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争留术:用心留才必读的10个经卷
8892700000079

第79章 不抛弃淘汰制度

在自然界,羊群在各种凶猛的天敌中生存,但是并没有灭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丝毫不敢懈怠,稍有懈怠就可能丧命,并且那些天生缺乏锻炼的羊就会在自然选择中结束生命。也正因此,羊群逐渐演化成群体生活、疾奔如飞的能力,种族才得以延续。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外在的力量来帮助制约内在的惰性。

C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提出过一个“末位淘汰”法则,表达的含义是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从人的本性角度来看,人与生俱来有一种惰性,只要有机会,惰性就会破土而出,而且很多时候,自律都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因此,淘汰制度是一项必要的措施。

目前,在我国已经有32%的企业实行了末位淘汰制,有40%左右的被调查企业正准备实施该法则。因为,在我国很多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尤其是对行为进行打分时,老好人思想存在十分普遍,这样很不容易找出不称职的人,如果使用淘汰制度的话,就能有效控制这一点。不仅如此,淘汰制度还是一项强势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危机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制造行业,我们尽力体现出自己的差别;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差别就是一切。”他深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假如不区分开来,就容易把优秀的人当作普通员工来对待了,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也会缺乏努力向上的内部竞争气氛。多年以来,他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为他们的员工进行分类排序,他的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每个分公司的领导对他们的员工进行区分,区分出在组织中,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处于中游的70%,哪些是最差的10%。比说说,他们主管团队有20个人的话,那么就必须知道20%做最好的四个和10%最差的两个人都是谁,包括他们的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通常情况下,表现最差的两个人必须走人,这种评判方式被称为“活力曲线”。

一般,杰克·韦尔奇会要求经理人员将普通员工按照“活力曲线”的要求分为三类——A类、B类、C类。A类是所有员工中最优秀的,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特点: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思想开阔以及富有远见。他们不仅自己充满活力,还能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且使工作更充满情趣。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同时也决定着经营的成败。GE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这部分员工的水平,希望他们每天都能够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A类员工,经理的工作就是将他们带入A类。C类员工指的是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管理者并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所以要花一定的资源将他们安置到别的岗位上去。

韦尔奇认为,失去A类员工是公司的一大损失,一定要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拥有A类员工也是一种管理的业绩,并且确认和奖励中间的70%也不太麻烦,但是彻底处理10%却是个难题。开始的几年都不是问题,但是随着最差的员工的离去,很多经理就不愿意把其余的人放到C类,因为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于是他们会想出各种方法敷衍上级领导,比如说将已经退休的员工名单放进来之类的。他们认为,把10%去除是件很残暴、野蛮的事。但韦尔奇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让一个员工在一个他不能成长的环境里生存才是真正的野蛮,先让一个人等着,什么也不说,等到最后出了事,再对别人说:“你不行了,你被解雇了。”而这时,这个人已经错失了很多选择工作的机会,刚好还要供养上学的孩子,支付大额的住房按揭贷款,这才是真正的残酷。

韦尔奇的淘汰制度,不仅让他成为管理者们崇敬的管理大师,GE公司也因为实施了末位淘汰制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虽然实施淘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以会造成一些麻烦。因此,管理者在实施淘汰制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

如果企业的人事浮动很大,而且出现了人员过剩的情况,再加上管理秩序混乱。这时候,管理者有必要实施淘汰制度。如果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很好,人员精炼、素质较高,具有活力和创造力,这种情况下硬性推广淘汰制度是不合适的,因为被淘汰的员工可能比同行业的优秀员工还具有竞争力。淘汰掉员工对企业是一种损失,企业也会因一时职位空缺而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企业推行淘汰制度一定要参考企业的实际情况。

——以有效的绩效考核为基础

淘汰制度必须建立在有效甄别员工的绩效基础之上,必须要将员工的业绩排一个顺序,在鉴定出最末位的员工,就能将员工淘汰出组织或者调整到别的工作岗位上。由此看来,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对待不同的岗位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法,那种指标都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

——实施范围可大可小

其实,淘汰制度不一定要在整个公司内部实行,可以选择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进行。淘汰制度有利也有弊,所以管理者在实施淘汰前要权衡利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素质有一定的差别,管理者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淘汰。通常情况下,淘汰适合在对正常业绩影响不大的部门进行,如果在研发部门,风险就比较大了。

——培育良好的绩效文化

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良好的绩效文化,这样有利于淘汰制度的实施。因为淘汰制度竞争惨烈,给员工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说GE的末位淘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是因为他们花了近10年的时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绩效文化,虽然这样,冲突还是时有发生。但是GE的文化,有效弥补了这一点。如果没有良好的绩效文化,那么推行末位淘汰只能给人留下“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效果。

——使刚性的末位淘汰变的柔性

现实中,企业的每个部门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时候管理者如果实施统一的淘汰标准,很容易形成“鞭打快牛”的效果。所以,管理者应该将员工的绩效与整体的绩效挂钩,避免“一刀切”。比如,在部门人数确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根据部门的整体绩效来评定等级,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标准,然后再详细的推行末位淘汰制。

——明细合同条款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明细合同条款,避免触犯法律。我国现行《劳动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出现,劳动合同即将终止。”如果企业想避免卷入劳动合同纷争中,最好还是能做到依法办事,管理者在实施末位淘汰法则时,就一定要将具体的内容写进合同条款中,约定在先,那么以后操作时会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