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8903000000014

第14章 海外拓展有喜有悲

1966年1月,郑周永在泰国的高速公路工程正陷入困境,他在为泰国的工程四处奔走的同时,全力发展在越南的事业。

很快,郑周永又从驻越美军那里承包了疏浚南越金兰湾工程。对现代建筑来说,从事这种大规模的海上作业还是第一次。但是,郑周永非常自信:“现代有能力做好金兰湾的疏浚工程!”

疏浚海湾需要特殊的装备和技术工人。因此,郑周永从日本购买了一艘2250马力的疏浚船,命名为“现代1号”,在釜山和仁川等地招募技术工人,并任命水产大学毕业生白忠基负责这项工程。

3月,白忠基带领技术工人,驾驶着这艘疏浚船驶进了金兰湾。

当时,在金兰湾进行疏浚工作的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7个国家的10多艘船。按规定,每挖一立方米的泥沙报酬是一美元,船的功率越大就越事半功倍。所以,郑周永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又在日本购买了一艘4000马力的疏浚船,命名为“现代2号”。

这项工程共历时3年零6个月,金兰湾等几个地区进行的疏浚作业共挖出泥沙1400多万立方米。“现代1号”和“现代2号”没有辜负郑周永的厚望,在越南的疏浚工程为郑周永赚回了一大笔外汇。

1967年5月,郑周永从美军那里得到了建设金兰湾居民小区的工程。该工程的费用为550万美元。

当时美军要在金兰湾附近修建军事基地,住在附近的居民需要迁出。美军计划在距金兰湾15千米处修建一个面积为2400坪的居民小区。因为是居民区,工程难度不大,再加上所需各种物资供应及时,这项工程也使郑周永获益不小。

郑周永在越南时,发现美军基地的生活服务设施并不十分健全,许多士兵没处洗衣服。于是,郑周永投资1亿元,买了11台全自动洗衣机和两台锅炉,办起了7个洗衣厂,解决美国士兵洗衣问题,不到一年,就为“现代”赚回100多万美元。

疏浚工程和洗衣厂这两大笔收入,大大缓解了郑周永在泰国的资金压力。

在东南亚,除泰国和越南的工程之外,现代还承包了印度尼西亚的高速公路和马来西亚修建海港的工程。

1973年7月,印度尼西亚的高速公路招标,现代建筑中标。10月,在全世界出现石油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为了现代的声誉,郑周永还是决定同印度尼西亚签约。按照施工计划,工程应于1974年10月完成,但是开工后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工程一直拖延至1979年6月才完工。

由于石油危机,印度尼西亚货币贬值近50%,使这项工程受到巨大损失。虽然以后经过交涉又追加工程费用,但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

这项工程虽然没有获利,但是又为郑周永赢得了名誉。1981年11月,现代建筑在印度尼西亚承建东南亚最长的桥梁工程。

向世界进军,是郑周永发展现代的战略。打进美国市场,是郑周永实现走向世界战略的关键一环,而能否进入关岛,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则是郑周永战略棋盘上的最重要的一着。

在1962年5月,美国把冲绳基地还给日本后,关岛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美国海军的各种装备、设施源源不断迁入该岛。顿时,关岛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

1969年4月,在新西兰举行了第九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筑业大会。郑周永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归途特意到关岛做短暂停留。

蓝天白云下的关岛风光旖旎秀丽,是太平洋上的旅游观光胜地。可是最吸引郑周永的不是这些秀美的风景,而是这里极富有开发潜力的建筑市场。

郑周永一回到汉城,就立即派负责调查越南工程的金胄成去关岛,命令他一定要拿到关岛的建设项目。郑周永给金胄成汇去50万美元,在关岛成立了“现代美洲株式会社”。

7月,现代在当地取得了法人资格。这样,依照当地法令,现代开始在关岛承接建筑工程。

第一项工程是为关岛铺设高空电线。当时正值越南市场萎缩,尽管这项工程没有赚到钱,但是却为现代开辟了一块新的沃土。此后,现代建筑在关岛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买卖。大型建筑工程都由美国公司或当地企业控制,现代则把目标定在低收入者身上。

因为现代的服务周到,现代的房地产生意在那里做得很成功。这项工程一直持续至1973年。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美国政府停止了对低收入阶层提供住宅补贴的政策,关岛的房地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这时,郑周永趁机脱身,结束了在关岛的所有事务。

越南的港湾疏浚工程结束后,郑周永又和澳大利亚政府签约,为澳大利亚的港湾进行疏浚。

澳大利亚当地居民非常歧视外国人,不允许外国人在本地工作,并且还拥有势力非常强大的劳工组织。当郑周永同澳大利亚政府签约时,澳方就提出韩国的疏浚船可以进港,但船上不允许带韩国工人。后来,经过双方协商,澳大利亚一方做出让步,商定韩国工人负责船上作业,澳大利亚工人负责地面工作。

工程刚开始,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当韩国工人向地面工作的澳大利亚工人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建议时,却遭到澳大利亚工人的拒绝。双方话不投机,结果大打出手。最后,只好全部撤回韩国工人,疏浚船上的工作也由澳大利亚工人承担。

尽管在澳大利亚有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现代却通过此工程在澳大利亚立足,并得到了澳大利亚殖民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下水发电站的工程。

地下水发电站的施工现场设在平均海拔为1300米的地方。工程要求先在地面上开凿一个垂直的200米深的竖井,将水从上面灌下去,利用落差进行发电。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开竖井和引水的水平隧洞。这种电站的优点是用少量的水就可以发电,竖井越深发电越多。

在施工过程中,郑周永的现代建筑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曾有过吃人的土著民族,因此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很特别。

有一天,一位当地人不小心掉进了正在施工的竖井摔死了。当地人拿着箭、刀和斧头来到了工地。按照他们的习惯,打死人的人或者是他的族人也要死相同数量的人。当时工地上的韩国人都吓跑了,有几个人没来得及躲开,只好藏在了竖井里。

现代建筑负责当地施工的干部与当地的政府、警察取得联系,派出代表与当地人进行谈判,赔偿了一笔钱,他们才撤了回去。那几个躲在竖井里的人,直至第二天当地人走了,才从井里出来。

此后,当地居民与现代建筑有了来往,他们经常来到工地与韩国工人一起吃饭,逐渐地喜欢上了韩国的泡菜。当地人沿用澳大利亚的作息制度,周六、周日休息。他们看到韩国工人在星期六还工作,称赞韩国工人勤劳能干,对现代建筑的工人们更加友好。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下水发电站工程于1972年5月开工,1975年6月完工,工程费用为1200万美元,工程获得30%的利润。这是韩国建筑界首次修建地下水发电站,是现代建筑在海外工程中最成功的一个。通过这项工程,现代的建筑技术更趋成熟。

1969年12月,郑周永同美联邦政府签订了在阿拉斯加修建哈里肯大桥的合同。

阿拉斯加地处北极圈附近,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哈里肯大桥位于北美最高的麦金利山脉,那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地势十分险峻。桥的两边是陡峭的山崖,桥下是万丈深渊。但是,如果哈里肯大桥建成的话,对开发当地产业,发展当地旅游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建筑在决定着手这项工程之前,没有到现场进行调查,既不十分了解那里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也没有对当地的法律进行研究,只是一心想要进入美国建筑市场。

虽然桥的全长只有100米,但是这实际上是一座架在悬崖上的飞桥,施工难度相当大。美国政府曾两次对该工程进行招标,美国的公司对这项工程都望而却步,唯有郑周永迎着困难冲了上去。

阿拉斯加的天气坏得令人无法想象。夏季的最高气温只有25度,而冬天的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50度。冬季,雪大得叫人感到害怕,积雪往往深达3米左右,要到来年的6月份才会融化。可是一到9月份就又是大雪纷飞了。一年之内能施工的时间只有4个月,其中又有1/3的日子阴雨连绵。

气候条件如此糟糕,这里的《劳动法》就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该州的《劳动法》规定:凡是外国公司在阿拉斯加承包工程,必须全部雇用当地工人、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甚至还规定:工程预算的50%以上要由本地人赚取,否则就不允许在当地施工。

《劳动法》还规定了当地的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除工资外,还有名目繁杂的各种补贴,所以工人的实际收入往往是名义工资的两倍以上。另外还规定当地工人每年必须有长达6个月的休假。

更有甚者,还对工人们的食谱和住宿条件都作了规定。而当地工人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就连洗衣机坏了,也要坚持等到修好后才去上工。一件小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工人们的罢工。所以,处理这里的劳工问题是最叫人头疼的事情。

恶劣的气候,也影响了一些机器的使用。这里全年温差高达75度。巨大的温差影响了一些设备的正常运转,有的机器只有等到温度合适时才能使用。

尽管施工难度大,工作环境不好,但郑周永牢牢嘱咐部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为了现代的名誉也要把它完成。”

在背着巨额赤字的情况下,工程于1971年10月在漫天大雪中竣工。通过这件事,使郑周永认识到进入发达国家是多么的艰难。

在国外承包工程中所经受到的各种磨难,让郑周永反思:如何才能既在安稳的国内环境中施工,又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获得高额利润,使企业不断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