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顶尖营销:国际权威的营销理念
8904600000021

第21章 推销员的“攻垒方法”(1)

最伟大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攻垒高手。

——摘自《犹太人的成功推销术》

46.靠火眼金睛侦察对方的“线索”

当你最终走到推销桌前时,你就得对自己要求严格点了,不仅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还要认真地把思想集中在事态的发展上,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能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感觉、动机和真实需要了。当然,专心倾听不仅要听懂对方说些什么,而且要发现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人们是不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但也有人不愿拐弯抹角、躲躲闪闪和有意捏造。

你是否有一双侦察对方线索的火眼金睛呢?近年来,对线索的研究和解释已经很流行了,因为一个线索就等于一封问接发来的电讯,它的意思可能要比直接信息更晦涩一些,所以需要破译。

假设你想向你的老板兜售一个合理化建议,在你开始解释时,你看到老板两眼盯着窗外的一根电线杆,这个暗示本身也没什么意义。你继续往下说,这时老板仰到椅背上,双手构成一个尖塔形,他眯缝着眼睛看着你,这又是一个线索。把它跟第一个暗示连起来可能就有意义了。尽管如此,你还在继续往下讲,老板开始用他的手指关节叩打桌子,这又是一个线索。跟前面两个暗示构成一个图形。

这时老板站起身,用一支胳膊搂住你的肩膀,开始把你往门口推,这又是一个暗示。如果你中途觉醒了,这个暗示图就明亮可见了。你已到了门口了,老板的眼神是迟钝的,他向你点头再见。如果你能察言观色的话,你应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吧。而从头到尾,你获得这一信息只是通过一些线索的暗示得到的。

推销线索一般大致分为三类:

(1)无意露出的线索。即对方的行为或语言无意中露出的信息。

(2)言语线索。即声调和语气发出的一种跟所说的话有矛盾的信息。

(3)行为线索。即身体表达的语言,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视线、手势、坐位的地方、谁轻轻推了谁一下,谁在谁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等等。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非语言信号不断地发射和接收的世界里。我们大家自婴儿时代就学会了不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这个本能被我们保留下来,表现如挑眉毛、眨眼、触摸、皱眉头以及交谈时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瞅等。这些都是暗示,是给我们线索,让我们去抓住事情的变化和本来面目。

现在人们对非语言信息——即线索的表现和释义十分热衷,关于这一主题的出版物也越来越多,权威人士还给它赋予正统性,称其为“人的空间运动学”,专门研究空间和人在空间的运动。这种无声语言在推销中的价值肯定是有限的,大部分身体语言传达的意思是明显的。

(1)作为一个推销者,在任何交际中你都得敏锐地觉察非语言暗示的含义,甚至圣保罗也告诫人们:“笔能杀人,而精神给人以生命。”所以在推销期间应迫使自己向后站,这样你就能用你的“第三只耳朵”听和用你的“第三只眼睛”看了。

这种向后站的态度就能使你听到对方固有的非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使你看到全貌。在推销中,线索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簇意思中的一部分,还同时指明运动的方向。虽然说孤立地解释一个举动是白费时间,但对真正含意的敏锐觉察是很重要的。

(2)通过观察对方的让步行为,常常能获得推销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真正极限。

真正极限,即对方为达成协议准备做好的最大牺牲,换句话说,就是卖方的最低售价和买方的最高出价。

假设我跟你推销购买一套昂贵的立体声设备,我的预算支出是1500美元。因为你卖的是新产品,你想看看顾客对这种复杂的新工艺技术的反应,所以你尽量要多卖钱。

如果我的第一次出价是1000元,第二次出价是1400元,那么你可能认为我实际上会付1600、1800、甚至3000元。为什么?因为我从1000到1400上涨的幅度太大了。

这时,即使我发誓我只有1500美元,而且这是真实的,但是处在明显的竞争交易中,你是不会相信的。这一点确凿无疑。人们倾向于不相信对方的声音,经验告诉我们,让步行为的增额乃是真正权限的最精确的气压表。

47.摸清对方隐藏的“底牌”

要想在推销中占得主动,一方面,我们要防止对手翻看我们的底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想办法摸清对手的底牌。

有没有办法可以摸清买方或卖方的“底牌”呢?参与谈判的人无不挖空心思,想找到这个答案,但是,即使他们找到正确答案,却又不见得会接受。不过仍有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测出那是不是真的“底牌”。虽然这些方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人:

(1)针对“如果怎么样”策略

卖方报的价钱是一个1元,买方就想,如果自己多买一点其他的东西,卖方是否愿意把价钱降到9角一个,于是他不说其他,直接询问卖方,9角一个卖不卖。

(2)“另作考虑”策略

卖方在想,如果连带家具的话,买方是否愿意花25万元买下这栋房子。于是他提出这个价格给买方参考,如果买方上钩的话,那卖方就可以估算出买方的预算和“底价”了。

(3)“土地热卖”策略

土地开发商告诉顾客,去年有一个主顾花了5万元买下这块地。假如买主说:“换了是我,也一样买。”那土地开发商就摸到买主的预算肯定超过5万元。

(4)“以无换有”策略

卖方想知道买方是否有诚意要买,于是就先拿一种“缺货”的商品开价,然后再告诉买主,现在那种商品有货,不过价钱稍贵一点。

(5)“全数买下”策略

买方买的布料,开价30元1米,他先问卖方,如果将这100米布全部买下,是否可以便宜到15元1米。借此还价,买方可探明卖方的成本大约是多少。

(6)“以退为进”策略

卖方开价每只1元,然后坚持不让价,看买方究竟愿意出多少价来买。当然,买方出价一定比订价低得多,卖方听了,故意装出不可置信的样子,认为买主在开玩笑,所以请求买主再开一个数字,以便交易可以继续谈下去。买方于是重新报价,卖方当场不表态,并说会跟主管商量,因此必须等到第二天才能将最后结果告知买主。

(7)“置之死地而后生”策略

卖方向买主出售船只,但是因为出价太低,买方难以接受,只好拒绝。买方接着对卖方说,以他的财力显然买不起一条船,不过他实在很感兴趣,这么一条船到底值多少钱。卖主心想,虽说买卖不成,彼此交个朋友也好,于是就毫无戒备地和买方聊起来,没想到,这时,买方又突然提出另一个价格。

(8)“探子”策略

“探子”开出了一个奇低的报价试探卖方的反应,然后真正的买主根据“探子”得来的底线,决定如何和卖方讨价还价。

(9)“荒谬”策略

买主以几部车、几条船、一块荒地和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物品,要和卖方交换他的一块土地。卖主指着买方大笑,说他出的条件太可笑,这块地产值多少钱,大家心里应该都有底。房地产掮客运用这个方法探出卖土地的人心中真正的底价。

(10)“比价”策略

卖方想试探买方对高价的反应,就告诉买主,他有一桩买卖就是用这个价钱成交的。而买主则说,他有一个朋友前几天才买了一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可是价要比这里便宜得多。

摸清对方的底牌,才能做到充分的“知彼”。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透视,并非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几种类似于透视的办法,来达到洞察对手底牌的最后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透视”对手的底牌呢?

下面有10个策略:

(1)“错误”策略

卖主以很低的价钱吸引顾客前来购买,等到顾客真有兴趣要买的时候,卖主又说,由于先前估价过程有错误,所以价格必须重新审定。

(2)“提高品级”策略

卖方要知道买主到底有多少预算,于是便在停放“雪佛兰”车型的场地,询问买主对“奔驰”车有没有兴趣。

(3)“降低品级”策略

买主不知道出多少价钱,卖方能接受,于是就先告诉卖方,他在考虑买一种品级较低的产品,然后再用这种较低的价位去试探卖主,看卖方能不能以这个价格卖给他品级较高的产品。

(4)“步步高升”策略

买卖两方谈好价之后,卖主反悔,他说经过一番“长考”,认定应该提高售价。

(5)“心有余钱不足”策略

买主表示,他确实很有诚意想买下卖方的产品,可是因为预算有限,无能为力,所以,他们开始商量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做成这笔生意。

(6)“调解”策略

因为推销进行速度过快,买卖双方已竭尽其能,做出最后的让步,但还是没有达成协议,甚至使推销陷入僵局。这时候,运用仲裁从中调解,或许能使推销重现生机。

(7)“要不要,不要拉倒”策略

买主提出这种条件,目的是要试探卖方的反应。

(8)“礼尚往来”策略

买方提出一个可能的让步方案,并希望卖方“礼尚往来”。如果卖方果真依计让步的话,买主就会从较低的价位开始和卖方推销。

(9)“二选一”策略

买方得知两幅画的价格是800元,如果你仅买一幅,单价就提高到500元,于是,买主询问对方,两幅才800元,这幅是500元,那另一幅300元,你卖不卖?

(10)“单刀直入”策略

假如以上策略全行不通,那我建议你不妨采用“单刀直入”法,事实上,不少人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缺乏耐心,所以他宁愿直截了当告诉你底价,至于你接不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掌握透视对方底牌的诀窍,你才能操控推销的全局!

48.善于接住对方抛出来的“问题球”

在推销实战中,卖方如若遇上买家抛出问题球时,该怎样反应呢?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1)检验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一般来讲,预算总是有弹性的。

(2)在推销之前,多准备几套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3)如果你不能立即回答对方的问题,可告诉他,让我想想。

(4)弄清楚对方决策的是哪些人,他们对想要买的东西是否已有决定。可能他们对你所提的条件很满意,根本无需更改。

(5)改变付款时间。如果买方现在钱不够,也许过一阵子就会有了;或是你可以让他分期付款;或是等圣诞节过后再付。

(6)搞清楚钱掌握在谁的手上,谁是最后付账的人。

(7)让买方也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出一点力。

别忘了,卖方在接住问题球时,实际上也逮住了一个机会,因为,他大可借此向买方推销另一项符合他们需要,并且利润较原先更高的产品。不过,若想两全其美,卖方最好在推销开始之前即扪心自问:“万一买方把问题丢给我,我该怎么应付呢?”如果应付得当,那买卖双方就能顺利地达成协议了。

买方抛出问题球时总是这样说:“我真的很想要你卖的东西,可是我就只有这些钱。”面对这种杀价招数,卖方应该这样回应:“我也真的很想跟你做成这笔生意,但我们得先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

(1)这张订单至少要100美元。

(2)要买42尺码的货可以,不过你得再订一些48尺码的货。

(3)这机器至少有两年的保证期。

(4)如果你坚持这个价钱,那我们只能半年内把货交齐。

(5)如果你订单全要的话,我们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6)这是我们的样品,如果你能接受的话,我们会在价钱上给你优惠。

(7)我们可以做到,不过你要先调整一下设计,以配合我们的生产线。

(8)如果你先付给我们1万美元的订金,这就成了。

49.要牢记四个“别”字

心理战是以折磨推销对手的心理为目的,类似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诡计通过让你的心里不舒服,从而把你弄垮,使你潜意识里希望尽快完成推销协议,并由此做出退让。

要摆脱这种圈套,必须做到四个“别”字:

(1)别在有压力感的环境下推销

由于推销地点引起心理压力的情况,你一定听过很多。对于一些很平常的问题,例如推销是在你的或对方的或中立的地方举行,你也应该保持警觉。在对方的地盘或势力范围内推销,有时候于对方有利,他们比较容易对付你;但有时候又反而对你有利,因为这或许会使对方感到安适,更加乐意接受你的建议,而且一旦有必要,你也很容易离开推销桌。如果你已经允许对方选择推销的地点和环境,那你一定得意识到自己会受何种心理影响。

问问自己是不是感到紧张,如是,应探究一下原因。如果房内太吵,如果温度太高或太低,如果没有可以私下跟自己一方的人协商的场所,那么你就必须意识到,这是为了促使你让步和迅速做决定而刻意安排的环境。

如果你发现推销的环境不利于你,切勿犹豫,应尽快说出来。你可以建议调换座位,休息一会儿,或是干脆休会,改个时间和地点再谈。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确认问题之所在,并将它提出来,然后根据客观和原则,与对方交涉安排新的推销环境。

(2)别被对手的人身攻击干扰

除了操纵环境之外,对方还可以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使你觉得不舒服。他们可能会对你的衣着或外表评头品足一番。“你看起来好像一夜没睡,是不是办公室里的工作不顺利?”他们可能让你久候,或是中止推销而去与别人谈事情,以此来贬低你的地位;他们可能暗示你的无知,他们可能故意不听你说话,然后让你重说一遍;他们可能故意不正眼看你……不论在任何情况中,只要能识破对方的伎俩,就能使之失效;而明白地指出其伎俩,则能阻止“故伎重施”。

(3)别被黑白脸的把戏迷惑

有一种施加心理压力的方法是玩弄“白脸与黑脸的把戏”。这种方法常常出现在香港的警匪影片中。第一位警员威胁要对嫌犯提出许多罪行的控诉,把他置于强烈的灯光下凶猛地逼问。当这位粗暴的警员离去后,另一位“好人”警员进来,关掉强烈的灯光,给嫌犯递上一根香烟,同时对前面那位粗暴的警察的行为道歉,并说他很想制止刚才那位警员的粗暴行为,但除非嫌疑犯跟他合作,否则就无能为力。结果嫌疑犯就把一切都抖出来了。

在推销中,同样也会出现这种伎俩。同一方的两人也会扮演争吵的角色。其中一位态度强硬:“这批书值4000元,少一分钱我也不干!”而他的同伴则表现出有点难过和尴尬,最后插嘴说:“小王,你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这些书虽然没有用过多少次,但毕竟是两年前的旧书了。”接着,他会转过头来很亲切地向对方说:“你愿意付3800元吗?”这个让步并不大,但听起来好像他是在帮对方的忙似的。

“白脸与黑脸的把戏”是一种心理操纵的伎俩。只要你能识破它,你就不会上当。当那个“好人”讨好你替你说话时,你只需用问过“坏人”的问题去问他:“我很感激你要设法合理化的美意,但我们想知道你为何认为那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你依据的原则是什么?你如果能使我相信3800元是个公道的价格,我还是愿意按这个价钱买下来的。”

(4)别被威胁吓住

威胁是推销中最常被人滥用的伎俩之一。威胁似乎很容易——比提个建议容易得多。威胁只需说几句话,如果它起作用的话,就不必当真采取行动了。可是,威胁也会导致对方的反威胁,会扰乱推销过程,甚至会危及双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