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人类的奥秘
8892300000018

第18章 神秘的史前工农业文明

有许多事我们不懂。现在的地球人是成熟的,又是年轻的;现在的地球人是明理的,又是莽撞的。

地球人爱求知,地球人爱上进,假如地球上还有一些深邃的力量和深邃的文明,就让我们早些知道吧!古老的史前工农业文明又有多少神秘的故事呢?

早在1864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钉子。经鉴定,这块花岗岩石最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了。

1891年6月9日,据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女人,在铲煤往灶里烧时,居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项链。卡尔普太太起初以为金链是什么人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块中间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那条金链才露出来。而这些煤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距今约有数百万年。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古尔曼的洛奇矿山地下120米的银矿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0.1米的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然而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从以上一些奇妙的数字年代中,我们有了一些疑问: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进化得如此完善,并且懂得炼铜、炼铁、炼金,并有了精致的制作工艺了吗?

无独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上,也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地下炸岩石时,发现了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和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花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看,这一地层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真是不可思议!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含铀量还不到0.3%。核反应堆结构图英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柏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而且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发了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而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那么久之前,就设计出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1976年,在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又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做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聚而成。像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在我们今天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呢?

众所周知,美国为督促日本投降,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标志着人类步入核技术时代。那两次巨大爆炸的场面和惨烈的后果至今仍在人们的脑海里回旋。

可是,当人们了解到核爆炸的全过程,再去翻读历史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所罗玛城和峨摩拉的灾难描述得竟如此与核爆炸相似!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关于恒河上游两次战争的描述则更为详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看看《圣经·创世纪》是怎么描述的:

“傍晚时分,有两个天使来到所罗玛城,当时罗得正在城门旁等着两位天使的降临。天使告诉罗得:必须带着妻子、儿子以及女婿和媳妇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毁掉……天使又警告他们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以在平原上站住,要往山上跑,免得你被剿……”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关于“不可回头看”的警告,蓦然转身,于是看见了想必是今天的“原子太阳”一类的强烈光辐射,大爆炸便猝然倒地死去,倒地时化成了一根盐柱。

前苏联科学院的米盖尔·埃格列斯博士这样解释:“这个故事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将要发生爆炸的区域,不要暴露在旷野里,不要观看爆炸的情形,否则就会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双目失明而死去。”他特别指出,《圣经·创世纪》里关于所罗玛、峨摩拉遭到大灾难的描述,如“火焰与硫磺如雨般降下”之类,是热核反应的最佳写照。要是广岛的居民文明程度较浅,他们也会被其熔化等等。

不少哲学家都认同埃格列斯对于所罗玛、峨摩拉两城大灾难原因的解释。1973年,意大利地质学家柯罗西莫说:“因为该地盛产岩盐,爆炸的结果,将岩盐细粉盖在罗得妻子尸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根盐柱似的。”目前,考古学家在约旦河流域的两城遗址,发现了远古岩石熔化形成的碎屑,怀疑它就是核爆炸的遗物。

另外,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时间度量单位:卡尔帕,约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31亿秒。它们都同一种贵金属元素有关。

于是,近似荒唐,却又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古代人已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当然,真正要揭开它们留下的谜,仍需要努力去发现新的证据。

神秘的远古工业带给我们一连串的遐想,那么,神奇的原始农业带给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原始农业起源于山地吗?

长期以来,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河谷流域似乎作为一种定论,为学术界广泛接受。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农业考古研究的进展,这种传统的定论开始受到了挑战。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原始农业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起源于山地,并经历了一个由山地农业到低地农业的发展过程。

他们指出,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农业文化遗址,一般文化层较厚,文化内涵丰富,反映出当时人们已过着长期的农业定居生活,离开它的最初状态已经相当远了。根据南方若干少数民族的生活材料,并证之以我国古代传说,我国原始农业存在过一个还没翻土工具,耕地年年更换的时期。把农业划分为刀耕农业和锄耕农业两个阶段,原始刀耕农业和初期锄耕农业一般是发生在山地的,随着锄耕农业的发展,耕地才逐步由山地向低平地区推移。即使目前我国南方所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中种水稻者较多这一事实,也不能否定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山地的假说。因为水稻不是他们最早种植的作物,而是可能从旱稻发展来的,而旱稻又是由野谷之类发展而来的。

不能笼统地认为原始农业起源于河谷流域,而应划分成两大阶段:当人类还处于山地穴居,过着采集、狩猎生活的时候,便发明了人工栽培技术,这时的农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之中,可称为农业的起源阶段;当人工种植推广到河谷流域时,原始农业生产被置于理想环境,原始农业进入了它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原始农业是从采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不可能离开它们发生的基地——山地。原始居民在采集活动中是通过对若干种植物的长期观察与实践,逐步集中到对几种植物的驯化的,因此在农作物驯化定型之前,存在一个相当长的选择过程。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山地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原始农业起源问题的探讨不无启迪意义。然而,要探明中国原始农业是起源于河谷流域还是山地,看来尚期待考古发掘和理论分析的进一步发展。