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战争探秘
8900600000005

第5章 斯巴达克改变北上之谜

巴达克义军战士朝思幕想的阿尔卑斯山终于出现在眼前。此刻再没有罗马官军的疯狂阻击,战士们仿佛听到祖国在向自已呼唤,只要按计划翻越高山,北上出境的计划就可胜利完成。

公元前73年春夏间,在古代罗马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仅一年时间,义军扩大到七万余众。意大利南部的坎佩尼亚、鲁卡尼亚、阿普里亚等地,成为义军自由驰骋的战场,当地的奴隶主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斯巴达克义军的声势之大,威力之强,充分显示了被压迫的奴隶大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大灭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元老的威风。

当义军先后粉碎罗马大法官克劳狄和瓦里尼的围剿后,斯巴达克“拟订了一个十分合理的行动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一些人回色雷斯,一些人回高卢。”此计划提出后,虽然起初遭到自己的副将克里克斯的强烈反对,甚至“由于彼此争执行动计划,几乎把事情弄到哗变的地步,”最终克里克斯率两万义军脱离主力,被罗马官军消灭,然而斯巴达克并未因此而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他命令义军战士烧掉一切多余的物资,杀死所有的俘虏,屠宰牲畜,穿过亚平宁山脉轻装北上,打开通向阿尔卑斯山的道路。

北上途中义军战士同仇敌忾,机智勇敢,连续击溃罗马名将林图鲁斯和格里乌斯的几万大军的前阻后追,历经20天的激战,千余里的长途跋涉,义军终于攻克了北上的最后一座城市——穆提那。斯巴达克义军战士朝思暮想的阿尔卑斯山终于出现在眼前。此刻再没有罗马官军的疯狂阻击,战土们仿佛听到祖国在向自己呼唤,只要按计划翻越高山,北上出境的计划就可胜利完成。

可是,在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在日夜为之奋战的北上出境计划即将完成之时,斯巴达克却放弃原来的计划,向全军下令,烧毁多余物资,杀掉多余马匹,挥师南下。

斯巴达克为何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多少世纪过去了,至今还是个谜。记述斯巴达克起义的古典作家普鲁塔克、阿庇安、萨留斯特、福洛茹斯、阿罗修斯等人的有关史料根本没有对此做出说明。鉴于目前资料的缺乏,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主要是因为客观形势的变化引起的。任何天才军事家的进军方案总是建立在与之相应的历史条件基础上的。斯巴达克当初制订北上出境计划时,看到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因此他深知以自己的几万战士与强大的罗马官军火并,势必失败。于是,力图缩短在意大利的活动时间,率领全军向敌军薄弱的北部地区进发,争取早一天翻越阿尔卑斯山。而义军绝大多数战士之所以赞同北上出境计划,并随之远征,也是因为战士们感到罗马这个凶恶的庞然大物是难以战胜的,他们在意大利是得不到自由的。然而北上的节节胜利,尤其在击溃罗马名将林图鲁斯和格里乌斯几万大军的数次前堵后追之后,战士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觉得自己的力量是强大的,拥有12万兵力是能够攻克罗马的,在意大利获得新生是有希望的。更何况他们长期在异国他乡,与家乡的音信早已断绝,怎么会预知北上出境之后的祸福?于是义军战士打消出境的念头,强烈要求斯巴达克改变北上出境计划,进攻罗马。此时斯巴达克的部下就像普鲁塔克在叙述义军战胜克拉苏副将时所说的一样:

“因为逃亡的奴隶们都非常地骄傲起来,他们不愿意再听到退却的话,也不再服从将领们,”斯巴达克如不顺从众意,势必导致克里克斯的悲剧重演。为了保住起义力量,把纪律松懈的战士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只好改变北上出境计划,率军南征。

二、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之所以改变北上出境计划,主要是由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许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山上气候变幻莫测,山路崎岖险峻。12万义军战土抵达山下时,身穿单衣,给养不足,因此翻越面前的高山是无能为力的,义军只好改变进军计划。

三、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之所以改变北上出境计划,主要是因为缺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北部与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形势不同。北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大农庄尚未普及,小农经济仍然较为稳定,因此小农无改变现状的愿望,他们不支持奴隶起义。没有北方农民物质上的援助,斯巴达克义军是不能北上出境的,斯巴达克只好掉转旌旗南下,另寻出境之路。

四、极少数学者认为,北上出境计划的改变,是因为义军战士在北上胜利之时,不忍心丢下仍然在罗马奴隶主皮鞭之下呻吟的阶级弟兄而离去,为了解救苦难的伙伴,他们宁肯抛开个人的得失,为奴隶阶级的解放,为消灭罗马奴隶主阶级,向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奴隶主再次发起进攻。

解开斯巴达克改变北上出境计划之谜,还有待于新的史料的发现,随着史学成果的不断出现,这个谜最终是会真相大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