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本篇是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徙知扬州时为好友尹洙写的墓志铭。
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是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上的知交。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政治上的才干,为天下士人所推崇和赏识。欧阳修对他“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和“与人言,是是非非”,从不“苟止妄随”的品格更是倍加称赞,认为他有“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
然而这么一位“名重当世”的贤才,却一生怀才郁郁不得其志,竟只活到四十六岁就去世了!
本文作者怀着无限同情和哀惋的心情,精心撰写了这篇感情真挚,文字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的墓志。
【原文】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1]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2],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3]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4],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5]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6]。博学强记,通知[7]今古,长于《春秋》[8]。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9],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10]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11]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12]死。师鲁少举进士及第[13],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14]。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15]。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16]。遭父丧,服除[17],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18],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19]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20]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21]。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22]。迁知泾州,又知渭州[23],兼泾原路经略部署[24]。坐城水洛与边臣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25]。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26]。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戎》[27]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28]其详。其训士兵[29]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30]。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31]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32]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33],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34]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35]求医。疾革,隐几[36]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37];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师鲁娶张氏某县君[38]。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39],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40]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41]。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42]。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故不复次[43]其世家焉。铭[44]曰: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45]。【注释】[1]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讳:古时对君主、尊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以表示尊敬,有时又不得不用其名时就称“讳”。[2]识与不识:认识与不认识。识,认识、了解。[3]推:推崇。高:尊敬,看重。《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多:赞许。《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4]穷达:困厄显达。困顿与顺利,得志与不得志。于古君子:同古代的君子相比。于,比。君子,指才德修养很高的人。[5]则:那。尽:完全。[6]为文章:做文章。简而有法:这是欧阳修写墓志和其他文章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所谓简,是要求对素材注意取舍、剪裁;所谓法,是要求于含蓄中寓褒贬之意。欧阳修在《与杜诉论祁公墓志》中说:“修文字简略,止记大节,期于久远,恐难满孝子意。”[7]博学强记: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知:博识,博晓。[8]《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的编年体史书。[9]是是非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即实事求是之意。务:必。穷尽道理:即把道理说深说透之意。乃已:才止。[10]苟止:随便迎合。妄随:无知地随声附和。罕:稀少。过:超过。[11]见称于世:被世人所称道。见,被。称,称道、称赞。[12]取:受。嫉于人:被人嫉妒。卒:终于。以:而。[13]及第:科举应试中选。[14]绛州正平县:故城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主簿:官名,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钅监,为掾史之首。县主簿主诸簿目。河南府:治在今河南洛阳市。户曹:掌管民户、祀祠、农桑的官署。参军:官名,参谋军务。邵武军:旧治在今福建邵武县。判官:官名,是地方长官的僚属,佐理政事(外理公事)。书判拔萃:书判工作优等,是当时州县地方官荐举佐吏的考语。迁:徙官。调任,或贬谪。山南东道:道名。唐贞观初置十道之一。掌记书:简称书记,掌管书牍记录的官员。伊阳县:今河南嵩县。
[15]王文康公:王曙死后的谥号,当时任西京留守、河南府知府。馆阁:宋代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分掌图书、经籍、修史等事)和秘阁合称为馆阁。校勘:为馆阁中的修史校理官员。太子中允:太子官属。掌管侍从礼仪,审核太子给皇帝的奏章文书,并监管用药等事。[16]天章阁:宋宫殿名。宋真宗天禧四年兴建,以藏皇帝的著作。设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等官,无实职,为朝臣加衔。范公:范仲淹。贬饶州:贬谪为饶州知州。饶州:今江西上饶地区。御史:官名,朝廷近臣,掌文书记事等。郢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北武昌。唐州:古地名,在今山西翼城县西。[17]遭:遇上。尹洙父名仲宣,官虞部员外郎,死于景祐四年。服除:除去丧服,指守丧时间已满。
[18]赵元昊反: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元昊本姓李,因其祖父曾由宋王朝赐姓赵,所以称赵元昊。[19]葛怀敬:时官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副使。经略:官名。宋置经略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宝元皇祐后,西南两边大将皆带经略。[20]用:因。辟:召请。韩公:韩琦,当时官陕西安抚使。
[21]好水:地名。秦州:州治在今甘肃天水县。通判:官名。宋置州、府通判,与知府、知州共理政事。濠州:州治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2]“韩公奏”二句:韩琦到秦州后奏请调尹洙任秦州通判。[23]泾州:州治在今甘肃泾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县西部。
[24]部署:古官名,为专任主帅之任。[25]“坐城水洛”三句:据《宋史·尹洙传》:洙任渭州知州时,郑戬为陕西四路都总管,遣刘沪、董士廉城水洛以通秦渭援兵,洙以为城寨多分散兵力,奏罢之。而沪等督役如故。洙遣人再召沪,不至,于是械沪、士廉下狱。戬论奏不已,卒徙洙庆州,又徙晋州。晋州:州治在今山西临汾县。潞州:州治在今山西长治县。[26]起居舍人:官名,记天子言行。龙图阁:宫殿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建。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27]独喜:特别爱好。论兵:谈论兵法。《叙燕》、《息戎》:尹洙的两篇军事著作,今存尹洙《河南集》中。《宋史·尹洙传》亦全部引录。[28]西兵、西事:均指赵元昊反,陕西用兵之事。习:通晓,熟悉。[29]士兵:即乡兵,宋代为训练当地丁壮保护地方的一种兵制。[30]御戎:抵御外族入侵。施为:施行。[31]元昊臣:元昊于庆历四年五月向宋称臣。解严:解除紧急状态。得罪:指城水洛之事,得罪刘沪、董士廉等。[32]节度:部署,节制调度。[33]讼:讼诉,状告。《宋史·尹洙传》:“会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鞫,不得他罪。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又以为尝自贷,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下莫不以为湜文致之也。”[34]均州:州治在今湖北均县。[35]舁(yú):抬,举。南阳:即邓州,州治在今河南南阳。时范仲淹知邓州,所以尹洙往依之。[36]疾革:病重。隐几:靠着桌椅。[37]稚子:幼小的儿子。甚怜:特别怜爱。色:指表情。[38]县君:宋代中级官员妻子和母亲的封诰。[39]适人:已嫁人。适,出嫁。
[40]无远迩:不论远近。赙(妇):送钱财帮助办理丧事。[41]以:用。柩:停放尸体的棺材。河南:指河南洛阳。[42]先茔:祖先的坟墓。次:所在之处。[43]交:交结。
铭:为文刻于器物之上,称述生平功德,使传扬于后世,或用以自警。次:编列。[44]铭:文体名。大多刻于金石,文字整齐有韵。[45]“藏之深”四句:欧阳修《论〈尹师鲁墓志〉》云:“《春秋》之义,痛之益至,则其辞益深……不必号天叫屈然后为师鲁称冤也。故于其铭文,但云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其语愈缓,其意愈切,诗人之义也。”
【译文】师鲁是河南洛阳人,姓尹氏,名洙。然而天下的士人,不论是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他叫师鲁,大概是他的名望为当世所推重的缘故。可是世上知道师鲁的人们,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有的看重他的议论,有的赞许他的才能,至于对他的忠义气节和他处于困厄或顺利,而临灾祸或福禄时,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代君子相比毫无愧色的可贵精神,却是天下称道师鲁的人们未必都能知道的。
师鲁做文章,文字简略并有章法。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古今各方面的知识,善长《春秋》。他与人说话,肯定正确,否定错误,他都务必把道理说深说透才止,从不对不正确的东西随便牵就或随声附和,并且人们也很少有能超过他的。碰到事情无论难易,他都敢于勇敢地去做,他被世人所称道的地方,也正是受人所嫉妒的地方,所以他终于穷困而死。
师鲁年轻时举进士及第,开始任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及邵武军判官时,书判工作优等,升为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举荐他的才士,召试,当任馆阁校勘,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仲淹贬谪饶州时,朝廷谏官御史不肯替范仲淹向皇上进言,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臣师鲁等人的良师益友,愿意同遭贬谪,于是被贬谪监郑州酒税,后又调往唐州。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复用为太子中允,知河南县。(宝元元年西夏)赵元昊反叛朝廷,陕西兴起战事,大将葛怀敏上奏,起用师鲁为经略判官。师鲁虽因葛怀敏请出任,却特别为经略使韩琦所深知。在这以后,诸将在好水战中大败,韩琦被降为秦州知州,师鲁也被贬迁为濠州通判。过了好久,韩琦上奏,请调师鲁任秦州通判,后调任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因城水洛之事师鲁同守边臣将意见不一致,被贬谪为晋州知州,后又为潞州知州。师鲁治政对人民恩惠仁爱,因此潞州的人民至今还思念他。最后调任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特别爱好谈论兵法。著有《叙燕》和《息戎》两篇军事著作流行于世。
从陕西周兵起凡五六年,师鲁未曾不在其中,所以他论兵议事愈精密,就对他所熟悉的西部军事情况说得就尤其详细,他阐发的兵制学说,讲述战守胜败的要领,全是当今军事战略战术上的关键。他还打算训练当地丁壮代替戍边士卒来减少边防用费开支,这是防御外族入侵的长久之策。上述这些都还没有来得及施行,而赵元昊已俯首称臣,西兵已解除紧急状态,师鲁亦因得罪边臣董士廉等人而被贬离开了。然而如此,天下称道师鲁的人们,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都知道啊!
当初,师鲁在渭州任知州时,将军和官吏中有违抗他的军事部署的,他打算拿他们问斩,但未成功。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讼诉师鲁借公家的名义拿钱贷给部将孙用,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后又调去监理均州酒税。这时师鲁得病,当地无医无药,便抬到南阳范仲淹处求医。师鲁病重,靠着桌椅坐着,回看幼小的儿子在身前,却无特别怜爱的表情;他与宾客交谈,始终不谈他自家的私事。享年四十六岁而终。
师鲁娶的妻子张氏封诰为县君。她有一位兄长名叫张源,字子渐,也因文学知名于世,前年去世了。师鲁在约十年的时间里,三次贬官,父亲去世,后来他哥哥又去世了。师鲁有四个儿子,接连死去了三个。有一个女儿出嫁后也去世了。而师鲁本身终于因几遭贬谪而死。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和还未出嫁的四女儿,家中没有剩余的资财,师鲁他客死在南阳无能力归葬故土。他平生的好友,不论远近都来送钱送物帮助办理丧事,这样他的妻室儿女才得以扶师鲁灵柩回到洛阳。于某年某月某日安葬在尹氏祖先的墓地里。
我同师鲁是兄弟之交,曾经给他的父亲写过墓志铭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再重新编列他的家世了。铭曰:
把它藏于深山,把它牢固密守。碑石千年可朽,铭文万世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