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8895900000010

第10章 远虑(1)

【题解】

此文为《衡论》的首篇。作者在《衡论·序》中明确指出,《衡论》的写作,主要是有求于用世,故这篇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或明或隐,对其时之弊政提出了指责与建议。此篇《远虑》,主要论述治理天下,须有远大的谋略与灵活的机变,而它们的实现,又必须依靠君主身边的心腹之臣。文中特别强调对待心腹之臣,必须不仅要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而且还要给予他生杀予夺的大权。这就是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者的认识,不惟在当时有用,就是当今,仍有它的积极意义。

以古鉴今,古今对论,纵笔于古今之中,而无所羁绊,仍是他议论文一贯的风格。

【原文】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1],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2];无机,则无以济[3]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群臣所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不可一日无也。后世见三代取天下以仁义,而守之以礼乐也,则曰圣人无机。夫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顾[4]三代圣人之机不若后世之诈,故后世不得见耳。有机也,是以有腹心之臣。禹有益[5],汤有伊尹[6],武王有太公望[7]。是三臣者,闻天下之所不闻,知群臣之所不知。禹与汤、武倡其机于上,而三臣共和之于下,以成万世之功。下而至于桓、文[8],有管仲、狐偃[9]为之谋主。阖庐有伍员[10],勾践有范蠡、大夫种[11]。高祖之起也,大将任韩信、黥布、彭越[12],裨将任曹参、樊哙、滕公、灌婴[13],游说诸侯任郦生、陆贾、枞公[14]。至于奇机密谋,群臣所不与者,惟留侯、酂侯二人[15]。唐太宗之臣多奇才,而委之深、任之密者,亦不过曰房、杜[16]。 夫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一也。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有机也,虽恶亦或济;无机也,虽善亦不克。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司马氏[17],魏之贼也,有贾充[18]之为之腹心之臣以济;陈胜、吴广,秦民之汤、武也,无腹心之臣以不克[19]。何则?无腹心之臣者,无机也,有机而泄也。夫无机与有机而泄者,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设陷阱,设陷阱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20]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燕安[21],田文[22]所谓主少国危,大臣未附,如此等事,合世无之!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23]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24];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25]。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传》曰:“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26]。”彼冢宰者,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举天下之事委之,三年而不置疑于其间耶[27]?又曰:“五载一巡狩[28]。”彼无腹心之臣,五载一出,捐千里之畿,而谁与守耶?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29],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急,奈何天子而无腹心之臣乎!近世之君,宴然于上,而使宰相眇[30]然于下,上下不接,而其志不通矣。臣视君如天之辽然而不可亲;而君亦如天之视人,泊然[31]无爱之之心也。是以社稷之忧,彼不以为忧;社稷之喜,彼不以为喜。君忧不辱,君辱不死。一人誉之则用之,一人毁之则舍之。宰相避嫌畏讥且不暇,何暇尽心以忧社稷。数迁,数易,视相府如传舍[32]。百官泛泛于下,而天子惸惸[33]于上,一旦有卒然之忧,吾未见其不颠沛而殒越[34]也。

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以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变。太祖之用赵中令[35]也,得其道矣。近者寇莱公[36]亦诚其人,然与之权轻,故终以见逐。而天下几有不测之变,然则其必使之可以生人、杀人而后可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