩全篇,故结构堪称稳健。正因为这样,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排第一,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排第二。

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这两首词是写梅花的名篇,不仅在当时为范成大等人所欣赏,而且成为咏物词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王国维看来,这两首名作虽然写出了梅花一种很高的格调,而且通过一些有关梅花的典故,梳理出梅花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但如果从咏物的“似”的角度来说,几乎完全脱离了当时情境中的梅花特征,而蜕变成了一种带有抽象意义的梅花。如此,咏物词的基本底蕴就略嫌不足了,如杜甫“江边一树垂垂发”之句的真切鲜明,则真有如在目前之感。因此,王国维认为姜夔词虽然名气大,但不如苏轼词和史达祖词,其根据就是“无一语道着”。

“无一语道着”的是建立在王国维主张描摹物象应该具有鲜明生动的物态特征这一点上的。王国维的这一评价是符合其境界说理论谱系的,但同时也将境界说的偏仄部分地表现出来了。

【参阅作品】

双双燕·咏燕①

(南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②,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往③,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④。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⑤。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⑥,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娥⑦,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

①双双燕:史达祖自度的曲,因词的内容咏双燕而得名。

②春社:古俗,农村在立春后、清明前祭神祈福,称之为春社。

③差池:燕张开其尾翼。

④相:仔细看。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

⑤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⑥红楼:富贵人家的居处。

⑦翠黛双娥:此处指闺中少妇。

【鉴赏提示】

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词牌、词题和内容一致,在众多词中显得很特别。它上片写春燕归来寻旧巢的过程,将双燕人格化和情绪化,它们由踌躇到安居,由安居到出外衔泥,将其形神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下片写双燕在大自然中的欢快,为与红楼佳人的怨情作对比。红楼人看得双燕出神,相比之下,更怜自己的孤独。最后,作者更将闺怨与双燕的活动加以对比,全篇由此更显得缠绵悱恻。王国维将此词列为咏物词的第二位,我们在鉴赏这首词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用心去体味其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