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89058800000014

第14章 志在必得

清漪记忆中的爷爷,全部来自母亲和奶奶的只言片语。

“别人有千条妙计,我们有一定之规。”每当清漪的母亲因坚持自己的主见,成就一番心想事成时,她就会笑容可掬地赞美清漪的爷爷,发自肺腑地称赞他,“是个有头脑的聪明人。”

在央视春晚播放《风吹麦浪》的那年春节,清漪大清早吃过饺子,就跟着父亲和姐姐清涟去奶奶家里拜年。闲谈中,奶奶说,爷爷是个“光棍人”。在清漪当地的方言中,说人很光棍,意指此人很精明。

小时候,清漪在家里的相册中,见过一张照片。清漪听妈妈说,这是清漪的爷爷与他爸爸现存的唯一一张彩色合照。当时,清漪的爸爸在部队里当兵,清漪的爷爷不远万里亲自过去看他,清漪的爸爸便急匆匆借了战友的军绿色外套,带着清漪的爷爷去照相馆,留下了这张两人都穿着军装的合影。照片中,清漪的爸爸站着,年轻帅气,目光刚毅;清漪的爷爷坐着,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后来,清漪的爸爸服兵役6年后复员,娶了清漪的妈妈,两人在边疆买地盖房,然后有了清涟和清漪。

清漪三岁那年,清漪的爷爷撒手人寰。母亲带着她和姐姐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返乡奔丧。在爷爷的遗像前,清漪略有迟疑地与姐姐共同吃掉了一块桃酥饼干,虽然她感觉在这样的仪式面前,吃东西极为不妥,但是在姐姐的强烈怂恿下,她确实吃掉了那半块糖精填充的饼干。

在当地的传统习俗中,如有公婆去世,儿媳需要头顶簸箕出殡。然而,作为出殡那天唯一现身的儿媳,头顶簸箕走在队伍前面的却是清漪的大伯。因为这件事,清漪的母亲一直对清漪的奶奶、叔伯和姑婶们耿耿于怀。她说,这件事让她在全村人以及周边村民面前,很没面子。

但是在清漪看来,这样的安排可能恰恰来自他们对她的爱与保护吧。

在清漪的世界里,她一直分不清真相与理由二者之间的关系。

清漪的爷爷去世,清漪的母亲未被安排头顶簸箕,这是事实。但是这种安排背后的原因,却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

如果将这一切视为阴谋,必然结出仇恨的果实;如果将这一切视为保护,必然结出感恩的果实。而要得知真相,则需要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这个过程既繁琐又复杂,耗费时日也未必能够还原真相。因此,在为万事归因时,清漪喜欢用爱为事件注解,而清漪的母亲则更愿意将其定性为阴谋,这是清漪与她的母亲在人生观层面上存在的根本分歧。

由于探寻真相的过程,费时耗力又常常挫败人心,清漪在大学本科毕业八年后,终于暂时放下了考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执念,她需要搞清楚,自己对于探求真理,到底是伪装还是真爱。

但是,当清涟将父亲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工作人员的微信对话截图发给清漪之后,清漪不再选择主观归因,而是立刻采取行动,积极探求真相。

帮父亲找回档案!

清漪先与区退役军人事务部取得联系,在得知档案管理人员正在休假且父亲档案寻得机会渺茫后,清漪将精力放在了互联网和电话联络方面。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清漪找到了父亲的档案。

前往区事务局复印档案那天,清漪穿上了当年为见庄男临时去学校附近商场买的黑色风衣。

那年,清漪28岁。

校园宣讲活动结束后,她决定去庄男的课堂旁听。

当她低头瞥见自己古板老旧的上衣时,以最美姿态呈现在庄男面前的想法,让她立刻来到学校附近的商场,并且毫不犹豫地刷卡买下了这件标价近千元的黑色风衣。

然而,当清漪穿着这件黑色风衣,兴高采烈地骑着单车,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庄男上课的教室时,讲台上却空无一人,同学们都在安静地上自习。

清漪没能如愿见到庄男,这让她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瞬间瘪了下来。

三个月后,当清漪辞去银行的工作在家看书写稿时,她收到了庄男同事发来的微信。

一张照片。

清漪点开一看,震惊到哑口无言。

庄男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