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养与保健
8902400000009

第9章 婴幼儿护理(三)

7个月婴儿的养护

不要给孩子盖厚被

如果孩子在夜间睡着了之后总是踢被,家长应该注意不要给孩子盖得太多、太厚。特别是在孩子刚入睡时,更要少盖一点,等到夜里冷了再加盖。稍微盖薄一些,孩子不会冻坏,盖得太厚,孩子感觉燥热,踢掉被子,反而容易凉感冒。

不要给孩子穿得太暖

孩子穿的衣服薄厚也应适宜,穿得太少,孩子的手、脚都发凉,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动起来不方便,一动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再一受风再容易着凉。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要想让小儿平安不生病,只需要吃七分饱,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反而容易生病。

孩子爱出汗的原因

孩子比较爱出汗,这是因为小儿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是体内散热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此爱出汗。

如果孩子只是出汗多,但精神、面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但患有活动性佝偻病、结核病和其他神经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孩子汗多,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出汗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烧、食欲不振、睡眠不稳、易惊等,应该去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8个月婴儿的养护

预防注射

孩子8个月应到所属地段医院保健科、街道保健站、农村卫生院注射麻疹预防针。

麻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时可有高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3~5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出麻疹的孩子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时若护理不好,或环境卫生不良,很容易发生合并症。最多见的是麻疹合并肺炎、喉炎、脑炎或心肌损害,严重者可以死亡。得过麻疹的人可以终身免疫。

注射麻疹预防针的目的是提高小儿血中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水平,使之对麻疹产生免疫力,避免发病。个别情况即使发病也很轻微,不至于危及生命。

小儿发烧与体温的测量

当家长感到孩子不活泼、不爱玩或吃饭不香时,别忘了给他测测体温,看他是否发烧了。

有的家长只用手摸摸孩子的前额,这是很不准确的。有时候孩子体温正常,摸着他的头也许感觉热。有时孩子低烧,摸着感觉是正常的。还有的时候是家长的手太凉或太热,所以不能正确估计出孩子是否发烧。最准确的方法是测量体温。

给孩子测量体温不能放在口里,因为他也许会把体温计弄破,割破口、舌或咽下水银,这是很危险的。给婴儿测体温只能从腋下或肛门测量。在量体温之前,先将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将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表格要紧贴小儿皮肤,不要隔着衣服。由家长扶着小儿的手臂约3~5分钟,取出观察体温表上的度数。

小儿的正常体温是36~37℃(腋下)。

如果孩子发烧,应让他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体温太高可以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毛巾湿敷、头枕冷水袋等,也可服退烧药片。

家长还要观察一下孩子其他的症状,如是否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以便带他去医院看病时给医生详细的介绍,协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看病之后,就要按医嘱吃药,只要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就不要接连不断地再去医院。

9个月婴儿的养护

保护牙齿

小儿出牙之后要注意保护牙齿,睡觉前不要吃食物,平时少吃甜食,每天早晚让孩子喝白开水以清洁口腔。

另外,不要让孩子养成吮手指、吃假奶头等坏习惯,这些都影响牙齿的生长。

打针是不是比吃药好

孩子生病了,家长很着急,很多家长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以便使孩子好得快些。其实,吃药还是打针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作用来决定。有些病口服用药效果好,如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胃肠道,保持有效浓度,能收到很好效果。还有一些药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如咳嗽糖浆等,所以家长不能只迷信打针。药物被口服之后,大部分都能够被身体所吸收,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而发挥作用。通过打针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规则,所以有些病是打针效果好。但是打针痛苦大,还有可能局部感染或损伤神经(虽然机率很小),反复打针,局部会有硬结,肌肉收缩能力减弱,少数发生臀大肌挛缩症,还得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孩子生病,能口服药的应尽量口服为好。

10个月婴儿的养护

如何给孩子喂药

分析小儿不愿吃药的原因,主要是怕苦,其次是家长经常给予孩子吃药、打针是一种惩罚的暗示。因此,家长在平时不要用打针、吃药吓唬孩子,当孩子顺利地吃下药时,就要鼓励和称赞他。另外,要尽量想方设法减少药的苦味,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比如,把药研成粉和白糖拌在一起,或用两层果酱夹一层药粉放在勺子里一下喂进。汤药要煎得浓浓的,分几次喂进,鱼肝油类药物可滴在饼干上给孩子吃。给孩子喂药时,可让孩子坐在怀里,将头抬起,一手轻捏下巴,一手用勺将药喂进。喂药后立即喂糖水,使孩子口中的余药全部吞下去。只要孩子咽下之后,就要表扬他,不要再去批评他喂药之前的一段表现。若孩子吃药后哭闹时间过长,引起呕吐,还应重新喂药。给小儿喂药必须注意剂量准确,一定要看清楚说明。有的家长把1/3片药错看成3片,这时就容易造成危险。给小儿喂药还要按时,每天两次的药在早晚服,每天3次的药在早、中晚服,每天4次的药在早、中、晚和睡前服。喂药之后一定要多喂水,使药充分溶解,易于吸收。

不要滥用抗生素

当孩子生病时,很多家长迷信抗生素,坚持要给孩子吃“消炎药”,或要求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杀灭或抑制危害人体的病菌,使很多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不能包治百病。比如,绝大多数孩子感冒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没有疗效。所以,常用抗生素还增加了发热和过敏和毒性反应的机会,有的小儿就因为感冒发烧注射庆大霉素,结果造成耳聋。滥用抗生素,还可使在原有疾病基础上产生新的疾病,也就是说,大量的抗生素抑制了敏感的细菌,却使耐药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所以家长要切记,抗生素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何预防小儿缺锌

“锌”是一种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如果锌缺乏,就会发生一些疾病或引起小儿生长障碍。缺锌的小儿一般都食欲不好,又矮又瘦,免疫力低下,很爱生病。特别容易患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缺锌的孩子平时应注意膳食要合理,动物食品要占一定比例。同时要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偏食。

11个月婴儿的养护

孩子肝偏大是不是病

小儿摸上去肝偏大,这一般是正常生理现象。这是因为小儿腹肌松软,腹壁薄,容易在右肋下摸到肝脏。3岁以内小儿,肝不超过肋下2厘米,质软,边缘清楚,均属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血容量相对比成人要高,而肝脏是人体具有加工、合成、分解、代谢功能的重要器官,所以小儿肝脏的体积相对地比成人大些。

但是,当小儿患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时,也会引起肝脏偏大。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孩子会走以后,眼界大开,对于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因此,家长必须随时注意他们,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岁左右的孩子有个特点,不论见了什么,都爱放进嘴里,所以像珠子、扣子、别针、小钉子这类东西,家长要收好,不要给小儿玩,以免他们咽进肚里或塞进鼻孔、耳朵里。

家里的汽油、煤油、碘酒、酒精、洗涤液等东西和大人吃的药,都要放在孩子拿不着、够不到的安全地方,以免被孩子误服后发生危险。

如果孩子从高处摔下来,要观察他神志,若出现呕吐或昏迷等情况,应想到可能是头部受伤,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孩子说话大舌头怎么办

有些孩子说话发音时,一些字、音咬不清。这在一岁以内的小孩是常见的。也有一些孩子是由于舌系带过短而造成发音不清,这需要检查治疗。

舌系带是舌尖下方一条纵行的薄薄的粘膜,如果舌系带过短,舌头伸展受到限制,发音吐字就会受到影响。

检查舌系带是否过短,方法很简单,让孩子学伸舌的动作,当舌尖是尖形或圆形时,就是正常的,若是形成倒W形的舌尖,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凹陷,就是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过短大多是先天性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后天创伤引起的。若确诊为舌系带过短,可进行手术矫治。

12个月婴儿的养护

12~14个月的孩子处在学走路的阶段,锻炼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是晒太阳做操,还可以到室外学习蹦蹦跳跳,锻炼向前走,向后退的平衡行走能力和遇到障碍可扶着东西走过去的主动性。对于走得较稳的孩子,可以练习慢跑、攀登和跳跃等动作。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这么大的孩子可以在室外活动1~2小时,白天到外面活动2~3小时。在室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接触外界,认识大自然,不断接受阳光的哺育、空气和风的刺激,来增强孩子自身体质调节机能和对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的适应性,还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学游泳是一项很好的锻炼项目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锻炼项目,它综合了水、空气、日光的作用,通过游泳可以增强孩子的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孩子的肺活量,促进全身肌肉的发育,有利于增强身体抗病的能力,有利于体型美的发展,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使孩子吃得饱、睡得香、少生病。孩子游泳的场所水质应清洁无污染,气温不要低于28℃,水温应不低于26℃,开始在水里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出水后应赶快用毛巾保暖,以后逐渐延长到每次下水10~15分钟。带孩子游泳就注意:下水前要活动一下四肢,并用水浸湿胸部和头部,然后再入水;下水后发现孩子有寒冷感觉时,应赶快出水,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水并保暖;不要让孩子饥饿的时候或饭后立即去游泳;出汗时不能立即下水。

怎样给孩子选择衣帽

给孩子选购衣物,首先要注意穿着舒服,厚薄合适。

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出汗多,所以给孩子穿棉布衣服最好。棉布衣服具有柔软、吸汗、透气性好、保暖性强,好洗等优点。孩子的内衣要穿纯棉衣裤,轻柔暖和,洗换也方便。孩子的毛衣不要高领的,否则会刺激孩子的皮肤。冬季,孩子一般都要穿棉裤,棉花要松软,不要做太厚,有碍孩子玩耍活动。夏季,应给孩子用浅色的小薄棉布做汗衫、短裤、背心,孩子穿着舒服、吸汗,也容易散热。不宜穿涤纶料的衣服,因为化纤制品不吸汗,有时还会产生静电刺激孩子皮肤。在款式上,要选择简单、宽松、便于脱穿和便于生活的式样,要考虑到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由于小孩穿牛仔裤、紧身衣式的服装,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孩子生理和发育。在选择帽子、大衣、披风时,可以选择美观大方新颖别致,同时也要注意脱穿方便,这样既可以体现孩子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精神面貌,又照顾了孩子的生理特点。孩子的鞋要大小合适,跟脚、柔软、轻便,鞋面透气性要好,鞋底不宜太厚,也不宜太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一般3个月需要换一号鞋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有口吃

在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预防孩子发生口吃。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口吃男孩多于女孩,男孩约占4%,女孩约占2%。发生的年龄常在2~5岁,这个阶段是语言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口吃有没有遗传性呢?回答是没有的,不过有资料报道,双亲都有口吃的,其子女约有67%的也患口吃,双亲中1人患口吃,其子女患口吃的约占40%。所以父母患口吃的,孩子发生率要高些。口吃的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像发生火灾、地震、失去亲人等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都可引起口吃。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小儿开始学话时,家长操之过急,作过多的矫正或恐吓,强迫孩子说话,使孩子心理上感到压抑,说话时心急发慌而发生口吃。还有的是由于小儿模仿性较强,模仿他人口吃而自己形成了口吃的习惯。总之,孩子在学说话时,家长应注意正确指导孩子说话,即使有的孩子说话慢一点也没关系,因为小儿在语言发展时期可存在4~6个月的正常差异。

孩子心脏有杂音不一定是患了心脏病

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心前区可以听到一个性质柔和的轻微的心脏杂音,这种杂音是生理性的,属于孩子发育中出现的正常情况。既不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会使孩子产生不适的感觉,到青春期以后就可以完全消失。

注意饮食卫生

1.宝宝的餐具和奶瓶、小勺、小碗、饮水杯等要独自使用,清洗时要用清水冲洗,使用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要定期煮沸消毒,放在干净卫生的地方。

2.给孩子喂食时,先把手洗净。喂食时,千万不能把小勺放在自己口中试温度后喂孩子,这样容易将大人的病菌带给孩子而致病。

3.大人感冒时要戴上口罩照顾孩子,以免通过空气传染给孩子。家长如患有肠道疾病,一定要用肥皂洗干净手再接触孩子,最好暂时不要动孩子入口的东西,以免不慎传染孩子。

婴儿的心理发育

1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宝宝先天的本能就是会吸吮,吃饱后被竖直在妈妈的怀抱中轻轻地拍拍他的后背,有时孩子会打几个嗝出来,之后他会有一种满足感。

如果是在光线微暗的房间里他就会睁开眼睛,喜欢看母亲慈爱的笑容,喜欢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听妈妈的心跳声或说话声。所以在育儿开始,提倡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早喂奶、多吸吮、多抚摸、多交谈、多微笑,尊重宝宝的个性发展,让宝宝充分享受母爱。让宝宝心理健康发展,对今后体格健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宝宝的交流,也正是触觉、动觉、听觉、视觉、平衡觉综合训练刺激的过程,对脑发育过程提供了信息和促其发育的营养素。

对于刚出世的宝宝来说,除了吃奶的需要,再也没有比母爱更重要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无与伦比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从宫内来到这个大干世界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已经懂得母爱,并能用孩子的语言(哭声)与微笑来传递他的内心世界。宝宝最喜欢的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和笑脸,当母亲轻轻地呼唤宝宝的名字时,他就会转过脸来看母亲,好像一见如故,这是因为孩子在宫内时就听惯了母亲的声音,尤其是把他抱在怀中,抚摸着他并轻声呼唤着逗引他时,他就会理解似的对你微笑。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视、听、触觉与运动系统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标志。

2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2个月的孩子喜欢听柔和的声音。会看自己的小手,能用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会有声有色地笑,表现出天真快乐的反应。对外界的好奇心与反应不断增长。开始用咿呀的发音与你对话。

2个月的孩子脑细胞的发育正处在突发生长期的第二个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够母乳喂养,也要给予视、听、触觉神经系统的训练。每日生活作息规律化,如每天给予仰卧、抬头训练20~30分钟。宝宝睡觉的位置应有意识地变换几次。可让宝宝追视移动物,用触摸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发育,可做婴儿体操等活动。

这个时期的宝宝最需要人来陪伴,当他睡醒后,最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照料他、爱抚他,与他交谈玩耍,这时他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

总之,父母的身影、声音、目光、微笑、抚爱和接触,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对宝宝未来的身心发育,建立自信、勇敢、坚毅、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优良性格,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3个月的孩子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玩自己的小手,喜欢用手触摸玩具,并且喜欢把玩具放在口里试探着什么。能够用咕咕噜噜的语言与父母交谈,有声有色地说的还挺热闹。会听自己的声音。对妈妈显示出格外的偏爱、离不开。

此时,要多进行亲子交谈,如跟孩子说说笑笑给孩子唱歌。或用玩具逗引,让他主动发音,要轻柔地抚摸他、鼓励他。

4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4个月的孩子喜欢父母逗他玩,高兴了会开怀大笑,会自言自语,似在背书,咿呀不停。会听儿歌且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能够主动用小手打眼前的玩具,见到妈妈和喜欢的人,知道主动伸手找抱。对周围的玩具、物品都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5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5个月的孩子睡眠明显减少了,玩的时候多了。如果大人用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孩子就能站直了。5个月的孩子可以用手去抓悬吊的玩具,会用双手各握一个玩具。如果你叫他的名字,他会看着你笑。在他仰卧的时候,双脚会不停地踢蹬。

这时的孩子喜欢和人玩藏猫咪、摇铃铛,还喜欢看电视、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人笑。还会用东西对敲。宝宝的生活丰富了许多。

家长可以每天陪着宝宝看周围世界丰富多采的事物,你可以随机地看到什么就对他介绍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如电灯会发光、照明,音响会唱歌、讲故事等。各种玩具的名称都可以告诉宝宝,让他看、摸。这样坚持下去,每天5~6次。开始孩子学习认一样东西需要15~20天,学认第二样东西需12~16天,以后就越来越快了。注意不要性急,要一样一样地教,还要根据宝宝的兴趣去教。这样,5个半月时就会认识一样物品了,6个半月时就会认识2~3件物品了。

6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6个月的孩子,从运动量、运动方式、心理活动都明显的发展。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翻滚运动;如见了熟人,会有礼貌地哄人;向熟人表示微笑,这是很友好的表示。不高兴时会用噘嘴、扔摔东西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照镜子时会用小手拍大镜中的自己。往常会用手指向室外,表示内心向室外的天然美景。示意大人带他到室外活动。

6个月的宝宝,心理活动已经比较复杂了。他的面部表情就象一幅多彩的图画,会表现出内心的活动。高兴时,会眉开眼笑、手足舞蹈,咿呀作语。不高兴时会怒发冲冠,又哭又叫。他能听懂严厉或柔和的声音。当你离开他时,他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情绪是宝宝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表现。宝宝从出生到2岁,是情绪的萌发期,也是情绪、性格健康发展的敏感期。父母对宝宝的爱、对他的各种需求的满足以及温暖的胸怀、香甜的乳汁、富有魅力的眼光、甜蜜的微笑、快乐的游戏过程等,都为宝宝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课堂。

7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7个月的宝宝已经习惯坐着玩了。尤其是在浴盆里洗澡时,更是喜欢戏水,用小手拍打水面,溅出许多水花。如果扶他站立,他会不停地蹦。嘴里咿咿呀呀像叫着爸爸、妈妈,脸上经常会显露幸福的微笑。如果你当着他的面把玩具藏起来,他会很快找出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也喜欢让大人陪他看书、看画,听“哗哗”的翻书声音。

年轻的父母第一次听宝宝叫爸爸、妈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7个月的宝宝不仅常常模仿你对他发出的双复音,而且有50%~70%的孩子会自动发出“爸爸”、“妈妈”等音节。开始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见到家长听到叫爸爸、妈妈就会很高兴,叫爸爸时爸爸会亲亲他,叫妈妈时,妈妈会亲亲他,孩子就渐渐地从无意识地发音发展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这标志着宝宝已步入了学习语音的敏感期。父母们要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教育契机,每天在宝宝愉快的时候,给他朗读图书、念儿歌、说说绕口令等。

8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8个月的宝宝看见熟人会用笑来表示认识他们,看见亲人或看护他的人便要求抱,如果把他喜欢的玩具拿走,他会哭闹。新鲜的事情会引起惊奇和兴奋。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到镜子后边去寻找。

8个月的宝宝一般都能爬行,爬行的过程中能自如变换方向。如坐着玩已会用双手传递玩具,相互对敲或用玩具敲打桌面。会用小手拇指和食指对捏小玩具。如玩具掉到桌下面,知道寻找掉的玩具。知道观察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对着镜子亲吻自己的笑脸。

8个月的孩子常有怯生感,怕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分开,这是孩子正常心理的表现,说明孩子对亲人、熟人与生人能准确、敏锐地分辨清楚。因而怯生标志着父母与孩子之间依恋的开始,也说明孩子需要在依恋的基础上,建立起复杂的情感、性格和能力。

孩子如见到生人,往往用眼睛盯着他,怕抱走他,感到不安和恐惧。对8个月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请不要让陌生人突然靠近孩子,抱走孩子。也不要在生人面前随便离开孩子,以免使孩子不安。

怯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阶段,一般在短时间内可自然消失。对孩子的怯生,可以在教育方式上加以注意,如经常带孩子逛逛大街,上上公园,还可以听收音机,看看电视等,这样可使孩子怯生的程度减轻。总之,扩大他的接触面,尊重他的个性,不要过度呵护。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勇敢、自信、开朗、友善、富有同情心的良好心理素质。

9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9个月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他的名字时他答应,如果他想拿某种东西,家长严厉地说:“不能动”,他会立即缩回手来,停止行动。这表明9个月的小儿已经开始懂得简单的语意了,这是大人和他说再见,他也会向你摆摆手;给他不喜欢的东西,他会摇摇头;玩得高兴时,他会咯咯地笑,并且手舞足蹈,表现得非常欢快活泼。

9个月的宝宝在心理上丰富了许多,喜欢翻转起身,能爬行走动,扶着床边栏杆站得很稳。喜欢和小朋友或大人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喜欢照镜子观察自己,喜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态和构造。喜欢家长对他的语言及动作技能给予表扬和称赞。喜欢用拍手欢迎,招手再见的方式与周围人交往。

9个月的宝宝喜欢别人称赞他,这是因为他的语言和情绪都有进展,他能听懂你经常说的表扬类的词句,因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好宝宝为家人表演游戏,大人的喝彩称赞声,会使他高兴地重复他的表演,这也是宝宝内心体验成功与欢乐情绪的体现。对宝宝的鼓励不要吝啬,要用丰富的语言的表情,由衷地表现喝彩、兴奋、可用拍手、竖起大拇指的动作表示赞许。大家一齐称赞的气氛会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也是心理学讲的“正性强化”教育方法之一。

10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10个月的宝宝喜欢模仿着叫妈妈,也开始学迈步学走路子。喜欢东瞧瞧、西看看好象在探索周围的环境。在玩的过程中,还喜欢把小手放进带孔的玩具中,并把一件玩具装进另一件玩具中。

10个月后的宝宝在体格生长上,比以前慢一点,因此食欲也会稍下降一些,这是正常生理过程,不必担心。吃饭时千万不要强喂硬塞,如硬让孩子吃会造成逆反心理,产生厌食。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喜欢模仿说话的时期,家长应抓住这一时期多进行语言教育。父母此时要对宝宝多说话,内容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短语。如周围亲人、食物、玩具名称和日常生活动作等用语。注意不要教孩子儿语,要用正规的语言教他,当宝宝用手势指点要东西时,尽量教他发音,用语言代替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心理上愉悦健康的孩子学东西就快。

11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11个月的宝宝喜欢和爸爸妈妈依恋在一起游戏、看书画,听大人给他讲故事,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喜欢认真仔细地摆弄玩具和观赏实物,边玩边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有时发出的音节让人莫名其妙。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活动很多,除了学翻书、讲图书外,还喜欢玩搭积木、滚皮球,会用棍子够玩具。如果听到喜欢的歌谣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11个月的孩子,每日活动是丰富的,在动作上从爬、站立到学行走的技能日益增加,他的好奇心也随之增强,宛如一位侦探,喜欢把房里每个角落都了解清楚,都要用手摸一摸。

为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的好奇心,要鼓励他的探索精神不断发展,千成不要随意恐吓孩子,以免伤害他正在萌芽状态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发育

12个月的孩子,虽然刚刚能独自走几步,但是总想蹒跚地到处跑。喜欢到户外活动,观察外边的世界,他对人群、车辆、动物都会产生极大兴趣。喜欢模仿大人做一些家务事。如果家长让他帮助拿一些东西,他会很高兴地尽力拿给你,并想得到大人的夸奖。

这时的孩子更喜欢看图画、学儿歌、听故事,并且能模仿大人的动作,能搭1~2块积木,会盖瓶盖。有偏于使用某一只手的习惯,喜欢用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你问他喜欢这个玩具吗?他会点头或摇头来表达。如果你问他几岁了,他会用眼注视你,竖起食指表示1岁了。

对于1岁的孩子,虽然对学习很有兴趣,但教他知识时,一次只能教一种,记住后,再巩固一段时间,再教第二种。在日常生活中,如给他苹果、香蕉、饼干,要从1开始,竖起1个手指表示1,你还可以反过来问他,“是几个?”也让他学习你用语言表示1,并竖起食指表示1.这种方法可以发展数字概念思维。

1岁多的孩子在语言上、动作上进步很大,能够表情丰富地和妈妈爸爸交谈。喜欢牵着拖拉玩具到处走。喜欢参与与家庭生活小事。如果冬天到室外玩,知道把帽子放在自己的头项上。穿衣、脱衣时双臂可随大人做上下运动。知道拿东西给爸爸、妈妈。喜欢自己洗脸、洗手、脚。家长要抓住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一年龄段的宝宝,虽然会说几个常用的词汇,但是,语言能力还处在萌芽发展期,很多内心世界的需要和愿望不会用关键的词来表达,还会经常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挫折。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千万不要也用发脾气的方法对付孩子。应该尽量用经验和智慧来理解他的愿望,猜测孩子需要什么,尝试用不同方法来满足孩子,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高兴起来,忘掉自己原来的要求。

让孩子有轻松愉快的情绪,就要对孩子不舒适的表示及时作出反应,让孩子感到随时处在关怀之中,这样孩子才会对环境产生安全感,对他人产生信任感。家长不要担心这样会把孩子“宠坏了”,其实,宝宝在家长的亲切关心下,得到安抚和愉快,有利于学习和探索新的事物。

婴儿常见病护理

鹅口疮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足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性疾患。患儿口腔布满白色物质,形状如“鹅口”,因此叫“鹅口疮”。

孩子患这种病,主要是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粘膜。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孩子也容易患此病。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用1%龙胆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很少。

脐疝可以治疗

孩子出了满月,脐带脱落部位早已愈合。但是有的孩子肚脐却越来越向外突出,膨胀出一个包,皮肤颜色正常,这就是脐疝。

脐疝是因为脐带脱落之后,脐带血管及胶样物质退化消失,腹膜与癜性皮肤组织相粘连,两侧腹直肌鞘的正中纤维未形成,这样,就在脐部形成一个薄弱的环口。当孩子用力哭闹时,腹压增高,脐部腹膜向外膨出而形成脐疝。

脐疝无需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脐周围肌肉发育完好,在两岁以前可以自行愈合。但如果脐环过大就难以自愈了,需要手术修补治疗。

患有脐疝的孩子,应尽量避免其哭闹、便秘、咳嗽等情况出现,因为这几种情况都会使腹压增高,加重脐疝,影响脐环的愈合过程。

如脐疝过大可用纱布包裹腹部,但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已满3岁的孩子,如果脐疝仍未愈合,应考虑手术修补。

要注意观察男孩子的阴囊

有的男孩子的阴囊一侧大,另一侧小,如果用手电筒放在大的阴囊一侧下面照一照,显示出红而透亮,能透光,这就是鞘膜积液;如果不透光,则是疝气,疝气是由于小儿腹股沟环发育不好,腹腔内肠管掉到阴囊中,引起阴囊增大的。

婴儿湿疹的护理方法

婴儿湿疹是吃奶的孩子身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疹,也叫奶疹,此病一般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在吃牛奶的孩子身上更为多见,所以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对异性蛋白不适应而引起的过敏。

典型的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耳部周围。开始呈红色小米粒大小的疙瘩,较密集,后出现黄色、半透明的粘稠渗出液,而后结痂。在双眉、头皮、耳垂周围黄痂较多。此疹也可发生在大腿根、腋下、外阴部、颈部等处,常因磨擦而使皮肤红肿、糜烂,形成鲜红色潮湿的伤面。患儿因剧痒而烦躁不安,用手抓患处,可引起出血,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化脓发烧。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对患湿疹的婴儿一般采用以下护理方法:

(1)给孩子洗脸洗澡时不要用肥皂刺激,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

(2)给孩子换上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枕头要常换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浅色的纯棉布制做,不要用化纤制品。

(3)不要使孩子着冷受热,要躲避冷风,夏季不要暴晒。

(4)乳母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酒等。

(5)喂孩子的牛奶应多煮些时间,用以破坏牛奶中的致敏物质。孩子患湿疹严重时要及时请皮科医生治疗,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涂药,以免加重过敏。一般湿疹经治疗后容易好转,但也容易复发,不过不用着急。

注意预防新生儿肺炎

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早产儿更容易得此病。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如果胎儿在宫内缺氧,吸入羊水,一般生后1~2天内发病。产时,如果早期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及人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亦可使胎儿感染肺炎。孩子出生后,如果孩子接触的人中带菌者,很容易受到传染。另外,也可能由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部。

新生儿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天略少,新生儿肺炎与大孩子肺炎在症状上不完全一样,一般不咳嗽,肺部湿罗音不明显,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呛奶、口吐泡沫。轻度的肺炎,在门诊可以治疗,吃点抗生素或打几针青霉素就好了。重症肺炎必须住院治疗。孩子在患病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很少,可以静脉点滴输液来补充热量。

预防新生儿肺炎要治疗孕妇的感染性疾病;临产时严密消毒避免接生时污染。孩子出院接回家后,应尽量谢绝客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一定避免进入小儿房内,产妇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必须戴口罩接近孩子。

孩子发烧时家长应注意观察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婴儿发热时家长可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室温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把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再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一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过高。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当打开包裹散热,把体温降到正常。

注意是否有感染的情况存在。由于感染引起孩子发热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感染的原因很多,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

婴儿出现发热,同时有鼻塞、轻微咳嗽、不爱吃奶等症状,说明婴儿患有感冒。此时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食欲差、吃得少没关系,待感冒好了,食欲自然也就好了。如果孩子鼻子堵得厉害,影响吃奶和睡眠,可给孩子滴1~2滴0.5%的呋麻液。先在一侧鼻孔滴1滴,隔几分钟后,再给另一侧鼻孔滴1滴,一日可滴3~4次,不可过量。也可用稍热一点的毛巾热敷前囟门与鼻孔,但要注意湿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孩子。千万不要给孩子用滴鼻净或成人用的滴鼻剂,以免发生中毒。还可给孩子口服小儿感冒冲剂、至宝锭、妙灵丹等中药。当然最好还是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如果孩子发热不退,咳嗽渐加重,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气管炎、肺炎。此时孩子嗓子呼噜,喘气较粗,咳嗽时可引起呕吐。鼻子一扇一扇的,口周发青,烦躁不安,爱哭闹,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带孩子以医院看病。

中耳炎也会发烧。婴儿感冒几天后,突然高烧,哭闹很厉害,左右摆头,当碰患侧耳朵时,因疼痛加剧,哭闹得更加厉害。因疼痛孩子拒绝吮奶,1~2天之后,耳朵里流出脓来,体温有所下降,遇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会很快好转,否则会转为慢性中耳炎,有引起脑炎的危险。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的正常体温在37℃。但因人的体表温度可随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衣着而变化,所以人体正常温度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而是指一个范围,如口腔温为36.3~37.2℃,腋下温度为36.5~37℃,直肠温度为37~37.5℃。

发热可分为,高热:口腔温度40℃以上;中度热:口腔温度为38~38.9℃;低热:口腔温度在37.5~38%。

小儿的腋下温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春、秋、冬季上午是36.6℃,下午为36.9℃。夏季上午为36.9℃,下午为37℃。

如果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即使很健康的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呈周期性的波动。清晨0~4点钟体温最低,早晨7~9点钟体温急剧上升,到17~19点钟体温渐渐稳定。一昼夜间体温波动可出现三个高峰,早饭后一小时出现第一个高峰,中饭后出现第二个高峰,下午5点后出现第三个高峰。一般说下午低体温比上午高0.17℃(腋下温度)。但健康人也有下午比上午低的。虽然一天中体温有些波动,一般不超过1℃。如果波动超过1℃,应仔细观察,是否属于病态。

人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有微小的变化,这是由人的身体内部规律决定的。但外界的环境影响也能改变上述的体温规律。如长期上夜班的人,可出现夜间升高而白天体温较低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生活规律变化而引起的体温改变。

孩子为什么容易发热

由于小儿抵抗力弱,容易感染,所以比成人容易发热。

小儿的胃酸浓度低,细菌进入胃内后不易被杀死,到肠道内继续生长,肠壁又薄又嫩,细菌较易进入血液;小儿的皮肤粘膜娇嫩,轻微的损伤易使致病菌侵入;另外,小儿的淋巴结过滤作用差,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能力低,组织液、汗液、尿液中的溶菌酶作用比较弱。这些原因,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而发热。

还有些孩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容易感染疾病。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备,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轻微的刺激能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到破坏,引起发热。

发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如果孩子发热时间短,体温又不高,那么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体温高,持续时间长,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1)发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发热时心率会加快,每增加1℃,心跳会加快15次/分。

(2)高热可降低小儿的抵抗力。长时间发热,孩子的体力及抵抗力逐渐降。

(3)高热时体内各种营养素代谢加快,氧消耗增加,消化机能减退,可发生腹泻、失水和酸中毒。

(4)长时间高热可损伤脑及神经系统。一般来说,发热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脑的损害越大。发热早期出现头痛、烦躁、头晕、失眠等,以及发热时间过长出现的昏迷,都是对脑损伤的表现。如果体温超过42℃,不及时处理,患儿将有生命危险。肛门温度超过41℃,可使脑子发生永久性损害。

小儿发热为什么容易抽风

抽风即惊厥。在5岁以下的小儿中,有过高热惊厥的约占2%~3%。

惊厥时,小儿神志不清,两眼凝视、眼神发呆、眼球固定不动、四肢僵直,两手握拳。有时头向后仰,憋气,面色青紫,有时咬破舌头,甚至呼吸停止。惊厥过后,患儿一般情况尚好,但到下次发热时又可能发生惊厥。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同,数分钟到十几分钟左右不等。

孩子发生惊厥是因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大脑稍受刺激,便容易使刺激扩散。另外,某些毒物和药物进入脑组织发生中毒,也可引起惊厥。

孩子发热前为什么发抖,退热时常出汗

发热大多由致热原引起的。血液中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里含有致热原前质,经过适当条件的刺激,可放出致热原。致热原随血流到达体温调节中枢,然后通过体温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细,血液减少,皮肤温度下降。当皮肤温度下降时刺激皮肤上的温度感觉神经,引起皮肤内竖毛肌收缩,皮肤上就出现了鸡皮疙瘩,全身发抖。此时全身的肌肉收缩活力加剧,产热增加以补充体内热量的不适。因此,在高热前常有发抖。

体内产热继续增加,待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体温中枢即行调节体温,使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带走一部分热量。若体温继续上升,光靠皮肤血管扩张已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因此,人体就开始采用发汗这种形式来散热。所以,在退热的时候患者常出汗。

孩子发热时为什么不爱吃饭

人辨别味道靠的是舌头上的味蕾。味蕾里面有味细胞,味神经与大脑相连。发热时,舌头上有一层舌苔,厚厚的舌苔将味蕾盖住,使味蕾难以辨别食物的味道,可口的饭菜也同嚼蜡,因此患者吃饭就不香。等到病好了,舌苔慢慢消去,味蕾恢复了正常功能,吃饭也就香了。

孩子发热吃饭不香还因为肠胃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活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增加,患者不感到饿。食物在肠内发酵,更影响了胃口。另外,病人发热时卧床时间多,下床活动少,也影响食欲。

孩子发热时,可吃些清淡的食物,喝些鲜榨果汁,吃些水果,少吃些饭菜不要紧。

发热时孩子的小便颜色为什么较深

尿液里有尿色素,正常人的尿液是淡黄色的,如果喝水多,尿液就增多,尿的颜色就浅一些。发热时,人体内的水分由皮肤和肺排出,而尿量减少,尿色素在尿中的浓度增高,尿的颜色也就逐之变深。

因此,孩子发热时要多饮水。发热时呼吸加快,出汗多,体内水分减少。同时,维生素损失过多。患者可多喝米汤、牛奶、果汁、菜汤和粥等。

孩子发热家长应注意什么

孩子不会叙述自己的病情,不舒服时只会哭,因此,家长要仔细观察病儿的情况。

(1)健康的孩子活泼好动,如果发热后仍精神较好,想玩想动,病情就不大严重。如果精神不振,表情淡漠,倦怠,就是病情较重了。

(2)小儿一般面色红润,如果面色不对,发黄、发青、发紫等均是孩子重病的表现。

(3)孩子高热后要注意是否烦躁、兴奋,如果对周围的响动敏感,惊恐,要特别注意,可做物理降温,解开衣被,防止发生惊厥。

(4)如发现小儿前囟饱满隆起,要请医生检查。如有剧烈呕吐,或喷射性呕吐;有腹泻,或里急后重;有皮疹出现等,均应尽快请医生诊治。

为什么不能乱用退热药

孩子发热,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1)乱用退热药可使病情出现假象。朱经医生诊断,用了退热药,医生观察到的病情不是真实的病情,使医生判断错误,耽误治疗。

(2)儿童使用药量与成人不同,乱用退热药,若孩子出汗过多,可出现虚脱。

(3)退热药只是降低体温,不能消除发热的病因。只服用退热药,体温降下来,误以为病转好,耽误了治疗机会。

(4)服用退热药,对病人有副作用。

什么情况可使用退热药呢?一是高热,物理降温不起作用时;二是为预防高热惊厥时;三是按医生嘱咐应用。

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是鼻、咽部粘膜急性炎症。上感几乎人人都得过,但在儿童中发病率最高,是最普遍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以冬春季发病率为最高。

孩子得了上感应及时找医生看病,不要随便给孩子吃些抗生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90%以上的上感是由病毒感染不起作用。那么,为什么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也常给开一些抗生素呢?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弱,细菌乘机侵人机体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引起扁桃腺化脓或邻近其他器官的炎症,发生气管炎、肺炎等。

一般上感属于自限性疾病,如不治疗一周左右也能自愈。上感在发病时常表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小儿常有发烧,体温可达39~40℃,咽干、腹痛、食欲不振,有的还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孩子发烧后要多喝温开水,千万不要喝冷水,要按时吃药。饮食上吃些清淡的,在无腹泻的情况下,多给孩子吃点水果。如无合并症出现,一周就会好的,不必一天几次跑医院。

怎样及时发现孩子得了肺炎

孩子患上感2~3天后出现持续性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发热、吃奶不好,以至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周发青,这都是肺炎的症状。

轻度小儿肺炎治疗效果很好,用抗生素治疗7~10天基本上就痊愈了。有的小儿在冬春季节得了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较重,高烧39~40℃持续不退,由于肺部大片炎症病变,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快而表浅,精神萎靡,不进饮食,四肢凉,嗜睡,病情危重可合并中毒性脑病。危重情况可持续10天~3周,如有这种情况必须住院治疗。

还有一种支原体肺炎,是由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引起的肺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患病初期表现频繁干咳,痰量逐渐增多,发热可低可高,头痛,嗓子痛,查血白细胞多数不高,用红霉素类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小儿肺炎的种类

小儿肺炎分大叶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两类。大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病变多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支气管肺炎多为婴幼儿患病。毛细支气管炎,亦多为婴儿患病,病变主要散布在支气管附近的肺泡,有时病变范围很广泛。

从病因看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霉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浆细胞性肺炎等。这些区分主要是根据侵入细菌的不同而确定的。

小儿惊厥的原因

造成小儿惊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发热和不发热两大类。惊厥同时伴有发热的常见原因有:

1.高热惊厥。如上呼吸道炎、幼儿急疹、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泌尿道感染、麻疹、猩红热、腮腺炎等。临床上看此类病引起的惊厥占发病率的50%以上。

2.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3.急性严重感染。如脓血症、大叶性肺炎、中毒性菌痢、沙门氏菌感染等可引起中毒性脑病;怀疑是由于机体对感染毒素的过敏反应及体液代谢紊乱,脑缺氧等原因引起的。

惊厥不伴有发热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颅内病变。如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畸形、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脑积水等。

(2)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低镁血症、维生素B6缺乏症、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及苯丙酮酸尿症、半乳糖血症等。

(3)中毒。包括食物中毒、发霉甘蔗中毒;药物中毒,如误服或服用过量的非那根、利血平、苯海拉明、山道年、氨茶碱等。还有白果、桃仁、苦杏仁、苍耳子、一氧化碳、煤油、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4)心源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的心律不齐,如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心动过缓引起脑缺氧缺血。

(5)肾源性。如肾性高压脑病,尿毒症等。

(6)屏气发作。有幼小儿由于生气后啼哭屏气、脑组织一时缺氧,可以出现短暂意识不清及肢体抽动。

小儿惊厥的处理方法

惊厥俗称抽风,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动,通常数分钟后缓解。小儿惊厥属于急症,应争分夺秒,尽快终止抽搐,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由于脑缺氧而致脑神经细胞的不可逆的损害,以致遗留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因此对小儿惊厥不能掉以轻心。

发现小儿惊厥后应采取如下方法及时处理:

1.发现小儿抽风,做家长的要保持镇定,立即使小儿卧床,尽快解开小儿的衣领钮扣及裤带,并使其保持安静,头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为防止舌咬伤,可用纱布包好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没有压舌板的可用手绢拧成麻花状塞在患儿的大牙中间。口腔如有分泌物、食物,要及时清除干净。

2.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或用手指压人中、合谷等穴位。

3.如在惊厥时伴有高烧,叮服用退热镇静药。冷毛巾放前额,枕冷水袋或用33%温酒精擦浴退热。

4.待小儿惊厥停止后,送到医院就近治疗。如惊厥不能很快停止,有条件的应请医生到家中处理或急送医院进行处理。

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及低血钙的有效药物,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鱼肝油(又称维生素A、D),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丁胶性钙等。有的家长误将维生素D认作营养药,大量、长时间地给孩子服用,造成小儿维生素D中毒。有的孩子患佝偻病,家长治病心切,在长期口服维生素D的基础卜,又增加注射维生素D,现易造成中毒。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

母乳喂养的小儿大便是黄色或深黄色,水分稍多些。人工喂养的婴儿大便为黄褐色,稍粘。火便的颜色食物有关,橘汁使大便发绿,爵茄汁使大便稍发红,正常大使每日1~2次。

以下情况为不正常大便:大便带脓、有血,可能是痢疾。大便黑色像柏油样或暗红,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大便带血,血色鲜红,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肛裂,大便发绿,有泡沫,可能是消化不良。大便稀水样或粥样稀便,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大便褐色球状硬块,是便秘。

孩子大便干燥的护理方法

大便干燥的孩子平时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另外,要训练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孩子已经两天没有大便,而且很不舒服、哭闹、烦躁,家长可以用肥皂条或“开塞露”塞入小儿肛门。塞药时让小儿向左侧躺着,左腿伸起,右腿弯曲,药物挤入肛门之后,不要马上起来,稍过几分钟,让药物充分作用,然后再去排便。但是,这些方法不要常用,不要养成靠药排便的习惯。

另外,对较小的婴儿,除非医生允许,一般不要随便服用泻药。

孩子排不出大便怎么办

孩子排不出大便很痛苦,可用手指沾些热肥皂水插入孩子的肛门里,慢慢地拨动硬便,把它弄碎后用手指带出来。或用开塞露等,也可很快排便。

孩子大便干燥可服些轻泻剂,服药后12~24小时后可排便。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便秘,给孩子的饮食中加些玉米、莴苣、韭菜等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要耐心地,不要威吓地训练孩子坐盆。有些孩子是因为不喜欢坐盆而不大便,使粪便在直肠变成硬块。还有的家长让婴儿坐马桶大便,孩子两脚不能接触地面,也造成大便不易排出。

孩子大便有血怎么办

在孩子的粪便中发现血丝时,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考虑。首先要确定粪便中异常颜色的原因;其次是消除担心和害怕心理,后者可能是更重要的。成年人都知道,不正常的流血多是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潜在信号。儿科医生认为孩子粪便中的血丝不会是癌症,也不认为存在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往往都是良性的,即使需要治疗也常是容易的。

当儿科医生听到某个孩子排出带血的粪便时,首先他(她)会问“这是血吗?”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特别是轻微腹泻的孩子,常拉出像血一样的粪便,实际上这是食物或药物中的颜料染上的,如草莓或樱桃冻、浅红色的药物、天然食物如樱桃或甜菜等。每当产生怀疑时,可化验粪便,这样可以消除父母的疑虑。

如果粪便里呈红色物质确实是血,而且是以条纹出现,粪便又非常硬,或孩子在排便中显出疼痛,那么就可能是因肛裂出的血,肛裂就是肛门周围皮肤粘膜的较小撕裂或刺伤,大多数粪便带血的病例都是这个原因。肛裂几乎总是由便秘或硬便造成的。并会使排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肛裂后的排便要比流血本身还要痛苦。用热水洗澡,调节饮食量,再配合药物治疗,可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用几次温和的轻泻剂,并多吃些水果和蔬菜也会使粪便软化,促使肛裂愈合。

发现孩子粪便中有血的第三类原因是许多不同的感染所引起的腹泻。这种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有时出现一种短暂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粪便。孩子可能会发高烧,看上去病情较严重,不仅便里有血,偶尔还有脓、粘液和未消化的食物。当儿科医生看到这种病情时,他们首先会仔细观察是否有脱水的症状,然后再作实验室检查,不仅要确定腹泻和出血的原因,测定血细胞数,还要做粪便的培养和涂片,以从显微镜下找出特殊感染的证据。某些腹泻可以服用抗生素来治疗,因此所有患这种病症的病人都要由医生诊断和治疗,特别要注意急性菌痢。

婴儿腹泻的家庭护理方法

一岁以内的婴儿,腹泻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较快,所需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

常见的腹泻原因有:进食时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喂的质量不当,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养不定时,使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使机体消化功能降低等。总之,不合理的喂养是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也能引起腹泻。当小儿着凉,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如果小儿腹泻严重,伴呕吐发烧、眼窝凹陷、口渴、口唇发干、尿少,就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该去医生输液治疗。为防止小儿脱水,应在小儿腹泻次数较多时,适量减少饮食,甚至禁食,使胃肠得到休息。同时,口服补液盐或自配糖盐水、盐米汤,少量多次,以防脱水发生。患腹泻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热敷腹部,同时让婴儿休息。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红发生。

气管炎、肺炎的家庭护理方法

气管炎的主要症状足咳嗽和发烧。有些孩子可能合并哮喘。肺炎的孩子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呼吸困难,症状比气管炎要重。

当孩子患了气管炎、肺炎之后应注意:

(1)让孩子充分的休息,保证睡眠,以利恢复。

(2)多喝水,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鸡蛋、烂面条等。

(3)如果孩子喘得厉害,可把枕头垫高些,让孩子半躺半坐,这样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喂奶时要注意防止呛奶,喘得太重时要用小勺慢慢地喂奶。

(4)室内空气要新鲜,若是冷天,开窗通风时不要让冷风直接吹着孩子。屋里不要太干燥,可以炉子上放一壶水或在暖气下放一盆水,使室内空气潮湿。

(5)按医嘱用药。高烧时可以给小儿物理降温。

如果孩子吃错了药

孩子好奇心很强,义不懂事,有时把各种清洗剂、药水拿来喝了,家长一旦发现孩予错吃了药剂,一定要耐心地镇定地查看孩子到底吃了什么药,吃了多少,而不要打骂、训斥孩子,使他恐惧、哭闹,这样反而耽误了急救的时机。

当确定孩子吃错了药,若离医院较远,可在家先作处理,如,药刚吃下不久,可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引起他恶心,呕吐,把药吐出来。若是孩子错服了止痒药水、癣药水之类药物,可让孩子多喝浓茶。茶叶水中的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作用。若是孩子误服了碘酒,赶快让孩子多喝米汤,以淀粉类流食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经过初步处理后,抓紧时间送孩子去医院观察和抢救。

肌肉注射后有硬块怎么办

肌肉注射是一种极方便的给药方法,但有的药物在连续多次注射以后,就会在肌肉注射的局部发生硬块。

肌肉注射后发生硬块,主要是某些药物,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另外,孩子在注射时不能很好合作,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使药液注入脂肪组织中,脂肪组织中血管少,药物不能很好吸收;长期注射药物,加重了药物的刺激,使局部肿胀形成硬结。

出现硬块,局部可出现炎症反应,还会发生组织坏死。孩子可感到疼痛,也可出现发热。因此,出现硬块后应及时处理。

1.热敷:注射局部产生疼痛或刚出现硬块时,可以及时热敷。方法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水温50~60℃,敷于硬块部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局部轻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

2.硫酸镁溶液外敷:可用50%硫酸镁溶液,每次取50毫升倒入搪瓷碗中,加热水10毫升,取两块小毛巾或纱布,交替使用。先取一块毛巾,拧千后敷在硬块处,上面再用热水袋压住,5分钟更换一次,连续15分钟,每日3~4次。硫酸镁溶液温热敷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药液吸收,使硬块变软,直至消失。

3.艾叶煎水敷:艾叶即艾蒿,味苦辛,性温,有理气血,温经止痛的效用。可用艾叶加水适量煎煮,放温后用毛巾浸湿热敷。注意药液不要下流,局部不要烫伤。每3~5分钟换一次,每次热敷30分钟,每日二次。

4.理疗:可去医院做理疗,效果较好。

如果硬块有波动感或出现脓头,不可再热敷,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怎样给孩子喂药

小心地按照医生告诉你的服药方法给小孩子喂。你要知道药物的名称、服用量、给药的方式和服用次数等,这些都可以在药瓶签上找到。应把药物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以防其他的孩子拿到。

首先,问一问医生或药剂师,是在给孩子喂奶前或喂奶时用药,还是在两次喂奶之间给药。喂药的时间选择对药物的吸收是有影响的。你不仅要知道为什么给孩子喂这种药,而且要知道这种药有什么副作用。医生或药剂师会告诉你如何观察小孩对药物的反应。如果婴儿服用这种药后出现了皮疹或发痒,那就要找医生看一看。

你必须仔细把握小孩服药的数量,请按药瓶签上的说明办。普通家庭所用的茶匙大小差别很大,最好用有标准量度的匙。当然,你也可以把注射器当作测量工具来使用。

给孩子喂药时要特别耐心。先把婴儿抱在怀里,让他(她)的头略仰起或者放在喂奶时的体位。然后,用注射器或滴管慢慢地将药滴到婴儿嘴里的后中部位,轻轻地拨动孩子的脸颊,以促使他(她)把药咽下去。也可以把药放进空橡皮奶头里,然后将橡皮头放进婴儿的嘴中来引诱他吮吸,如果喂的量较大,婴儿可能会打嗝。就让他歇一会儿,然后再喂。另外,喂药时要有恒心。即使婴儿不太喜欢药物的味道,但他确实需要这种药,也一定要让孩子把药吃完。孩子服药后,应该抱着孩子睡。

如果孩子开始作呕,就停止下来,让他休息一会儿,安抚一下后再给他喂药。孩子如果在服药后呕吐,就把他的头斜向一边,轻拍其背部。呕吐后把他的嘴洗干净。看看孩子吐出来的药量有多,问一下医生是否可以继续用这样的剂量给孩子服。切忌给吃饱肚子的孩子再喂什么药。

如果婴儿大一些,能吃些食物,你就可以把药放在少量的食物里。药片可以压碎拌在果酱里让小孩子吃。但是,某些药物如和奶或食物掺和一起,就不会很好地被吸收。

怎样给孩子点眼药及滴鼻药

点眼药和滴鼻药是常用的家庭护理方法,掌握起来并不难。

点眼药:让孩子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脸向上,轻轻闭眼。家长将眼药向眼内角挤出1~2滴,然后用另一只手,将上眼皮轻轻提起来,使药水含在眼内。放下眼皮,让孩子闭一会儿眼,转动眼珠,使药水布匀。

点鼻药:让孩子躺在床上将头伸出床沿外,尽力后仰,使头与身体呈直角,然后向双鼻孔各滴1~2滴药液。只要保持头向后仰,药水就不会流到嗓子去。但要注意孩子不要经常使用通鼻剂,如果使用,也要用小儿制剂,不能将大人的药随意给孩子用。

口角炎是孩子的常见病

如果孩子经常口角糜烂,甚至口唇裂缝,出血,就是患了口角炎。口角炎常伴有舌炎,这时舌呈鲜红色,舌乳头可有部分剥落,舌面、舌尖出现明显毛刺状小乳头。这种病多为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

经常患口角炎和舌炎的孩子要多吃鲜新蔬菜、水果,以及肉类、蛋类,同时可口服核黄素片(维生素B2)。

佝偻病的治疗与护理

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由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在体内生成维生素D3;另一是外源性,摄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服用维生素D制剂。我国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少,日光照射严重不足。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日照射时间短;因为大气污染,紫外线被空气中的尘埃、烟雾遮挡,所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婴儿膳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少,如谷食、蔬菜、水果中所含极少,牛乳、蛋黄中所含维生素D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发病早期,患儿骨骼变化不明显,常有精神症状,如易被激惹、烦躁不安、夜惊、多汗等。病情发展,可见肌肉和肌腱松弛、腹部膨隆,脊柱弯曲,枕秃。重症佝偻病,可有肝脾肿大、贫血。

患儿囟门加大,出牙迟,颅缝加宽,重者颅骨可出现乒乓球感,用手按压时稍凹陷。肋骨骺部膨大,称为串珠。四肢各处骺部均显膨大,尤以腕部的尺桡骨远端,称为佝偻病性手镯。学走步前后,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型腿。会走的小儿发生佝偻病,可出现“X”型腿。

对儿童要加强喂养和护理,加强户外活动,使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吸收紫外线。可每天按医嘱服用钙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对轻症患者,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制剂。夏季可酌情减量。重症患者,要加大药量,同时治疗消化不良、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条件允许,可注射维生素D2或D2代替口服。经过1个月之后X光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再由医生酌定药量。使用维生素D要遵医嘱,以免造成维生素D中毒。

3岁以后佝偻病后遗症,主要表现在骨骼,轻者可自然恢复,重者如鸡胸、“0”型腿、“X”型腿可进行矫形。

怎样护理哮喘发作的孩子

哮喘发作时的护理非常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作时家长不要惊慌,更不要让孩子看出家长的不安。

(2)哮喘缓解后,让孩子慢慢喝些水,并做腹式呼吸。

(3)按医嘱服药,服药后观察20分钟。

(4)如果孩子感到胸闷,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5)室内空气要新鲜,注意空气流通,家长不要在室内吸烟。

(6)孩子服药后睡一会儿,4小时后再服药。如果服药后不能缓解,要带孩子看医生。

(7)缓解后如果孩子想吃饭,只让他吃八分饱,过饱胃向上压迫肺部,引起呼吸小畅。

(8)家长要表现得自然,让孩子感觉到缓解后就没事了。

哮喘缓解后可否参加运动

哮喘发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疲劳也是引起哮喘发怍的原因之一,例如孩子忘乎所以的玩耍,体育活动等等,都可能引起发作。但不能因为哮喘便禁止孩子运动。家长的任务足控制孩子活动量不要在太大,不要过度疲劳。孩子可以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使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有的家长就怕发作,不是积极地满足孩子参加运动的要求,一味限制,从长远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无益。

一般来说,在孩子不发作时,要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去玩,家长要细心观注,不要让他着凉,不要太累,早些回家。上学的孩子可以上体育课,但不要参加比赛,运动量力而行。

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上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一般发病急,大多出现体温升高,可持续1~4天,并有咳嗽、流涕症状。起病当日即有呕吐,排水样便,为白色或浅黄色,每日10~20次,并伴有脱水症状。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大多较快治愈。

短期禁食是治疗腹泻的方法之一

发生腹泻伴有呕吐的较重患儿,在开始给予治疗时,医生往往要让禁食8小时左右。一些家长会怕孩子营养不够而不容易接受,有时不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去做,而私自给孩子喂牛奶、水果及其他食物,结果事与愿违,造成病情的恶化。

这是由于患腹泻时,由于小肠粘膜有病变及消化酶的活力减低,使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都发生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若继续给以各种食物和饮料,会进一步增加消化道的负担,使病情加重。特别是伴有呕吐的小儿,给予食物后,不仅不能吸收,反而加重呕吐,并通过呕吐带出部分电解质而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因此,腹泻后短期内禁食,可以使肠道得到相对休息,对治疗胃肠病变有很大帮助。

禁食期间,可以通过静脉或少量多次口服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以保证机体的正常需要。

小儿腹泻的原因与预防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很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饮食喂养不当或天气变化均可引起腹泻。饮食方面引起的腹泻包括进食过多或过少;食物成分改变,加糖过多;添加辅食引起不适,天气炎热时给孩子断奶等。天气变化如孩子受凉,可使肠道功能紊乱;气候炎热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另一类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孩子进食的器皿或食物不洁,使细菌进入体内造成腹泻;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小儿患急性上感、肺炎、中耳炎、泌尿系感染、咽炎等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均可造成腹泻。

预防腹泻应注意以下几点:(1)坚持母乳喂养,既方便又清洁。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断奶。(2)辅食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切忌几种辅食同时增加,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3)保持食品清洁,要定期高温消毒。(4)食物要新鲜,防止食用剩奶或不洁食品。(5)避免与患腹泻幼儿接触。(6)不要让孩子养成吃手的习惯。在户外玩时,穿衣注意冷暖适度。

小儿感冒与腹痛的关系

小儿常以腹痛来医院就诊,经查体确认为呼吸道感染,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儿感冒时常有腹痛的症状,而且腹痛症状比其他症状出现的要早,疼痛特点常以脐周阵阵隐痛,用手按上去,小肚子是软的,无明显压痛。这是因为小儿常有寄生虫史,体温高时肠道温度也增高而导致腹痛。另外小儿肠道淋巴结组织比较丰富,感冒时肠道淋巴系统直接接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引起淋巴结肿大发炎,也可引起腹痛。

如果患儿长时间持续明显腹痛,就应考虑到其他急腹症的可能,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有多种原因,诊断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不会贻误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急性慢性腹痛。急性腹痛要首先考虑外科疾病。慢性腹腔痛多数是内科疾病。

(2)从发病的年龄看。1岁以内婴儿,以肠套叠、内科疾病为多见。幼儿以肠蛔虫症、内科疾病、嵌顿疝等较多。儿童以肠蛔虫症、急性阑尾炎、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其他内科疾病较多见。

(3)按腹痛发作部位诊断。上腹正中部疼痛者多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胸膜炎、大叶性肺炎、胆道蛔虫症等;右上腹疼痛者可考虑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肠蛔虫症等:左上二腹疼痛,一般为脾脏疾患等;肚脐周围疼痛多为肠蛔虫症、肠痉挛、急性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右下腹部的疼痛可分为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等病症;左下腹部则多痢疾、粪块堵塞、乙状结肠扭转等,腰部疼痛者可考虑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等。

(4)从腹痛原因分析。可分为腹内、腹外及外科性原因。腹内原因包括,肠蛔虫症、肠痉挛、急性胃炎、急性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痢疾、便秘、肠系淋巴结炎、原发性腹膜炎、溃疡病、胰炎等。腹外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包括,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哮喘)、上呼吸道感染、腹型癫痫等。外科原因是指,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回肠憩室穿孔、肾盂积水、肾结石、卵巢囊肿扭转、髂窝脓肿,嵌顿疝等。

小儿肠套叠要及时看医生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是婴儿时期的急腹症。这种病有几个特点:男孩子多于女孩;多发生在4~12个月以内的健康胖孩子身上;发病季节多在夏季7~8月份。有以下几种发病原因:婴儿对增加辅食不适应;夏季饮用冷食多,引起肠道病毒、细菌感染机会多;这个年龄抵抗力弱。以上因素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患了肠套叠,孩子是很痛苦的,肚子阵阵绞痛,孩子剧哭不止。双手紧握,四肢乱动,面色苍白。发作1~2分钟后,腹痛消失,患儿安静如常。约15分钟后,腹痛再次出现,重复循环,伴有呕吐。起病后到8~12小时,由于肠管缺血、坏死,可发现果酱大便排出,这时切莫认为是肠道感染,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小儿患急性喉炎怎么办

急性喉炎发病比较急,有的孩子白天还好好的,夜里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咳嗽时发出“空、空、空”的声音,哭的声音也变得嘶哑,吸气的时候,喉头有尖调的声音,孩子烦躁不安,病情重的还会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喉头发炎、粘膜肿胀,使喉头通道变窄,空气吸不进去,造成缺氧。由于孩子喉腔比较小,一旦发炎肿胀,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在较短时间内因缺氧而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去医院治疗。

对患儿除打针吃药的治疗外,护理方法也很重要,室内空气要新鲜,冬天北方气候干燥,地上可以经常洒些水,如屋里生炉子,炉子上要放水壶,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也可选用空气加湿器。室内要避免刺激性气体,如吸婀、炒菜等都要避免。尽量不让孩子哭喊,免得喉头水肿加重。

孩子患急性喉炎,要多给他喝水,果汁、菜水都可以,不要吃太咸或太甜的食物,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孩子喉痛不爱吃可不勉强。

几种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现象

1.窦性心率不齐:表现为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末期心率减慢。在发热、运动、情绪紧张、哭闹或阿托品后心律不齐消失。

2.窦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若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影响也可引起心率过速。

3.病窦综合征:这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动产生和传导发生障碍。小儿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心动过缓外还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以也称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简称“快一慢综合征”。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病约有60%发生在健康儿童身上,约5%~10%病人原有预激综合征,亦可见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个月以下婴儿多见,常突然发作,此时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呼吸急促、拒奶、呕吐、口唇发绀等症状,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突然停止。血压低,听诊时发现心音弱,心率快而规则,新生儿可达300次/分,婴儿可达200~300次/分,年长儿可达160~180次/分。

5.早搏: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早搏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切诊断。

6.房室传导阻滞: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低血钾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为Ⅰ、Ⅱ、Ⅲ度。工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仪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及缺氧综合征,这是十分危险的,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靠对症和支持疗法。急性发病期的3~4周内应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等病情稳定、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限制活动量不少于3个月。心脏扩大明显者应卧床休息6个月至1年。限制活动的目的,是使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让有病的心脏能得到相对多的时间修复。

另外,可用保护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A1P)、辅酶Q10、高渗葡萄糖等,可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搏出量而不增加氧和糖原的消耗。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如果有心衰则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衰。在心肌炎病程中,以及恢复期往往遗留心律失常,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恢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米达龙(乙)胺碘呋酮、心律平等。

心脏功能性杂音的判断

在心脏听诊时,能够听到收缩期杂音,不一定说明有心脏病,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新陈代谢旺盛,血流速度较快,健康儿童可有一半以上具有生理收缩期杂音。如杂音性质为柔和吹风性,部位在肺部动脉瓣区(胸骨或缘第三肋间)或心尖区,杂音强度在Ⅱ级以下,常常在卧床时清楚,而站或坐立时减弱或消失者,均属功能性杂音,没有病理意义。

小儿夜惊和梦游如何处理

夜惊和梦游属于儿童睡眠障碍,与小儿中枢神经成熟延迟有关。当白天过分兴奋或疲劳、晚上看恐怖的电视或电影或受到家长责骂而心情不愉快时易引起发作。表现为夜间突然大喊大叫,躁动不安,面部表现为恐惧和紧张,意识朦胧,持续1~2分钟后继续入睡,醒时遗忘或只有片断记忆,这种发作叫夜惊。

梦游是指在睡眠中突然下地走动,做一些动作,如穿衣或穿鞋,或突然坐起,患儿睁眼意识恍惚、动作笨拙、行走摇晃,发作时间5~30分钟,醒时对发作完全不知。学龄期儿童多见,5~12岁小儿中约15%至少曾有1次梦游发作。夜间梦游大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一般无需治疗。发作频繁者,可服镇静剂如安定等。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夜惊可能是癫痫的早期症状。另外,频繁发作梦游可能是儿童偏头痛的表现之一,如同时存在其他冲经系统症状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什么原因会引起孩子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诊断。

孩子总发热,应切除扁桃体吗

很少有理由要切除扁桃体,经常(一年超过4次)患链球菌性咽喉炎、腺样体肥大病或者反复性中耳积液则需要动手术。医生在切除腺样增殖时,可能将扁桃体一并切除。遗憾的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增殖,并不能减少孩子患感冒的次数。

孩子扁桃体大,什么时候可以切除

关于扁桃体切除的问题,医生的观点在近20年已经有所改变。大的扁桃体如果没有并发症,那么就没有必要切除它。特殊情况下,扁桃体增大,妨碍呼吸和吞咽,或因反复扁桃体感染影响到孩子上学时,父母应当考虑切除孩子的扁桃体。若当肿大的扁桃体引起其他问题时,医生常建议施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扁桃体切除手术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手术,切除扁桃体的决定也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在做出决定前,父母应该请教儿科医生或耳鼻喉专家会诊。

注意预防蛲虫

蛲虫就是小白线虫,主要感染1岁以上的小孩,尤其在幼儿园、托儿所集体生活的小孩,感染此病的较多。实际上蛲虫的生命力只有1~2个月,如果注意卫生不吃药治疗就能自愈。

蛲虫病是这样得的:人吞入虫卵后,虫卵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在肠中发育成成虫。当夜间孩子熟睡时,肛门处于松弛状态,蛲虫爬到肛门排卵,使孩子感到奇痒。有的孩子用手去抓,造成手的污染,不但可使自己再次感染蛲虫,而且手摸过的东西还会感染他人。当然蛲虫卵也很容易污染被褥及其他地方。要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洗被褥,勤洗烫内裤,玩具要定期消毒。提倡孩子尽早穿满档裤。经过这样预防,1~2个月后,不吃药蛲虫就消失了。

蛔虫病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害小儿的生长发育,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人主要是吃进蛔虫卵而感染的。如吃生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吃不洁的凉拌菜或泡菜,喝不清洁生水。孩子吮指,啃东西等。

成虫寄生在小肠内会引起以下症状:食欲不好、腹痛、疼痛一般位于脐周或稍上方,反复发作,疼的时候喜欢让人按揉。有的儿童可出现偏食或异食癖,喜欢吃墙皮、纸、土块等。蛔虫症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如蛔虫较多,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等。蛔虫症还可引起神经症状,使孩子出现低热、精神不振、头痛、睡眠不好,夜间磨牙、易惊等。

蛔虫有在腹内游走的习惯,可并发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危胁儿童生命。

对无症状的儿童可不必急于治疗,如果不再感染,一年内可将成虫自然排出。对于有明显症状的,要使药物驱虫。对并发症,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对于蛔虫症,重在预防,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家长不要随便给儿童买街头小贩的不洁食品,熟食要加热。生食蔬菜要洗烫干净,水果要洗净去皮。

包皮过长和包茎

正常小男孩都可能有包皮过长的情况,但包皮应该能够向阴茎龟头后方翻转。若包皮口狭窄,紧包阴茎龟头,不能上翻,就称为包茎。对先天包皮过长的孩子,家长可经常反复给孩子翻包皮,以扩大包皮口。但手法要轻,使孩子能够接受。露出龟头后,要清洗聚集的污垢,然后复位。如果将包皮强行上翻,又未及时复位,包皮口会卡在阴茎沟处,使包皮和阴茎头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充血水肿,容易发生感染甚至坏死。

水痘的治疗与护理

水痘是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后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和粘膜出现斑丘,疱疹。水痘的潜服期为14~17天。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染。孕妇如果产前患水痘,新生儿可患先天性水痘。

水痘症状较轻,发热多在39℃以下,有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发热后可出疹,几小时之间斑疹就变为丘疹,接着又变为水疱。疹子大小不等,疱疹易破,并痒。水疱干后结痂,2~3周可脱落。因皮疹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可同时存在。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等。患水痘后终生免疫。

孩子患水痘剪短指甲,衣服、被褥要清洁,以免感染。疱疹瘙痒、破溃可用外用药。

水痘多发生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冬天季节患病率高,尤其是在托儿所的孩子,常以接力形式流行患病,病毒传播途径是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患了水痘常有些低热,当日可见头部发际中、面部、身上有红色皮疹出现,一天左右这些皮疹大部分变为大小不等的圆形疱疹,内含透明液体,3~4天后疱疹逐渐结痂。由于陆续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所以呈现新旧同时存在的情况,病程一般需要10~14天,大部分皮疹结痂脱落痊愈,不留疤痕。

孩子患水痘并不可怕,可得到终身的免疫。患水痘期间,要做好隔离工作,多让孩子休息,多喝水,给孩子吃些清淡的食品。不要吃鱼虾等刺激性的东西。要保持室内卫生,室内要常通风换气。不要给孩子洗澡,要勤换内衣。由于在出疱疹期有严重的瘙痒感,因此要注意给孩子剪短指甲,以免孩子用手抓破皮疹,造成感染,留下瘢痕。

水痘几乎遍及全球。水痘和带状疱疹是两种特殊的感染形式,都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初次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即为水痘,而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后则为带状疱疹,后者多见于成人。水痘是最容易传播的疾病之一,在儿童中的传播占90%以上。水痘患者全身可见水疱疹。平均数量为200~300个,还伴有发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感染,水痘病毒性肺炎和脑炎,遗留下瘢痕是妇女最担心的问题。水痘患儿不能入托、上学,需等全身疱疹完全干燥结痂后才能解除隔离,一般在10天左右。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预防水痘。接种对象:12月龄以上的健康个体、高危及其健康密切接触者。接种反应是轻微和暂时的。健康儿童接种后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达98%以上。

风疹的治疗与护理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经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此病症状较轻,主要是低热、上呼吸道炎症、出疹。从出疹前5天到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因此要注意隔离。病人的口鼻、咽分泌物、大小便和血液均有病毒。风疹的潜伏期为10~21天。

风疹有低热或中度发热,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眼结膜充血,可出现呕吐与腹泻,发热后1~2日出现皮疹,先出在面颈部,然后往下蔓延,一日之内出遍躯干四肢,手、足心一般不出疹。一般3天消退,退后没有色素沉着。

风疹多无合并症,但病后两周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个别病人在病后数周可出现肾炎、脑炎等。

风疹没有特效治疗,发热期要卧床休息,吃软的好消化食物。

在风疹流行期间,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室内要通风。

风疹病毒可侵犯胚胎导致先天畸形,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了风疹,新生儿患有先天风疹综合征,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接种反应:小儿接种后6~11天少数人有低热、皮疹、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